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不见的影响力 » 看不见的影响力全文在线阅读

《看不见的影响力》编者后记

关灯直达底部

当当网的李国庆先生,每次碰到我,闲谈中总会捎上那么一句:“我就搞不懂,你那两本厚厚的心理学教科书,时不时总能冲到我网上社科类畅销榜的前两名。”他说的一本是《心理学与生活》,另一本就是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这两本书持续畅销,而且越卖越好,的确令我们始料不及。前不久,我们公司的一位副总对市场部的同仁们说:“……是挺畅销的,但是,这就是它们的命运吗?我们为这些书做过像样的营销吗?”没错,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前期的做书上,等书出来,已经累得没有力气做“像样的”营销了。

感谢这个伟大的技术时代,互联网让“蚂蚁也有了扩音器”, 《社会心理学》在当当网、卓越网和豆瓣网上近一万条的读者评论,可能是这些好书最给力的宣传。激情四射的读者,为这本书写下那么多溢美之词,着实让我们飘飘然,生命中平添了不少活着的价值感。当下,我们知道,更应该关注那些给了四星以下评论的“不满意的”读者和准读者(评论了但没买书或买了未读)。这些评论虽然不多,但细细看下来,发人深省。猛然想起几年前周立伟先生(他可是中国图书发行界备受尊敬的大人物)说过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名著人人都想读,可是,有人读不懂,有人读不起,有人读不完(忙啊,没时间)。作为一个专心出好书名著的出版人,如果你能让这另外的三种人也读你的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是的,我们是该为那些不满意的读者做些什么了。本书就是其中的一个反应。书再好,但它毕竟是一部严谨的教科书,我们剔除了那些在一般读者看来过于学术的内容和元素,撷取几个人人都关心的有意思的主题,以更加亲近读者的方式呈现,努力实现快乐“悦读”。虽然我们已经在公司内外、合作伙伴以及朋友之间反复多次做测试和反馈,样稿修订一遍又一遍,可能还是没有达到一部分读者的需求,我们恳切地想听到你的意见和建议。上网评论吧,我们洗耳恭听。在此先谢谢诸位了!

作为一个出版人,一生能出版几本好书是莫大的荣幸。我们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记着那些为此书的出版做出过贡献的人们。

首先,感谢我的学兄——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伯克利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华人心理学家彭凯平先生,是他,第一次让我知道迈尔斯的这本书是怎样的一部伟大著作;感谢我的老同学——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王垒先生,在他多年主持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工作期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教材建设,迈尔斯的这部《社会心理学》正是他力主作为教指委的推荐教材;感谢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侯玉波先生,多亏他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支超豪华的翻译团队,保证了译稿的高质量;尤其要感谢本书的译者——南开大学的教授乐国安、北京大学的教授侯玉波和浙江大学的教授郑全全,他们治学严谨,对待翻译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感谢《社会心理学》的第一任责任编辑陈浩莺女士当年的认真和执著,她是我见过的不多的几位有灵气、有品位的年轻出版人。

另外,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不久前结识的著名华人心理学家、美国库克大学中国区校长黄天中前辈,他的《生涯规划》课程感动着每一个有幸听过他课的学子,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与黄老的几次交谈让我受益良多——从教育,到学术、到出版、到人生,本书的出版与他的启发有关。当然,还要感谢这本书的作者,戴维·迈尔斯教授,他可能是当今版税收入最多的心理学家,他时不时就给美国心理协会(APS)捐助100万美金。幸运的是,他的两部超级畅销教科书(除了这部《社会心理学》,另一部就是《迈尔斯心理学》),在中国内地都由我们新曲线公司运作出版。麦格劳希尔公司负责中国版权的同仁激动地告诉我,“我要亲自把出版的新书寄送给迈尔斯,他若是看到这本书的中译本这样出版,一定会十分兴奋!”是的,戴维·迈尔斯是一位时刻都把读者装在心里的好作者,难怪就连某种意义上是竞争对手的《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菲利普·津巴多也毫不吝啬地赞道:“能将严谨、复杂的心理科学知识,阐释得如此准确、生动,恐怕当今无人能出其右。”

最后,感谢麦格劳-希尔公司上上下下、国内国外同仁们的愉快合作和大力支持,我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目标: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读者出版真正爱读、开卷有益的精品。我们在路上,亲爱的读者,有你的参与和鼓励,我们会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刘力  

北京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