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全文在线阅读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父母或老师:关于成功和失败的信息

关灯直达底部

关于成功的信息

听一听下面这些句子传递的信息:

“你学得真快!你真聪明!”

“看这张画,玛莎,你说他是不是下一个毕加索?”

“你真聪明,你根本没学习就得了 A!”

如果你和大部分父母一样,你听到的是鼓励的、帮孩子增强自信的信息。但是仔细听一听,看看你是否能听到另一种信息。下面是一个孩子从这些话里听到的信息:

如果我学东西不那么快,我就不聪明了。

我以后不应该尝试画太难的东西,不然他们该觉得我不是毕加索了。

我最好不要努力学习,不然他们会觉得我其实没那么聪明。

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记不记得在第三章,我是如何看待父母们为了让孩子增强自信、促进他们的成就而对孩子过分称赞这个问题的?你真聪明。你真有天赋。你真是天生的运动员。我仔细一想,等一下,这难道不会让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那些心理脆弱的孩子——更执着于这些称赞吗?喋喋不休地评价智力和天赋,难道不会让孩子们——所有的孩子——更执着于展现自己的智力和天赋吗?

这就是我们着手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在针对数百名学生进行七项试验后,我们得出了一些异于以往、非常清晰的结论: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

怎么会这样呢?难道孩子不喜欢被表扬吗?

是的,孩子们都喜欢被表扬,他们尤其喜欢别人表扬自己的智力和天赋。这种称赞确实能给他们打气,给他们带来特别的喜悦感,但这种感觉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消失,积极性也会跌到谷底。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很聪明,那么失败则意味着他们很愚蠢。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

下面这段话来自一位母亲,她见证了对孩子智力的善意称赞带来的影响:

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真实经历。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五年级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在学校标准化考试中,数学、英语和科学经常得 99 分,但是他对自我价值的评估一直有很严重的问题。我的丈夫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总觉得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智力水平并不在意,因此他总是以补偿的心态,过度夸奖孩子的智力。在过去几年里,我怀疑过他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问题,因为我的儿子虽然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却不愿意去挑战更难的工作或项目(正如你们的研究显示的),因为他会认为那样他就变得不聪明了。他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声称自己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无论是学术还是体育活动),但不愿意尝试去做这些活动,因为他无法承受失败。

下面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学生讲述的真实故事:

我记得,人们经常称赞我聪明,而不会称赞我所付出的努力,慢慢地,我确实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挑战。更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对挑战的恐惧逐步蔓延,超越了学术领域甚至体育领域,逐步蔓延到了情感领域。这成了我最严重的学习障碍——将自己的表现看作自己性格的体现,如果在某件事上,我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成就,我就会选择逃避或者表现得不屑。

我知道,这种对智力的称赞让人很难拒绝。因为我们想让我们爱的人知道,我们欣赏他们的成功。我甚至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有一天我回到家,我的丈夫戴维解决了一个我们一起研究了很久的难题。我没来得及多想,就脱口而出:“你太聪明了!”不需多说,我被我自己说出的话吓了一跳,看着我一脸的惊恐,戴维走过来安抚我。“我知道你说这话的本意是想遵循成长型模式,你想夸我一直在思考策略,不断坚持,尝试了所有的方法,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

“是的,”我笑着说,“我正是这个意思。”

父母们认为,通过表扬孩子的头脑和天赋——他们可以给予孩子们持久的自信心——就像送给孩子一份礼物一样,但事实上这行不通,还起到了反效果。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或者任何事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果父母真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

所以,什么样的做法可以替代我们对才能和智力的赞扬呢?戴维对我那番安抚的话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的一位学生则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更多信息:

这周末我回到家,发现我 12 岁的妹妹因为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异常开心。我问她到底为什么如此兴奋,她告诉我说:“我在社会学考试中得了 102 分!”这句话她在那个周末至少重复了五遍。那时候,我决定将课上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我没有表扬她的智力和她获得的成绩,而是问了她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让她回想起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学习,而且这一年中她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去年,她的成绩不断下滑,所以我认为在今年刚开始的这个时候,我有必要在此时出面,指引她走往正确的方向。

这是否意味着,当我们的孩子取得了不起的成就的时候,我们不能热情地表扬他们呢?我们要克制自己对他们成功的赞赏吗?并不是这样。我只是说,我们应该避免某种特定方式的赞扬——那种对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评价的赞扬方式,或是让他们觉得我们并非为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而是为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感到骄傲的赞扬方式。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而且我们可以在和他们谈到其成就时,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出的选择。“你的进步表明你真的为你的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你反复阅读了材料,画出了重点,对自己进行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奏效了!”

