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在的重生 » 内在的重生全文在线阅读

《内在的重生》第四章 真理是固定不变的还是鲜活变动的?

关灯直达底部

真正想要弄清楚真相的人,必须完全抛弃人类为了逃避日常现实,用智力和情感拼凑起来的所有东西。

我希望我们可以互相理解,因为我们要一起来详尽地讨论一个问题,它需要大量的探究,它需要极大的自由去进行观察。我们不仅要谈论宗教心灵,也要谈论真实、冥想和心灵的品质,这种心灵的品质能够觉察什么是真实的。这件事变得十分困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特定的制约、自己特定的文化来诠释任何说过的内容,尤其是当我们要去讨论宗教和宗教心灵的品质时,我们很有可能已经对什么是宗教有了概念上和语言上的定义。真正想要弄清楚真相的人,必须完全抛弃人类为了逃避日常现实,用智力和情感拼凑起来的所有东西。他不得不彻底摆脱那一切,他必须完全否定人类为了找到真实这一欲望而拼凑起来的一切,而那将会是我们的困难所在。这不是一件你可以在智力上或者语言上进行辩论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一颗非常敏锐和好奇的心。

我们讨论什么是宗教及宗教心灵的品质不仅是为了了解它们本身,而且是为了了解它们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因为必须发生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它会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一种不同的生活途径和观察方式。这个问题与我们的生存和日常生活有关,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某种想法,也不是某种准则,所以我们要去探究它以便弄清楚我们是否能够融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冲突,没有一切丑陋和残酷——这些全都是人类带来的。

什么是宗教?是什么样的心在问这个问题?宗教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许它是我们生活的根基。如果没有真正探究宗教心灵的结构和本质,那么仅仅带来一场社会的外在革命将会意义甚微。暴力是我们最原始的反应。但是,会真正认真地探究“带来一种不同的文化”这一问题的心,需要一场心理革命来设法找到某种生活方式,它与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

要想了解宗教心灵的品质,一个人首先不得不探究这整个关于探索和寻求的问题。探索意味着什么?请注意,正如我们说过的,我们是在一起分享这个问题,我们在试图一起了解这个问题,而不仅仅是听讲话者说话。我们是在共享这个问题,所以你不得不像讲话者一样热切、热情和认真地探究。那不仅需要语言上的研究,而且需要没有言语干扰的观察,去观察这颗正在寻求的心。

毕竟,我们都在寻求,但是寻求一词意味着什么呢?这个词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寻求,而我们试图寻找的又是什么呢?寻求中有着寻求者和他要去寻求与探索的对象,其中有正在寻求、张望、观察和发现的实体,还有他想要找到的东西。这里面有着二元性,这个正在寻求、想要弄清楚的“我”与他想要寻找的事物之间的二元性。他也许会找到与他的制约相符合的东西。如果他是一个基督教徒,他将会找到他的文化教授给他的东西,他的文化所宣传的东西,而如果他是一个印度教徒,等等,情况也会类似。所以,根据你的文化,根据你的制约,根据你学到的知识,你要去寻求你称之为真理、幸福或者其他什么名字的东西。你是根据你的过去、你的经验、你的知识和你聚集的所有记忆来寻求的。也就是说,过去要去寻求某些未来的东西,并且过去会指示自己在未来会找到的东西。因此,过去找到的根本不会是真理;它找到的将是根据过去投射出来的东西,也就是知识、经验和记忆。所以,一颗会发现、会觉察什么是真理的心必须摆脱过去,摆脱它自己的制约。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印度教徒,你就必须完全摆脱你所有概念性的制约,摆脱你所有的传统。否则,你将会找到你的传统已经指示的东西,你的传统已经告诉你要找的东西。

一颗想要觉察什么是真理的心必须摆脱所有特定文化的制约,这意味着放下所有信仰。因为信仰是基于对安慰和安全的渴望的,或者是基于恐惧的。你不用相信太阳明天会升起,你知道它会升起。只有不确定和困惑的心才会去寻求安全和慰藉;只有这样的心才会去相信。所以,一个人必须完全摆脱所有信仰、所有结论,显然还有一切理想。

