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全文在线阅读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

关灯直达底部

孩子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但很多孩子都受困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你可以为他们打造一个属于个人的脑科学研讨会。下面提供了一些方法。

早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大部分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直到童年后期才会成为真正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但也有一些孩子很早就成了真正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困境 5:假设有一天,你年幼的儿子放学回家后对你说:“有的孩子很聪明,有的孩子就很笨。笨孩子的脑子不好。”你对这种说法感到很诧异,忙问他:“是谁告诉你的?”你已经准备向学校投诉了,但他骄傲地说:“我自己想到的。”他看到有些孩子能读会写,还懂加法,但其他孩子什么也不会,于是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对此深信不疑。

你的儿子很早就具有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各方面的特征,很快,这种模式就全面主导了他的思想。他厌恶刻苦努力,而想靠着自己聪明的脑瓜迅速解决问题。问题往往真的这样被他解决了。

他很快就学会了下国际象棋。你的爱人想鼓励他,于是就去租来了电影《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的故事。你儿子从电影中了解到,原来输掉比赛就会丢掉冠军头衔,于是他放弃了国际象棋。他到处对人说:“我是国际象棋冠军。”——一个拒绝比赛的冠军。

他已经明白了失败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想方设法避免失败。他开始在《糖果世界》《滑梯与梯子》等游戏中作弊。

他总是在说自己能做哪些别的孩子做不来的事。你和爱人告诉他别的孩子并不笨,他们只是没有像他这样多加练习,但他不相信你们的说法。他在学校仔细地观察,回到家里对你们说:“就算老师教了我们新东西,我也比他们学得好。我不用练习。”

这个男孩专注于自己的头脑——但不是让它成长,而是为它歌功颂德。你已经告诉过他,成败不在于聪明或愚笨,而是在于勤学苦练,但他根本不信。你还能做什么呢?有什么别的方法能让他领悟这个道理吗?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解决办法:你决定,与其说服他放弃固定型思维模式,不如营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每天晚上在餐桌前,你和爱人都会围绕成长型思维模式谈话。你们会问孩子和对方这样的问题:“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有没有犯错,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你今天努力尝试做什么事了吗?”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些问题,要积极地讨论自己和其他人的努力、策略、挫折和学习情况。

你们要告诉对方,自己今天通过练习,掌握了哪些过去没有掌握的技能。你们要生动地讲述自己犯了什么错,如何通过错误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要把这个过程讲得吊人胃口。“哦,天哪!”你们要钦佩地表示,“你今天真是又变聪明了!”

当你那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儿子说起自己比别的孩子做得更好时,你们就要说:“是啊,是啊,但你学到了什么呢?”当他说起学校教的东西对他来说多么简单时,你们就要说:“哎呀,那可不好。你没学到东西。你能找点更难的事情做,让自己学到更多吗?”当他吹嘘自己是冠军时,你们就说:“最努力的人才是冠军。你可以成为一个冠军。明天,你来告诉我们,为了当好冠军,你做了什么事。”——可怜的孩子,这是个阴谋。长此以往,他就会慢慢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果他写作业时抱怨题目太简单枯燥,你就要引导他想办法让作业变得更有趣味和挑战性。比如,他要抄写单词“boy”,你就可以问他:“你能想到多少个和 boy 押韵的单词?把它们写在另一张纸上,等一下我们可以试着用这些单词造句。”等他写完作业,你们就可以这样玩:“男孩把玩具丢进酱油里。”(The boy threw the toy into the soy sauce.)“卷发女孩吃了一颗珍珠。”(The girl with the curl ate a pearl.)最后,他会自己想办法让作业变得更具挑战性的。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业和运动。你还要鼓励孩子多讲讲自己是怎么交上新朋友,或是怎么学着去了解和帮助别人的。你要告诉孩子,你在乎的不仅是他在智力或者体能上能够达到怎样的成就。

长久以来,你的儿子都深受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他喜欢这样想:我生来与众不同,就这么简单。他不喜欢这样想:我每天必须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换来一点点知识或技能方面的进步,成为大明星不应该这么费劲。然而,当你们家庭的价值观开始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转变,他会想成为其中一员。一开始他只会嘴上说说,然后他会脚踏实地去做。最后,经过一系列转变的历程,他会成为家中思维模式的监督者。如果父母产生了属于固定型思维的想法,他会及时捕捉到并为此洋洋自得。这时你就会跟爱人开玩笑了:“当时可没想到他会变成这样吧。”