“你为解决这道数学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直到你成功攻克这道难题,我喜欢你这种做法。你考虑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最终找到了解题方法!”

“我很欣赏你接手科学课上那个很有挑战性的项目的勇气。这个项目需要投入很多——做研究,设计仪器,买部件,组装。你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

“我知道以前学校的功课对你来说很简单,你之前一直觉得自己非常聪明,但是事实上,你没有充分利用你的大脑。我非常欣赏你现在拓展自己,努力尝试有难度的挑战的做法。”

“这次的家庭作业又难,耗时又长。我非常欣赏你能如此专注地完成它。”

“这幅画用了很多绚丽的色彩。跟我说说你都用了什么吧。”

“你在这篇论文里表达了很多想法,让我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莎士比亚。”

“你演奏这首钢琴曲时的激情让我感到非常愉悦。你在演奏它的时候怀着怎样的心情?”

那么如果一名学生刻苦学习,但是没有取得好的成果,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欣赏你为此付出的努力,但是让我们一起来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弄清楚你到底哪里没有想通。”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曲线,可能你需要更多时间来掌握和自如运用这个学习材料,但是如果你继续坚持,最后肯定能掌握它的。”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我们应该继续尝试,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这对学习存在障碍的孩子尤其有用。对他们来说,纯粹的努力通常不太管用,而应该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最近很兴奋地了解到,海姆·吉诺特经过他在儿童教育领域毕生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表扬孩子时,不应该表扬他们的个性特质,而应该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有些时候,人们注意到要赞扬孩子的成长,但是却在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时把一切都毁了。我就听到过父母在孩子面前评价别人的孩子,“他天生就是个失败者”“她真是天才”或者“她是个傻瓜”。当孩子们听到父母给予别人固定的评价时,会受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他们会想,我是不是下一个?

老师们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在一项研究中,我们在学生们的一堂数学课中加入了一些数学历史,即一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面对一半学生,我们将这些数学家说成天才,很容易就取得了数学方面的成就。这种做法将学生们推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这些人天生在数学方面就非常聪明,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易如反掌。他们和你们这些不聪明的人不一样。对另一半学生,我们把这些数学家说成对数学充满激情的人,他们因此最终取得了重要发现。这种说法将学生们引入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技能和成就是通过投入和努力得来的。孩子们从我们这些本没有恶意的言辞中提取出的信息令人惊讶。

关于称赞,还有一件事要说。当我们对孩子们说“哇,你做得真快”或者“看,你没有出一点差错”时,我们向他们传达了什么信息?我们告诉他们,我们重视他们的速度和完美,而速度和完美是刻苦学习的敌人:“如果你认为我在速度快和表现得很完美的时候才足够聪明,那么我最好不要做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当孩子们快速和完美地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就拿数学题来说吧,我们应该说什么呢?我们应该拒绝给予他们应得的赞扬吗?是的。在这种时刻,我会说:“哎呀。我想这道题对你来说太简单了,很抱歉浪费了你的时间。我们来做一些你真正能够从中学习的题目吧!”

安抚孩子

当孩子们要参加考试或接受某项任务前,我们如何让孩子们感到安心呢?我们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从智力和天赋方面入手安慰孩子会适得其反,他们会更害怕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克里斯蒂娜是一名非常聪明的高中生,但令她羞愧的是,她考试的时候总是表现不好。她学习很刻苦,对学习资料也掌握得很熟,但是每次一考试,她就会非常紧张,脑中一片空白。她的成绩很糟糕,让老师们很失望,也让父母感到很沮丧。当她心仪已久的大学最看重的一次考试——大学委员会考试来临之际,她的情况就更糟糕了。

在每门考试的前一晚,看到她如此心烦意乱,父母总想帮助她树立信心。“你知道你自己有多聪明,我们也知道你有多聪明。你肯定能成功。快别焦虑了。”

他们用他们知道的方式去鼓励克里斯蒂娜,但他们的做法却让问题更加恶化了。那么他们应该怎样说呢?

