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10.3 呼吸增强

关灯直达底部

如前文所述,剧烈运动后,由神经中枢自行调节,会增加呼吸的幅度和频率,加速体内代谢和能量供给。所以,吸气和呼气同步增强的反应,多出现于生理运动加剧之后。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比如听课、对话或者谈判等,更加常见的是吸气增强或者呼气增强的单向增强动作。

10.3.1 吸气增强

如果观察到行为人产生了吸气量增加的反应变化,说明行为人体内需求更多的能量,这意味着他的生理行为或情绪行为正在酝酿增加,例如神经系统开始高速运转,或者肌肉系统进入兴奋状态。动作的增量越大,呼吸的量(频率或者幅度)就越大,二者成正比。

1.惊讶时吸气

图10-1

人在受到意外刺激的时候,会产生惊讶情绪,其中主要的一个反应是快速吸气。这一口气使氧气的储备增加,用于应对后续可能的两种发展。如果刺激源是有益的,行为人就可以活蹦乱跳地冲上去(趋近反应),获取自己的利益。例如,见到多年好友,或者梦寐以求的汽车。如图10-1。

如果刺激源是有害的,则要进行快速评估,只要其损害的风险大于等于自己的防御能力,就会做出相应的角色——战或者逃。而对于无所谓的刺激,则会把刚刚吸入的那口气随意地呼出,继续重复自己刚才的状态。

2.逃离时吸气

人在感受到危险、准备逃跑之前,会快速深吸一口气,以获取尽可能多的氧气作为能量燃料储备。我们可以将这个反应理解为准备逃跑的动作之一。如图10-2。

图10-2 深吸气

下面,请你先合上书本,自己试试看调动以下两种情绪:一种是惊讶,一种是恐惧。

有没有发现,在这两种情绪的表现过程中,都会伴随着一个快速但力度很大的深吸气过程?

这是因为,惊讶是对意外刺激的最直接反应,在不能分辨敌我的情况下,储备一口氧气是必需的。如果是敌人,可以用来逃跑或者战斗;如果是朋友,欢呼雀跃也用得上。而恐惧则是对可怕的(认定会伤害自己的)刺激的反应。刺激源都要伤害自己了,还不跑等什么?赶紧吸一大口气逃命。

测试案例

是否脚踏两只船?

我们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非常经典的深吸气反应。

其中一次,我们问被测试人,“你是否曾经脚踏两只船?”当时他的女朋友就在测试现场,所以可以想见当时的环境压力有多大。

为了加大心理压力,测试人员特意拉长了等待期。自从这个问题问出后,被测试人在等待作答的过程中面部出现明显的愧疚、尴尬等复杂表情,双眼不敢正视女朋友,但偶有偷瞥,在决定回答问题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深深吸入一口气,继而承认了这个事实。

这一口气,应该是补给超负荷运转造成氧气过量消耗的大脑用的。

回放视频进行分析的时候,虽然他的整个身体没有明显的肢体动作变化,但这次呼吸却为验证答案的可靠性增加了一项重要指征。

10.3.2 呼气增强

比较同时出现的吸气和呼气,如果应激反应中呼气明显增强,而吸气没有变化的情况,我们简称为呼气增强。在嫌弃、愤怒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这种呼吸反应。

1.厌恶的呼气增强

厌恶情绪的本质是嫌弃和排斥,是自上而下的否定。对于自己看不上的人或事,行为人不会动用大量的能量来纠缠和争斗,而是采用成本最低的方式排斥或远离。

最强的厌恶,会让人屏住呼吸,拒绝继续接受嗅觉的负面刺激。但是不屑和轻蔑两种程度的厌恶情绪,表现在呼吸上的相关反应,是快速增大呼气量。用嘴来增强呼气,就是“切”的发音,同时可能配有轻蔑笑容。用鼻子来增强呼气,就是“哼”的发音,或者是不发声的快速呼气。

因此,观察到行为人产生了上述应激反应,可判断出厌恶类情绪的产生。

2.愤怒的呼气增强

愤怒情绪一旦产生,人体会相应引发很多生理反应:吸气量增大,血压升高,体内的压力会陡然增加。在需要克制的情境中,不能过于明显地放任这些能量的释放,很多时候被测试人会通过加重呼气来舒缓由愤怒而引发的体压升高,最常见的表现是通过鼻孔向外喷气。

无论是野牛还是被追问敏感问题的娱乐明星,都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出同样的反应。而且,通过我们研究所积累的测试实例发现,即使行为人处于克制的愤怒状态,他的表情仍然可以保持微笑,但鼻孔中呼出的强烈气息却很少有人能控制得完美无瑕。