固定型思维模式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似乎是对孩子们的许诺:你们只需要保持本色,就可以拥有一辈子的财富、成功与荣耀。正因如此,在固定型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之处,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让成长型思维模式开花结果。

当努力方向错误

有时,对孩子来说,问题不是付出的努力太少,而是太多了,而且用错了地方。我们都听说过,有的学生每天学习到深夜,有的学生为超过别的同学而请了家庭教师。这些孩子们是很努力,但他们却是不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学习本身的热爱,而往往只是要向父母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一些案例中,父母也许会对这种高度努力的成果感到满意:成绩、奖项、名校的录取通知。但看看下面这个案例吧。

困境 6:你为女儿感到骄傲。她是班上的尖子生,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她还在跟全国最好的老师学习长笛。你很确信她能被城里最好的私立高中录取。但每天早晨上学前,她总会受到胃痛的折磨,有时还会呕吐。你给她做的饭越来越寡淡,希望不要刺激到她敏感的胃,但这无济于事。你从没想过,她胃疼是精神极度紧张的表现。

你的女儿被诊断患有胃溃疡,这本应让你惊醒,但你和爱人依旧对现实视而不见。你坚持认为这是肠胃问题。但医生执意让你去咨询家庭顾问。他给了你一张家庭顾问的名片,并告诉你,这是你女儿治疗过程的一部分,你必须这样做。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反应:家庭顾问让你放松对女儿的要求,告诉女儿她可以不用这么努力,要保证她获得充足的睡眠。于是,你严格按照这些要求,一到晚上 10 点就让女儿上床睡觉。但这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了。她的时间不够用,不能完成父母期待的所有任务了。

不管家庭顾问怎么说,你都没有意识到,她可能是想让你的女儿在班里落后一点,或者不用把长笛吹得那么好,甚至不要去最好的高中上学。这怎么会是对她好呢?

家庭顾问明白自己的任务很艰巨,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让你认清问题的严重性。第二个目标是让你明白自己在这个问题中扮演的角色。你和爱人要明白,正是你们望女成凤的苛刻要求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要不是因为怕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你们的女儿也不至于把自己累出病来。第三个目标是制定一个让全家人都能参与的具体计划。

你能想到哪些具体措施来帮助女儿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她得以放松、享受生活的乐趣呢?

成长型思维方式的解决办法:家庭顾问提供的计划能让你的女儿开始享受她所做的事。长笛课被暂停了。你对女儿说,她想吹多久长笛都可以,吹长笛只为了享受音乐带来的纯粹乐趣,不用想别的事。

按照计划,她要为了学到知识去钻研学校的教材,而不是尽可能多地死记硬背。顾问给她介绍了一名家庭教师,指引她如何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这名家教用富有趣味的方法跟她讨论课本。这样一来,学习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学习不再意味着得到高分,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的智力与价值,而意味着用有趣的方法去了解新事物,并对其展开思考。

你女儿的老师们也要加入这个过程中,帮助她根据成长的方向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要和她一起讨论学习的过程,并为此表扬她,而不是只看重考试成绩(如“我发现你的确掌握了如何在写作中运用隐喻手法”“我发现你在印加文化这个领域下了功夫,读着你的报告,我就像到了古代秘鲁”)。你也要用这种方式和她交流。

最后,顾问强烈建议你的女儿去一所压力不那么大的高中上学。有很多不错的学校都不那么重视考试成绩,而更看重学习过程本身。你要带着女儿在这些学校里好好转转,然后和她一起跟家庭顾问讨论她最喜欢哪所学校,在哪所学校里感到最自由自在。

慢慢地,你学会了将自身的需要和希望与女儿的分割开来。也许你要的是一个处处拔尖的女儿,但你女儿要的是其他东西:父母的包容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你放手以后会发现,女儿能衷心地投入她所做的事了。她是因为兴趣和想学习而做这些事的,并且做得非常好。

你的孩子是否想对你说一些你不愿听的话?你是否记得那个提醒父母关注子女动向的晚间电视公益广告:“你知道你的孩子此刻在哪儿吗?”如果你拒绝倾听孩子想通过话语或行动告诉你的事,你就不会知道你的孩子在哪儿。采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用心倾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