“当你认为所有人都在评判你,而你自己却无法展现自己真实的水平时,感觉一定很糟。我们希望你知道,我们并不会评判你。我们关注的是你的学习,我们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你能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关于失败的信息

对孩子成功的不当称赞所带来的问题,应该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中最容易对付的。失败似乎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孩子们在遭遇失败时,已经够沮丧和痛苦了。让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上,这一次让我们说说在孩子面临失败时,父母所传达给孩子们的信息。

九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了体操运动会。她身材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非常适合练体操,她自己也非常热爱体操。当然,她对参加比赛有一点紧张,但是她的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她甚至已经想好要将她赢得的彩带挂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在第一个项目自由体操中,伊丽莎白第一个登场。尽管她表现得很不错,但在后来几个女孩出场之后,得分出现了变化,伊丽莎白输掉了比赛。在其他项目中,伊丽莎白同样表现得很好,但是依然没能赢得比赛。那天晚上比赛结束时,她一条彩带也没能得到,她感到很沮丧。

如果你是伊丽莎白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1.告诉伊丽莎白,你认为她是最棒的。

2.告诉她是裁判的不公平让她丢掉了原本属于她的彩带。

3.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告诉她她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赢。

5.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

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存在着一种强有力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护孩子们免遭失败!但是这种做法或许能够暂时防止孩子们失望,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从思维模式的角度看看对刚才五句话的五种可能的反应,倾听其中传达的信息:

第一种(你认为她是最棒的):这种说法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真心的。她并不是最好的——你知道这一点,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这对于她的恢复和进步一点帮助都没有。

第二种(她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是责备他人的做法。当事实的真相是,问题的根本在她的表现而不在裁判时,难道你希望她以后变成喜欢将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他人的人吗?

第三种(安慰她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这种说法会教给她,当她有什么事做不好时,贬低这些事情本身就对了。难道你真想告诉她这些吗?

第四种(她有能力):这可能是所有信息里最危险的一个。难道是能力自动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吗?如果是这样,伊丽莎白这次没能赢,为什么下一次就能赢呢?

第五种(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在这种情况下说这样的话的确有些无情。当然,你可以不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表达,不过伊丽莎白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亲基本上就对她表达了这个意思。

下面是她父亲的原话:“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 100% 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他同样告诉伊丽莎白,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她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

伊丽莎白记住了父亲的话,她花了更多时间来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全套动作,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部分。在下一次比赛中,全地区有 80 名女孩参加了角逐。伊丽莎白赢得了 5 个个人项目的彩带,并夺得这次比赛综合项目的总冠军,捧回家一个巨大的奖杯。到现在,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各种获奖证明,几乎覆盖了整个墙面。

其实,她的父亲不仅告诉了她真相,也同样教给她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告诉她为了未来的成功需要付出全部努力。伊丽莎白感到失望时,她的父亲很同情她,但他没有给她虚伪的鼓励,因为那只会让她在未来感到更加失望。

我与很多教练交谈的时候,他们都会问我:“那些可塑之才都怎么了?这样的运动员都哪去了?”很多教练抱怨说,当他们给予运动员纠正性的反馈时,这些运动员都会抱怨自己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有时这些运动员还会打电话回家向父母抱怨。他们似乎只希望教练告诉他们,自己多么有天赋,其他的什么也别说。

这些教练说,在过去,一场联赛或少儿足球赛结束后,父母们会在回家的路上与孩子们回顾和分析球赛,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帮助的建议。而现在在回家路上,如果孩子们当天表现不好或者所在的球队输了,父母们会责怪教练和裁判。他们不愿意责怪孩子,怕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但是从上面伊丽莎白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需要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如果孩子们被“保护”起来,他们将无法从失败中很好地学习。他们会认为建议、指导和反馈是消极而具有破坏性的。回避建设性的批评并不会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反而会危害他们的未来。

建设性的批评:更多关于失败的信息

我们经常听到建设性的批评这个词,但难道会有父母认为自己给孩子的批评或建议没有建设性吗?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批评不会给孩子带来帮助,他们为什么要提呢?但是,其实他们给予的很多批评确实对孩子没有帮助,而仅仅是在批评孩子。“建设性”的意思是帮助孩子弥补某些事情,创建一种更好的情形,或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比利匆匆忙忙地做完了自己的作业,跳过了很多问题,其他问题也回答得简单敷衍。他的父亲勃然大怒。“这就是你的作业?你就不能认真做一次吗?你要么笨,要么就是不负责任。你说,你是哪一种?”父亲的反馈在同一时间质疑了儿子的智力和个性,并暗示这种缺陷是永久性的。

这位父亲如何才能在表达自己的生气和失望的同时不对孩子的特质进行攻击呢?下面是一些可行的说法。

“儿子,你不认真完成作业真的让我很生气。你什么时候才能认真做作业呢?”