当你倾听的时候,去观察这个事实:一颗被信仰蒙蔽的心无法看到什么是真理,尽管它可能会去寻找真理。信仰是基于对安慰和安全的渴求的,它是恐惧的结果。当你倾听这些话的时候,你看到信仰的真相了吗?如果你看到了,那么它就结束了。然后,你的心就可以自由地观察了。当你倾听的时候,你在观察你自己的信仰、你自己的结论吗?你看到这样的一颗心没有能力清楚地去看和觉察吗?如果你想清楚地觉察,你的心就必须完全摆脱信仰——你的上帝或我的上帝。当你倾听时,你摆脱它们了吗?还是说,你受到如此严重的局限,以致没有信仰你就会感到失落因而充满了恐惧,因此你依附于你的信仰?这样的一颗心显然不是宗教之心。

所以,一颗寻求的心永远都不会找到真理,而你所有的制约就是去寻求。搜寻意味着二元性冲突,由于陷入冲突的心始终都是扭曲的,因而它不可能看到真理。心灵能够观察到这个真相吗?显然,一颗受困于教条的心、一颗受困于所有以宗教为名而上演的闹剧的心完全不是宗教之心;它需要刺激、感动和任何形式的兴奋。一颗真正在探索而又认真热情地去发现的心能否彻底放下所有教条、所有信仰以及一切寻求的活动?

另外,你也可以看到宗教组织是如何分离人类的——印度教徒、佛教徒和基督教徒。正在倾听的人当中有谁摆脱了这种划分吗?如果你不是严肃认真的,你就会接受目前的生活,你不会看到这种互相划分的生活方式的危险、不幸、混乱和痛苦,所以你会机械地行动。你一定要认真严肃。生活需要它,因为生活是一场斗争、一种不幸和混乱,而如果要有一个不同的世界,你一定要非常非常认真。

在我们所谓的搜寻当中,我们被所谓的上师困住了。他们提供如何到达解脱、如何到达他们称之为上帝或者无论什么的体系和方法。然而,当你拥有一个体系、一种方法、一种练习,难道它不是暗示着存在一个固定的终点吗?“做这些事之后,你就会实现那个。”这样,“那个”就已经是已知的和固定的了!所以,有着许许多多的体系,仿佛真理,无论你可能喜欢称“那个”为什么,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一旦你获得了它,所有的麻烦就结束了。因此要练习,做这个之后你就会得到那个。这就是你钟爱的问题之一,而你会发现要放弃练习非常困难。

某个体系会引导你通往真实,这符合逻辑吗?首先在逻辑上把这个问题想想清楚。体系意味着某种方法、某种训练和过程,通过它们你会来到真实。过程隐含着时间。过程意味着机械式地培养某种习惯,因而现状和应该如何之间有着持续的冲突。过程意味着扭曲心灵,不了解头脑的整个结构和本质——也就是思想。换句话说,我们认为通过某个过程、通过时间,慢慢地我们就会到达某些已经在那里的固定的点。那么,真理是在那里等着你去捕获的永恒之物吗,还是说真理是鲜活的因而没有任何道路能够通往它?因此它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观察和感知内在与外在正在发生的每一件事——这不是机械重复的。

你知道去往站台的路有很多,而站台永远都是固定在那里的,当然,除了发生地震、战争或者某些事情之外。众多体系都提供到达那个站点的路线,由于人们如此轻信、如此贪婪,以致他们在没有深入探究真理是否是一个静态之物的情况下,就想要这件他们称之为真理的东西。

有一天,一个人走在街上,他并没有望着美丽的天空,而是看着自己正在行走的路面。当时,他看到远处有些非常闪耀的东西。他快速走向它,把它捡起来,然后看着这个不同寻常之物,他正处于一种至福的状态之中,因为它美得如此不可思议。所以,他盯着它看,随后把它放进自己的口袋。在他身后,正走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说:“他捡到的是什么?你看到他的表情了吗?当他看着那个东西时,他是多么狂喜啊!”另一个人,也就是魔鬼,回答说:“他捡到的是真理。”魔鬼的朋友说:“对你来说,这件事真是糟糕透了,不是吗?”魔鬼说:“一点儿也不!我要帮助他组织真理。”

