首页 » 怪诞关系学 » 怪诞关系学全文在线阅读

《怪诞关系学》第6章 如何赢得他人的信任?

关灯直达底部

保罗·罗尔斯出现在审讯室中,这一会面地点正合马歇尔·弗兰克探长之意。保罗的邻居窒息身亡,马歇尔非常确定凶手正是保罗。但是马歇尔要让保罗坦白认罪,而他仅有30分钟的时间。保罗自己肯定知道,如果认罪,很可能会被判无期徒刑。马歇尔怎样做才能让保罗承认自己的罪行?

你可能会想,马歇尔当然要威胁保罗,利用恐惧的力量逼迫他认罪。然而马歇尔并没有采用这种竞争的方式,他并没有展示出敌对的态度,反而把他当朋友般对待。

马歇尔坐下准备审讯保罗时,身体故意往对面靠得近了些。要开始谈话时,马歇尔朝向保罗,身体前倾,就像在和好朋友聊天一样。然后,他开始审讯。在电影中,探长往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但是马歇尔并没有这么直接。他开始询问保罗的家庭状况,他的父母亲,他的生活。

用马歇尔的话解释就是:“我在和他交朋友……想让别人和你交友,需要让人开口说话,让人觉得和你聊天感觉不错。聊上了天你再开始进入主题。”不出所料,30分钟后,保罗开始“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罪行”。

人们一般认为信任的建立过程十分缓慢,但是马歇尔在半个小时之内赢得了一名谋杀嫌犯的信任,而且保罗坐在审讯室里已经知道自己是嫌犯了!半个小时的时间,马歇尔几乎都用来和保罗建立谈话关系,而不是提出尖锐的问题使保罗产生戒备心理、针锋相对。

这个故事说明,即便双方关系中存在怀疑与恐惧,信任的建立也可以很快实现。但是另一方面,信任也可能转瞬即逝。伊丽莎白·乔菲对此深有体会。

伊丽莎白18岁时就和彼得·佩特拉斯基开始了恋爱关系。她深爱着对方,并为他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皈依东正教。两人终于将要迎来盛大的婚礼,伊丽莎白每天都过得飘然自得。

然而,就在婚礼前四天,伊丽莎白从梦幻的幸福中被拉回现实——彼得要求她签署婚前协议。根据这份协议,如果两人离婚,彼得将持有婚姻期间的所有财产,而伊丽莎白只能得到一份“安慰奖”:彼得会为每一年婚龄支付25000美元。

显然,伊丽莎白对这份协议厌恶至极。这种厌恶的情绪超过了她对彼得的种种爱慕。她说:“他是一个好父亲,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这份协议成了婚姻的障碍。”

然而,伊丽莎白不满的并不是婚前协议中财产分配的问题。这份协议的出现才是问题所在。她觉得协议象征着信任的缺失,这才是导致最终婚姻结束的根本原因。伊丽莎白后来回忆道:“我想,如果没有被迫签署的协议,现在我仍不会放弃那段婚姻。”她一再强调这和金钱没有关系。“我宁愿和深爱着我的人住在两居室的公寓,也不想和怀疑我的人住在豪宅里。我受够了。”伊丽莎白再也无法忍受缺乏信任的婚姻,最终她结束了这段关系。

在几乎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中,信任都极其关键:幸福的婚姻、温馨的友谊、成功的组织,都离不开信任。如果人们不相信自己的伴侣、朋友或者商业伙伴,社会关系很快就会破裂。其实,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几乎都需要一定的信任。双方信任程度越高,这段关系就越稳固和谐。从各个方面来说,信任其实是一种社交润滑剂。

相反,如果双方信任程度低,交往中就可能出现摩擦。人们会警惕被他人利用,不得不处处小心。最终,双方可能会暗自较劲,甚至剑拔弩张。如果双方总是心存疑虑或是害怕被利用,那就很难成为要好的朋友或者良性竞争对手。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对于国家和社会也是如此。如果缺乏信任,国家内部、社会内部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难以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的繁荣程度与信任水平之间存在联系。在互信程度高的社会中,经济能够繁荣发展;在互信程度低的社会中,发展往往受到阻碍。

一直以来,人们对信任有两点认识。第一,信任的建立过程是缓慢的;第二,互信关系一旦破裂,就像打碎的花瓶一样,基本无法修复。本章与下一章将会就这两个笼统的观点分别进行批判论证。然后,我们会提出建议,帮助读者学习如何快速建立互信,又如何修复破裂的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