“儿子,这个作业中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愿意让我和你一起探讨吗?”

“儿子,看到你错过了这个学习的机会,我感到很伤心。你能不能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帮你学到更多?”

“儿子,这个作业看起来是很无聊。我很同情你。但是你能不能想一个方法,让这个作业变得有趣些?”或者“让我们想一个方法,让你能在保证完成质量的前提下不太痛苦地做完这个作业,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儿子,记不记得我告诉过你,乏味的事情能帮助人们学习集中精神?这个作业就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它需要你拿出你集中精神的能力。现在我们就看看你能不能集中精神完成整个作业吧!”

有时候,孩子们会评价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吉诺特讲过一个故事。菲利普是一个 14 岁的小男孩,他和父亲一起做手工时,不小心把钉子撒得满地都是。他内疚地看着父亲。

菲利普:天呐,我太笨手笨脚了。

父亲:我们把钉子撒了的时候,不应该说这样的话。

菲利普:那应该说什么呢?

父亲:你应该说,钉子撒了——我要把它们捡起来!

菲利普:就这样?

父亲:就这样。

菲利普:谢谢,爸爸。

孩子们解读信息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告诉我们,他们的父母总是评判他们。他们说,觉得自己的个人能力时时刻刻都在被人衡量。

我们问这些孩子:“如果你的父母希望帮你一起完成作业,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回答:“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想从我正在做的作业中看出我到底有多聪明。”

我们问:“如果你的父母因为你取得了好成绩而开心。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回答:“他们开心,是因为看到我是个聪明孩子。”

我们又问:“如果你在学校里有一门课表现不好,你的父母想跟你讨论这件事,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孩子们说“他们可能担心我不是一个聪明孩子”,或者“他们认为糟糕的成绩可能就意味着我不聪明”。

所以,每当有什么事发生的时候,这些孩子解读出的信息,都是自己被别人评判了。

也许所有孩子都认为,他们的父母在评价他们。父母们不就是喜欢抱怨和评价吗?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父母只是在鼓励他们学习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这些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眼中父母们的动机:

问:如果你的父母希望帮你一起完成你的作业,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他们希望确认我尽我所能,从作业中学到了尽可能多的知识。

问:如果你的父母很开心你取得了好的成绩。他们为什么开心?

答:他们开心是因为好成绩意味着我很努力学习。

问:假设你的父母因为你在学校一门课表现不好,想要和你讨论这件事,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答:他们希望教给我更好的方法,让我能在今后更好地学习。

甚至在谈及自己的行为举止和社会交往时,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都感到自己受到了评判,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觉得自己得到了帮助。

问:想象一下,当你没有按照你父母所说的去做的时候,他们会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他们担心我是一个坏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他们希望帮助我下一次做得更好。

只要是孩子,都会做出不礼貌的行为。研究显示,普通孩子每三分钟就会出现一次不礼貌行为,这种时候是应该评判他们的性格还是教育他们?

问:想象一下,你的父母因为你没有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东西而不开心,他们为什么会不开心?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他们认为这说明了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他们希望帮助我学到和其他小朋友更好相处的技巧。

孩子们在很早时就学会解析这些信息了。幼儿从蹒跚学步时开始,就已经明白怎样从父母口中解析这些信息,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错误应该受到评价和惩罚;他们也可能认为自己的错误是父母给他们建议、教给他们道理的好机会。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下面这个上幼儿园的小男孩。你会听到他模仿他父母不同的反应:他在学校做了一些题,但其中有一道错了,他告诉我们他父母对此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母亲:嗨,你在难过些什么?

男孩:我交给老师答案的时候忘记写数字 8 了,我感到很难过。

母亲:嗯,有一件事可以让你开心起来。

男孩:什么事?

母亲:如果你告诉老师你已经尽力了,她是不会生气的。[转向男孩的父亲]我和你爸爸也不会生气,是不是?