而那就是我们用这些被称为体系、方法、练习和上师们所提供的所有集中营之类的非凡之物所做的事情。所以,一颗寻求真理的心——抱歉,那是探究真理的本质——必须彻底摆脱一切有组织的追求、一切有组织的练习和一切有组织的探究。

然后,会出现这个问题,即什么是美?宗教心灵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美,因为如果没有美,就不会有爱。请注意,我们是在一起分享这个问题。你要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什么是美?当你觉察到什么是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爱。宗教心灵具有这种美与爱的品质。否则,它就完全不是一颗宗教之心。

所以,什么是美?你知道大部分宗教都否定了美。修道士和托钵僧都害怕美。美与感官欲望有关。他们相信,如果你像他们一样正在寻求真实或上帝,你就必须拒绝所有欲望的感觉,必须拒绝所有对于美的觉察的感觉。因此,他们立下各种各样的誓言。当你发誓时,你会怎样呢?你会不停地处于内在的冲突之中。因此,你的心灵是扭曲的、神经质的,它无法觉察什么是真实的。所以,什么是美呢?务必充满激情地提出这个问题以便弄清楚真相。不要只是坐在那儿等着别人来告诉你答案。

什么是美?它是存在于建筑风格之中的某些东西吗?它是存在于博物馆、书本或者诗歌里的某些东西吗?它是用手或者头脑雕刻出来的某些东西吗?美需要表达吗?它一定要通过语言、石头或者建筑表达出来吗?还是说,它是某些完全不同的东西呢?要想发现什么是美,因而发现什么是爱,我们就必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学习自己,不是遵循任何模式,也不是遵循任何体系,而是仅仅按照一个人实际的样子来了解自己;要认识你自己,不是认识你的自我是什么,而是认识你的现状。让我来解释一下。

你觉得有一个要去了解的永恒的自我,对吗?那是一个假设。究竟有没有一个你要去了解的永恒的自我呢,还是说,这个自我,这个“我”是一个鲜活的东西,它在持续不断地变化、不停地运动?探究那个问题、研究它和学习它,与学习某种作为固定的东西而存在的事物完全不同。所以,你必须了解你自己,不是遵循任何体系,也不是根据任何哲学家或者分析师所说的,而是通过观察你自己。因为存在这个自我的地方,就会存在与另一个自我之间的划分;而有划分的地方,必然就会有冲突。哪里有冲突,哪里就不会有美,因而不会有爱。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把自己等同于任何一个自我。

所以,一颗探究什么是宗教心灵这一问题的心必须意识到、必须知道美的非凡状态。它只有在完全舍弃“我”的情况下才能看到什么是美,在那种舍弃之中有着强度,有着激情;否则爱根本不会存在。爱不是快乐、欲望或者性欲;它不仅仅与性有关。宗教之心是知晓了美德和纪律的运动的心灵。

我们要去探究纪律的问题。“纪律”一词意味着学习。请听听这一点,只要听着就好。你知道吗?如果你能彻底单纯地倾听,没有与我作战,没有争论,也没有同意或者不同意,那么你就能看到它的真相。但是,当你争辩、讨论、比较和评判时,你就远离了这个问题。如果你能真正地倾听,那么你就会看到它的真相,并且你会看到,正因为那样你具有了最不寻常的对于真实的感知能力,这并不意味着讲话者在催眠你。

“纪律”一词意味着学习,不是顺从、模仿、压制或者服从,而是学习。如果你持续不断地积累知识,你就无法学习。积累知识是必要的,否则你不可能回家;你什么也做不了。知识是必要的。通过学习某种语言,你掌握了一项技能。那是必要的。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一名科学家或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你就必须得拥有知识。一个人学习意大利语或者法语,其中有着词汇、知识和言语的积累。学到的东西都是过去的,它是知识。知识始终都是过去的,而那过去的知识会在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此外,还有另一种完整的学习,它不是获取知识。我们现在就要去探究那种学习。

在学习观察的过程中是完全没有获取的。学习什么是秩序,并不是根据你、预言家或者圣人特定的设想来积累“秩序应该怎样”的知识。你要如何学习什么是秩序呢?请仔细听,去学习,不要积累。我们活在混乱之中,我们都知道这一点。我们活在矛盾之中,我们活在困惑之中,我们活在持续的斗争之中。那是混乱,对吗?然而,观察混乱、学习有关混乱的一切就是秩序。这才是纪律。你明白了吗?去观察什么是混乱,不要试图从混乱之中获得秩序,而要单纯地去观察什么是混乱。也就是说,否定一切积极的行动,除了观察混乱之外。

