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问题2:微反应有国外的研究吗?

关灯直达底部

如果要为“微反应”找个外国词汇前辈来对应的话,那它的英文原文应该是“Micro-expressions”。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特别酷的词——“微表情”,其实对应的就是“Micro-expressions”。这个词也不是电视剧生造出来的,在其出现的原文中 [1] ,根据上下文,确实指的是面部微表情,即持续时间非常短的,或运动形态不充分的面部表情。Paul Ekman教授是该项研究的代表人物,他和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将微表情用于判断被测试人的真实情绪,还专门研究过用于测谎的效度,可惜数据不是很漂亮。

但是,“expression”一词的中文意思不仅仅指表情,而是涵盖了表达、表现、词句等多种意义,最标准的译法是“表达方式”。无论是表情、动作,还是语言、文字,都可以是“expression”。例如,男朋友说“爱死你了”之后,没有姑娘会把“死”字当真,因为那只是一种“expression”。

“面部表情”的英文原文应当是“facial-expressions”。分析一个人的真实心理状态,不应当仅仅限于面部表情,而应当通过观察并分析表情、肢体动作、语言意义等被测试人的表现,才能全面判断。在特定应用情境中,仅通过微表情来判断行为人的真实意图,成功率和效率都很低。

因此,“micro-expressions”一词,直译应当不仅仅限于面部的微表情,更适合于翻译为“微表现”。

但是,在中文母语的语言习惯中,表现大多是指“故意的表现”。如果分析的对象是行为人故意的表现,那么就不能判断人家的真实心理状态,更不要说用来测谎了。

在刺激有效的情况下,被测试人的最初瞬间反应绝大多数都是不受思维控制的,真实可靠。当然,这些反应会很快被抑制和掩饰,动作幅度很小。正因为此,我们只着重研究“Micro-expressions”,“Micro”的中文意思,正是“微小的”。

鉴于针对“有效刺激”的研究与针对“微小表现”的研究同等重要,我们最终决定用“反应”一词来涵盖“刺激-表现”这个完整的过程,并把全部的内容提炼成一个词,中文叫做“微反应”,来对应英文的“Micro-expressions”。

[1] 最著名的代表学者当属美国心理学家Paul Ekman教授,该词始见于其著作,如《情绪的解析》《说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