父亲:哦,不,我们很生气,儿子,你最好现在回房间去。

我希望我可以告诉你,这个男孩听取了母亲的成长型建议。但在我们的研究中,他看上去还是很在意他父亲具有评判性的反应,因为自己的错误而看低了自己,并对如何改正错误没有任何有效的计划。但是,至少母亲给了他努力学习的建议,希望在未来,他可以采取母亲的建议。

对孩子的行为,父母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做出解读和反应。一个新妈妈尝试着给她的孩子喂奶。孩子哭着不吃,或者只吸了几口就放弃了,然后开始大哭。是不是这孩子太固执了?还是说他有什么缺陷?毕竟,吃奶不是一种天生的生理反应吗?难道婴儿不是“天生”就应该会吃奶吗?我的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遇到同样情况的新妈妈对我说:“一开始,我非常郁闷。后来我一直想着你的研究成果。我不断对我的孩子说:‘我们两个都在学习如何做这件事,我知道你很饿,我知道现在情况很令人着急,但是我们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种想问题的方法帮助我冷静下来,引领我的孩子,直到他成功吃到奶。这同样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我的孩子,也让我知道了如何在别的方面教导他。”

不要评判,要去教导。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孩子也会传递信息

我们知道儿童会吸收学习这些信息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会将这些信息传递下去。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已经准备好将自己学到的智慧传递下去。我们问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你会给班里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什么建议呢?”下面是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给出的建议:

你是否经常放弃?你是否在遇到难题时想了一分钟就放弃了?如果是这样,你应该多思考一些时间——比如两分钟,如果你还是弄不明白,应该再把问题读一遍。如果你还是不懂,那就应该举手请教老师。

这建议是不是很棒?但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给出的建议却几乎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没有什么方法能帮你走向成功,所以他们的建议通常很短而且很贴心。“我真为你感到遗憾”,这就是一个孩子给出的建议,他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心。

即使婴儿也会传递他们接收到的信息。玛丽·梅因(Mary Main)和卡罗尔·乔治(Carol George)针对一些经常遭受责骂的孩子展开研究,这些孩子因为啼哭或者吵闹而受到了父母的评判和惩罚。这些喜欢责骂孩子的父母通常不明白,婴儿啼哭是他们表达需求的信号,而且婴儿也不会因为父母的命令就停止啼哭。相反,他们会认为孩子哭是因为不听话、顽固,是不好的表现。

梅因和乔治在托儿所里观察这些经常被责骂的孩子(这些孩子大概在 1 至 3 岁之间)在其他孩子不开心和哭泣的时候如何反应。这些经常被责骂的孩子通常会和这些哭泣的孩子生气,一些人甚至会辱骂哭泣的孩子。他们学到的信息是:哭泣的孩子应该受到评判和惩罚。

我们通常认为,这种暴力的延续只会发生在这些受害者长大,自己也成为父母之后。但是这项了不起的研究显示,孩子们在很小的年纪就学会了这一切,并会将其付诸实践。

没有遭受过暴力对待的孩子是如何对待班里不开心的同学的呢?他们会表现出同情心。很多人会走到哭泣的同学身边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自己能否帮忙。

处罚是否算教育

很多父母认为,当他们评判和处罚孩子的时候,他们是在教育孩子,他们会说:“我要给你上一课,让你永生难忘。”他们教了孩子什么呢?他们教给孩子的是,他们如果不按照父母的规则和价值观办事,就会受到评判和处罚。他们没有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做出更有道理、更成熟的决定。

这些父母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教给孩子们“交流的大门是敞开的”这一道理。

16 岁的艾丽莎对母亲说,她和朋友想尝试喝酒,她能不能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参加鸡尾酒派对?表面上看,这个请求太放肆了,但艾丽莎这话的背后其实另有含义:她和朋友们参加过一些提供鸡尾酒的派对,但他们不想在不安全和没有成年人监管的情况下尝试酒精,他们同样不想在喝完酒后开车回家。他们希望征得父母的同意并在有监管的情况下喝酒,这样父母也可以在他们喝完酒后接他们回家。

艾丽莎的父母是否答应了她的要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针对这件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他们进行了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谈话,而不是愤怒和带有评判性质的直接拒绝。

这并不是说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溺爱和纵容孩子。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会设立高标准,但是他们也会教孩子如何达到这样的高标准。他们也会说不,但会在合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尊重孩子的情况下说。下一次你想处罚孩子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你这样做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我会评判你和惩罚你?还是我会帮助你思考和学习?