那么,什么是混乱?在你自己的内心观察我们有多么混乱和矛盾,我们追求这个和那个,我们顺从、衡量和比较,因而从来都没有任何自由。但是,当你不再信任你的上师,当你没有书本,也没有牧师,那就意味着你没有权威——除了法律的权威之外,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当心灵拒绝内在精神权威的全部意义——而你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你一旦服从,就失去了自由,而心灵必须完全自由地去探究——这样的一颗心会面对它自己的孤独、它自己的绝望和困惑。这就是我们内在的混乱。拜托,我们是在一起学习。

现在,一颗正在学习困惑的心会做些什么呢?当你困惑时,你会想要行动,不是吗?当你困惑而不知所措时,你会想去做点儿什么。你不会看着那个困惑,你不会观察它,你不会研究它,你不会学习关于它的一切。你想要对它做点儿什么,因此你变得越来越困惑,越来越困惑。

为什么会产生困惑?请理解这个问题。困惑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有着顺从。顺从隐含着衡量,把我自己、我实际的样子与我应该的样子做比较。一旦你真的看到这其中的真相,困惑就结束了。我们之所以困惑是因为这个经历教育、经受各种压力和拉扯、受过各种形式的强迫的心总是在衡量自己,拿自己实际的样子与他应该怎样以及他的理想做比较。那是心灵困惑的原因之一:比较、顺从和服从。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顺从呢?我们为什么要衡量?我们又为什么要服从?如果你非常深入地探究自己,你就会看到你之所以顺从是因为从孩童时代开始,你就被教育着去比较你自己和其他人。在你自己身上观察这一点。比较意味着你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怎样。所以,这里有一个矛盾,拒绝现状而接受应该怎样——英雄或者你根据自己现在的模样而投射出来的形象。现在,如果你完全不去比较,那么你就是你现在的样子。而你之后的样子会完全不同于你根据比较所想象出来的样子。也就是说,我把自己与十分聪明、开朗、智慧和清醒的你做比较,于是我对自己说,“我是愚钝的”。但是,如果完全没有比较,我会是愚钝的吗?我就是我本来的样子。我不会称其为愚钝。然后,我就可以做点儿什么,我可以行动、改变和超越我实际的样子。但是,如果我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我就无法超越。

另外,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服从呢?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经探究过“你为什么要服从任何人”这一问题。你知道吗?“服从”一词的根本含义是“去听”。当你一遍又一遍、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你是一个什么身份时,它就会限制你的心灵,不是吗?请听听这一点。在这个国家,你被告知需要一个上师,而现在,很不幸,这已经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你重复听到之后就会本能地追随和服从。那就是你的传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述说。看看你都对自己做了些什么,你对自己的心做了些什么。一颗服从、顺从和比较的心完全不是宗教之心。看看这其中的逻辑,首先看看它的合理之处,然后你不能逃避它。你也许会说,你不喜欢我说的内容。完全没有关系,但是首先你必须得看看它。

你看,先生们,我们必须学习什么是美德,也就是秩序。美德就是秩序,而不是你练习的那些东西。你无法练习谦卑。当你理解了虚荣心,谦卑自然就会出现。

此外,我们也要去探究冥想的问题。什么是宗教心灵的冥想呢?我们说过,宗教心灵已经摆脱了所有信仰,它彻底放下了所有体系、所有权威和练习。这种已经能够运用理性来进行合乎逻辑的观察并且完全摆脱了这一切的心灵状态是冥想的一部分。冥想并不是一件你每天做五分钟,然后剩余的时间你都是一个丑陋的人这样的事情。冥想是自始至终的事。而要想探究什么是冥想,我们不可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这项工作,因为它实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主题,我们要去学习它,而不是让讲话者来指导你如何冥想。你一旦询问“如何”,你就错了。如果我可以礼貌地建议一下,永远都不要问任何人“怎么做”。他们全都只是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一个方法。但是,如果你看到“如何”的祸根,那么单单这个觉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