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不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那么你认为存在外星人了?

关灯直达底部

逻辑课前,布罗基拿着《追踪外星人》这本书对郝辛斯基说,“这本书讲了关于外星人的事情,但是却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有外星人存在。所以根本就没有外星人,你认为呢?”

“我认为,目前尚不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郝辛斯基回答道。

“不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那么你认为存在外星人了?”布罗基反问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没有说存在外星人,我只是说不能证明不存在外星人。”郝辛斯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你这个人说话很不逻辑!外星人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你说了不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就是否定外星人不存在,所以,你的结论就是外星人存在。但是你却不愿意或者不敢承认这个结论,真是非常奇怪。”布罗基很不喜欢郝辛斯基的回答。

“你的推理存在问题。我没有否定外星人不存在,我只是说,‘不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郝辛斯基也有点不耐烦。

“‘不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不就等于‘否定外星人不存在’吗?”布罗基还是没有听出郝辛斯基强调的区别所在。

“今天的逻辑课会有相关内容,等会你认真听教授讲课。”郝辛斯基看到斯考尔教授走进教室,不想再争论。

“上一次课我们谈到判断的层次性,说明判断中的引述真假与判断本身的真假是不同的。”教授开始讲课,“判断的层次性源于客观判断和主观引述的区别,即某人说话是客观的,但是说话者说出的内容是主观的,两者不能混淆。”说着,教授在黑板上写道:

客观:(1)挪亚方舟存在;(2)挪亚方舟不存在。

主观:A能够证明挪亚方舟存在;B能够证明挪亚方舟不存在;

C不能证明挪亚方舟存在;D不能证明挪亚方舟不存在。

教授写完后,指着所写内容解释道,“判断(1)和判断(2)是客观判断,挪亚方舟存在或者不存在必居其一,所以判断(1)和判断(2)是矛盾的。否定判断(1)就等于肯定判断(2)。但是要注意判断A、B、C、D都是主观判断,说明的是关于证明的情况。判断A说明能够证明挪亚方舟存在,而判断B则说明能够证明挪亚方舟不存在,这两个判断都说明能够证明某种情况。”

“判断C说明不能证明挪亚方舟存在,那不就等于‘挪亚方舟不存在了’吗?判断C和判断B是否逻辑涵义相同?”布罗基问道。

“这正是关键!”教授没有立即回答布罗基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说,天上的星星是偶数颗还是奇数颗?”

“这个我怎么知道?也许天文学家也不知道,没有人能够数得清天上到底有几颗星星。”布罗基无法回答这么古怪的问题。

“我知道,是偶数颗。”教授不等布罗基反问,接着说道,“因为你能证明不是偶数颗吗?哦,你不能证明天上的星星不是偶数颗,所以,这就证明了天上的星星是偶数颗。”

“这个也太牵强了吧?我也可以说是奇数颗,因为你也不能证明天上的星星不是奇数颗。”布罗基立即做了类似的证明来反驳。

“很好!我当然不能由‘不能证明天上的星星不是偶数颗’来证明‘天上的星星是偶数颗’,所以,不能证明挪亚方舟存在,并不等于就证明了挪亚方舟不存在。”教授说道。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能证明A为真,并不等于A为假;同样,不能证明A为假,并不意味着A为真?”布罗基总结性地问道。

“对,简言之,‘不能证明’就是‘不能证明’,我们不能从‘不能证明’中推出任何‘能够证明’的东西。”教授对布罗基的总结表示肯定。

“现在我理解郝辛斯基的观点了,他说‘不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就是不能证明,而无法推出‘证明了外星人存在’。”布罗基说着,对郝辛斯基笑了笑。

“教授,我觉得‘不能证明’这种状态很麻烦,一旦现实生活中出现彼此都不能证明的情况,那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法确定谁对谁错了吗?”郝辛斯基对教授今天的课已做过预习,还准备了下面的例子向教授请教:

查尔斯走在人行道上,一老者在他经过时摔倒骨折,查尔斯将老者送进医院。老者声称是查尔斯将他碰倒并造成他摔伤骨折;但是查尔斯却发誓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接触到老者,是看到他摔倒才主动送其去医院的。人行道没有监控视频,当时也没有其他路人能够提供可靠证据证明两人谁说了真话,逻辑上该如何解决?

“尽管我们知道这两个人之中有一个人说了假话,但仍然存在这样一个困境。”教授对案例一边分析一边在黑板上写道:

不能证明查尔斯碰倒老人;

不能证明查尔斯没有碰倒老人。

“很明显,这两个判断从逻辑意义上说都属于不能证明的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是我们对世界认识的绝大多数状态,体现着科学未来努力的方向,例如,我们不能证明是否有外星人;我们不能证明人死后是否有灵魂;我们不能证明地球是否存在史前文明等,这些‘不能证明的状态’体现着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逻辑的关注重点在于怎么解决这种‘不能证明’的状态。首先在逻辑上不能混淆‘不能证明’和‘能证明’;其次,努力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不能证明’转变为‘能证明’;最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能证明’的状态如果来源于人的不诚信,那么也许随着道德诚信水平的提高,这种‘不能证明’就会越来越少。”

学习总结

客观判断A和非A是矛盾的,否定一方等于肯定另一方。

“能够证明A或非A”和“不能证明A或者非A”是主观判断,两者是不矛盾的。“不能证明A”不等于“证明了非A”,“不能证明”无法推到“能证明”。

不能证明这种状态反映了人类认识或者道德水平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