这个动作还有一种变形,就是特意用鼻孔快速向外喷气,同时鼻翼扩张、上嘴唇会向上提起,形成一个轻微级别的愤怒表情(详见《微表情》一书),用以表达威慑。如果气息过重,则可以推测出,愤怒情绪强度上升。

3.放松的呼气增强

在经历过强大压力之后,如果毫发无损,或者确认已经转危为安,行为人会通过大幅度的呼气来缓解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压力。这种呼气增强,通常是用嘴“吁”出来的。

我们组织学生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的内容是:在A,5,6,7,8,9,10,J,Q,K这10张扑克牌中,花色随机,每张牌只有一种花色。要求被试随意抽取一张并记住。然后,由测试人员按照随机顺序进行逼问式提问,如“你拿的是A吗?”“是K吗?”等,最后通过微反应来分析他拿的是哪张牌。

虽然这个测试实验没有奖赏,也没有惩罚,但是仍然有学生非常紧张,在测试人员问到他所拿的牌后,表现出了视线、嘴部的明显反应,被测试人员准确“猜”到了他拿的那张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逼问方式的敏感值反应。不得不承认,最后总的分析结果准确率并不高,但这属于无压测试的正常结果。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的无压测试,还是让大多数被测试人员产生了一个相同的反应:几乎每一个人在全部逼问结束后,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以放松自己因对抗而紧张的神经,而宣布结果后,如果被猜对,会马上睁大双眼、张开嘴巴呈吃惊状,并脱口而出“啊?!”(潜台词“不会吧?”)没有被抓准的,则面露得意笑容。

图10-3 放松后的呼气增强

究其原因,应该是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反应在不经意间出卖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前面测试的过程才会有这种被挑战的心理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与安慰反应中其他的安慰类型略有不同,哼歌或者吹口哨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呼吸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一种放松的表现,一般会出现在被测试人自己感觉危险消失之后。如图10-3。

危险到来的时候,需要储备能量准备逃跑或者战斗,往往是深吸一口气;而危险消退之后,则可以长长地出一口气,放松一下神经准备休息。因此,在测试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几道让被测试人感觉顺利过关的题目(比如“我们认为你当时不具备作弊的可能性”),观察他们的反应,同样可以找到被测试人所关注的刺激点,进而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10.3.3 吸气和呼气同步增强

愤怒的进攻,会引起全身的兴奋,客观上也就需要更快的、更充足的能量供给,所以会造成吸气和呼气同步增强。如果看到没有抑制的剧烈呼吸,胸口剧烈起伏,即使没有看到同时出现的愤怒表情、膨胀的肢体动作、趋前的身体姿态等,也能说明行为人出现愤怒情绪。愤怒的剧烈呼吸如果没有身体运动的配合,主要特征是幅度大,但频率不高。

恐惧的躲闪,同样会让全身上下都很兴奋,但主要用于隐藏和逃跑,客观上会引起呼吸的同步加剧。与愤怒的同步呼吸加剧不同,恐惧的呼吸加剧主要特征是频率高,但每一次呼气和吸气都可以不充分完成。如果看到这种小幅度的快速呼吸,可以判断行为人心存恐惧。

悲伤的大哭和欢乐的大笑,都会同步加剧吸气和呼气,但它们造成的剧烈呼吸是配合发生的痉挛式呼吸。大笑会一口大吸气之后,痉挛式次第呼出,同时发出笑声;大哭会在吸入和呼出的时候,都采用痉挛式运动,且发声方式不同。这两种剧烈呼吸由于指向性比较明显,不属于微反应的研究范畴。

在《微表情》一书中,会有关于真笑和假笑、真哭和假哭的研究论述,其中涉及呼吸指标。

10.3.4 深呼吸的平复兴奋作用

大脑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0%-25%,大脑需要的氧气如果供给不足,会出现专注力、认知能力降低,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减弱,更容易情绪不稳、暴躁及易怒,这样的状态会让行为人在社交活动中遭受很严重的损失,包括社交评价和利益获取。

血液中的含氧量充足的时候,大脑就能够更加清醒和高效地思考,也能更好地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行为。所以,人在感受到紧张和轻微失控的兴奋时,通常会使用深呼吸的动作,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让大脑能够有充足的氧气使用,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减缓失控的兴奋。

深呼吸能够通过胸腔的大幅度扩张和收缩,客观上改变体内压力,同时增加血液含氧量,最终达到调整血压和心跳频率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人在心跳过速和血压升高的时候,会采用深呼吸的方式来缓解这种不适。因此,深呼吸的动因,也有可能不是直接源自恐惧的情绪,而是因为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改变,感觉很不舒服,进而试图使用呼吸来调整身体内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