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全文在线阅读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夸奖和肯定标签的危险性

关灯直达底部

如果人们有成功的潜能,他们如何才能对自己的潜能有信心呢?我们如何才能给予他们大步向前的信心呢?是不是应该去夸奖他们的能力,让他们知道自己具备成功的条件?事实上,超过 80% 的父母告诉我们,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成就。你知道,这听上去很有道理。

但是后来我们开始担忧。我们认为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他们的能力展现出了过分的关注:“我的能力够高吗?”“我看上去能力强吗?”对他们的能力进行夸奖不会让他们对此更加关注吗?这难道不是在告诉他们我们确实非常看重才能,而且更糟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表现看出他们深层、潜在的能力吗?这难道不是在教给他们固定型思维模式吗?

美国作曲家亚当·古特尔(Adam Guettel)曾经被称为“皇太子”和“剧院的救世主”。他是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的外孙,罗杰斯曾创作过《俄克拉荷马》(Oklahoma!)以及《旋转木马》(Carousel)等经典的音乐剧。古特尔的母亲总是滔滔不绝地谈论儿子的天赋,其他人也一样。“他天资卓越,显而易见。”《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中写到。然而问题就是,这样的赞美能否给人带来鼓励。

研究的好处在于,你可以问出这些问题,然后去寻找答案。所以我们指导了一项包含几百名学生的研究,这些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早期。一开始我们给这些学生十道非常难的非语言型的智商测试题。他们大多完成得很不错,当他们完成后,我们会对他们表示赞扬。

我们对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进行赞扬。他们听到的话是:“哇,你做对了 8 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他们和亚当·古特尔一样,被放在了“你太有才了”这个位置上。

至于另一部分学生,我们对他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赞扬:“哇,你做对了 8 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他们并不会感到自己拥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他们受到赞扬的是他们为了成功付出的努力。

这两组人的起点是完全一样的,但在我们的夸奖之后,他们的走向开始不同。我们担心的事发生了,我们对能力的夸奖让那些学生们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也表现出了所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拥有的特征:当我们让他们选择的时候,他们对有挑战性、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的新任务表示拒绝。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以避免别人对他们的才能提出质疑。

13 岁的时候,古特尔被安排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并转播的电视歌剧《阿玛尔和夜访者》(Amahl and the Night Visitors)中担任主演。但是他放弃了,他说自己的声音出现了问题。“我只能假装自己正在经历变声期……我不想去面对这些压力。”

相反,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夸奖的学生中有 90% 的人希望挑战可以让他们学到新知识的新任务。

之后,我们给这些学生一些新的难题,他们完成得都不太好。被夸有能力的学生们此时此刻已经认定他们自己一点也不聪明。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很聪明的话,那么不太成功就意味着有缺陷。

古特尔的情况就是这样。“在我家,只做到好则意味着失败。做到非常好,依然是失败……唯一不算失败的,就是做到杰出。”

对那些被夸努力的学生来说,困难意味着“付出更多努力”。他们并不会将其看作失败,也不认为那会反映出他们聪明与否。

那么学生们能否在这些难题中感受到乐趣呢?在一开始的成功之后,每个人都热爱难题,但在高难度的难题出现后,被夸有能力的学生们认为一切不再有乐趣。当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和特殊天赋都处在危险当中时,一切都不会再有乐趣。

亚当·古特尔就说:“我希望我可以只是享受乐趣和放松,而不是肩负这种必须成为某种杰出的人的潜能。”

那些被夸努力的学生依然热爱难题,而且很多人说,难解的题是最有意思的。

我们后来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在经历过那些难题之后,被夸有能力的那部分学生的表现直线下降,即使我们给他们一些比以前还容易的题也无法挽回。他们失去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表现甚至不如最开始的时候。而那部分努力的孩子则表现得越来越好。他们用高难度的难题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所以当他们回到较简单的问题上时,他们的能力早已远高于此。

古特尔没能茁壮成长。他总会出现强迫性抽搐,而且会不停咬手指,咬到出血。“和他在一起待一分钟——只要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抽搐后隐藏的恐怖。”一个采访过他的人说。古特尔还经历过非常严重的周期性毒瘾。“天赋”没能给予他力量,反而让他充满了恐惧和怀疑。这位出色的作曲家没有好好开发他的天赋,而是用人生大部分时间去逃离它。

不过事情还有转机——古特尔意识到他拥有自己的人生历程,他的人生不受他人支配,他也不用去管其他人对他的天赋有什么看法。一天晚上,他梦到了外祖父。“我陪着他一起走到电梯,问他我到底出不出色。他对我说,非常和蔼地对我说:‘你有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这个声音最终出现了吗?凭借《晴光翡冷翠》(The Light in the Piazza)这部浪漫主义音乐剧中的配乐,古特尔赢得了 2005 年托尼奖。他会将这项荣誉看作自己的天赋还是努力的结果?我希望是后者。

在研究中,还有一个发现让我们感到既震惊又郁闷。我们对每个学生说:“你知道,我们现在要去其他学校,我相信其他学校的学生们也想了解一下这些题目。”所以我们给这些学生一张纸,让他们写下他们的感受,也让他们写下自己做这些题目时的分数。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那些能力被夸奖的学生当中,有将近 40% 的人谎报了成绩,而且都报高了!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不完美是一件耻辱的事情,特别是当你被称作“有天赋”的时候,所以他们选择撒谎。

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普通的孩子变成了骗子,只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聪明。

就在写完上面这些话后,我见了一位年轻人,他的工作是辅导学生们准备大学委员会考试。他因为一个学生的情况来向我咨询。这名学生参加了模拟测试,但是向他谎报了成绩。这位年轻人本应该辅导该学生学习他不懂的内容,但这名学生却不肯告诉他自己的真实水平,她还是花钱来上他的辅导课的。

所以告诉孩子们他们很聪明,最后却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很愚蠢,做出蠢事,但依然声称自己是聪明人。当我们把“有才能”“有天赋”“杰出”这些肯定的标签贴在孩子们身上时,我不认为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并不想剥夺他们对挑战的热爱,阻碍他们掌握通往成功的秘诀,但我们的做法却带来了这些风险。

下面是一个读过我作品的人写给我的一封信:

亲爱的德韦克博士:

读您写的这些章节让我感到很痛苦……因为我从中看到了我自己。

我小时候曾经也是天才儿童协会中的一员,经常被人夸奖。现在大半辈子过去了,我一直在浪费自己的潜力(我现在 49 岁),于是我开始学着让自己专注于一项工作,并不把失败看作愚蠢的象征,而是去认识到这是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和技能。您的书让我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了。

塞斯·艾布拉姆斯

这就是给人们贴上肯定的标签带来的危险,但是我们可以用其他方法来代替肯定标签,我会在之后关于父母、老师和教练的章节里讲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