思维模式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当然,父母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是有时父母会将孩子置于危险当中。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当主任教授本科生时,见过很多遇到麻烦的学生。下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很棒的学生,她差一点没能熬过去。

在毕业前一周,桑迪来到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公室,她说想转专业到心理学。这个请求太奇怪了,但是我感到了她的绝望,仔细倾听了她的故事。我看了她的成绩单,发现上面不是 A+就是 F。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桑迪的父母一直希望她能进哈佛大学。她的父母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他们认为桑迪上学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哈佛的录取通知书证明她的(也许是他们的)价值和能力。能去哈佛,才能证明桑迪确实很聪明。对他们来说,上学不是为了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追随她对科学的热爱,甚至不是为了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标签。但是桑迪没能进入哈佛,她从此陷入了彷徨,这种情绪一直折磨着她。有时,她能振作起来有效学习(就得了 A+),但有时她无法做到有效学习(就得了 F)。

我知道,如果我不帮助她,她就无法毕业,如果她不能毕业,就无法面对她的父母。如果她无法面对她的父母,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应该可以帮助桑迪毕业,但这并不是重点。像桑迪这么聪明和出色的孩子被这些标签压垮,真是一个悲剧。

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告诉父母,他们需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望子成龙——帮助他们培养兴趣,获得成长,领会学习的乐趣。

以最差方法奢求最佳结果

让我们再仔细看看桑迪父母传达的信息:我们不在乎你是谁、对什么有兴趣,也不在乎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也对学习毫不关心。我们只会因为你能进入哈佛大学而爱和尊重你。

马克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马克是一个数学非常好的孩子,他初中毕业后,很希望可以去史岱文森高中学习,这是纽约一所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具有很强实力的高水平学校。在那里,马克可以跟着最好的数学老师学习,可以和全市顶尖的学生讨论问题。史岱文森高中还有一个直通高校的项目,只要马克做好准备,他就可以提前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数学课程。

但在最后时刻,马克的父母没有让他选择史岱文森高中,因为他们听说通过史岱文森进入哈佛的可能性很低,所以他们让马克选择其他高中。

马克能否追随自己的兴趣或者开发潜能都不重要,对他的父母来说,只有一件事重要,那就是去读哈佛。

“我们爱你——但有条件”

这些父母传递的信息并不只是“我在评价你”,而是“我在评价你,如果你能按我们的条件成功,我们才爱你”。

我们对从 6 岁到大学年龄的子女做了研究。那些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他们必须实现父母的期待,父母才会爱和尊重自己。大学生是这么说的:

“我经常觉得,如果我没有按照父母喜欢的方式达到成功,他们就不会重视我。”

或者:

“我的父母说我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但在内心深处,我感到他们不会认同我,除非我追求他们喜欢的职业。”

约翰·麦肯罗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非常喜欢对事情品头论足——所有的事非黑即白——给人很大压力。“我的父母会逼迫我……主要是我的父亲,似乎他活着就是为了我这小小的职业……我记得我告诉过他,我不喜欢这样。我说:‘你非要每场比赛都来吗?你一定要来参加这次训练吗?你就不能少来一次?’”

麦肯罗给父亲带去了他渴望的成功,但是他自己没有获得片刻享受。他说他喜欢自己的成功带来的结果——高高在上,受人吹捧,而且收入丰厚。然而他说:“很多运动员看上去非常热爱他们从事的运动,但我对网球从来就没有那种感觉。”

我认为他一开始一定是热爱网球的,因为他描述过一开始他是如何痴迷于各种击球方式和创造新击球方法的,但后来他再也没说过这样的话。老麦肯罗看到儿子网球打得不错,之后便不断向他施压,对他进行评判,他给儿子的是建立在其成功之上的父爱。

泰格·伍兹的父亲正好相反。毫无疑问,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同样认为儿子是上天选出的天才,但他不断培养泰格对高尔夫球的热爱,教育他重视进步和学习。“如果泰格想成为一名水管工,我不会介意,只要他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水管工。我的目标是培养他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他确实很出色。”泰格回应说:“我的父母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最重要的影响。他们告诉我要去付出,付出我的时间、才能,最重要的是我的爱。”这个例子表明,与子女关系极为密切的父母,依然可以促进孩子的自我成长,而不是去评判孩子并给他们带去压力。

著名的小提琴教师多萝西·迪蕾经常能遇到喜欢给孩子施压的父母,比起孩子的长期学习能力,这些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才华、总体形象和名声。

一对父母带着他们 8 岁的儿子在迪蕾面前演奏。尽管迪蕾警告过这对父母不要这样做,但他们还是让自己的儿子背下了贝多芬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他每个音都拉得很准,但他拉琴的时候就像个吓坏了的机器人。这对父母毁了孩子的表演,就为了满足他们衡量才能的标准,即:“我 8 岁的儿子可以拉贝多芬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你的孩子能干什么?”

迪蕾曾经花费很多时间劝阻一位坚持让儿子签约一家高级经纪公司的母亲。但她听取迪蕾的劝告了吗?没有。很长一段时间里,迪蕾都在劝告这位母亲,她的儿子能驾驭的曲目还不够多。然而这位母亲没有听取专家的意见,没有注重儿子的发展,而是认为没有人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拒绝她才华横溢的儿子。

美籍韩裔小提琴家李叶月(Yura Lee)的母亲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李叶月上课时,李女士总是安详地坐在旁边,不会露出紧张情绪,或者像其他父母一样疯狂记笔记。她面带微笑,随着音乐轻轻摇摆。她很享受这个过程。结果就是,李叶月不像其他过分投入、热衷评判的父母的孩子,她并没有焦虑和不安全感。她说:“我拉琴的时候总是很开心。”

理想

父母为孩子设立目标,并对他们抱有期待和理想,这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是的,但有些理想是有益的,有些却没有。我们曾让一些大学生描述他们心中成功学生的完美典型是什么样的,并让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让自己达到这个完美典型的同等标准的。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这种完美典型是不能通过努力达到的,你要么有这些能力,要么就没有。

“成功学生的完美典型是天生的神童。”

“天才,身体条件好,擅长体育……他们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天生具有才能。”

他们认为自己符合心中完美典型的形象吗?大部分时候,他们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们说,这些完美典型扰乱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停滞不前、容易放弃并且筋疲力尽。他们被这个自己永远达不到的完美标准折磨得意志消沉。

但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心里的完美典型的:

“一个成功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拓展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法。他们不会将分数当作自己的最终结果,而是将它看作帮助自己继续成长的一个途径。”

或者:

“成功学生的完美典型重视知识本身,也同样重视知识的有效用途。他或她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是否和自己心中的完美典型接近呢?他们在努力接近这个目标。“尽我所能地接近这个目标——嘿,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或者“很多年来,我都认为成绩/考试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在我正尝试超越这种想法”。他们心中的理想目标激励了他们。

当父母为孩子设立了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理想目标时,他们其实是要求孩子符合一个聪明、有天赋的孩子的模型,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价值。他们没有留给孩子犯错的空间,也没有留给孩子展现自我个性的空间——孩子自己的兴趣、性格、欲望和价值受到了压抑。我无数次听到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说自己感到束手无策,告诉我他们的孩子拒绝接受他们的意见,而且表现得逆反。

海姆·吉诺特讲述了 17 岁的尼古拉斯的故事:

我父亲脑海中一直有一个理想儿子的形象。每当他拿这个理想形象和我相比的时候,他就会感到非常失望。我达不到我父亲梦想中的标准,我小时候就感受到了他的失望。他尽力去掩饰这种失望,但他的情绪还是通过种种细微之处流露出来——通过他的语气、措辞和他的沉默。我父亲努力让我成为他理想中完美儿子的副本。但每当他发现我做不到的时候,他就会放弃我。他的做法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疤,让我产生了一种永久性的挫败感。

当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理想形象时,他们给了孩子一个奋斗的目标。他们同样给了孩子成长的空间,给他们空间长成拥有完整人格的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我几乎没听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说:“我对我的孩子感到很失望。”相反,他们会面带欣慰的笑容,说:“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这么棒的人,我感到很惊喜。”

我针对父母阐述的一切教育方法同样适用于老师,但是老师还需要注意更多方面。他们会面对一大班学生,每名学生拥有的能力都参差不齐,而且老师们也没有参与学生们过去的学习历程。那么,教育这些学生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