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 »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全文在线阅读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3.3 可利用性法则

关灯直达底部

3.3.1 什么是可利用性法则

假如你在10 000英尺高的一架小飞机上。你正要进行人生首次双人高空跳伞。飞机舱门已经打开,你的双腿已悬空并且开始倒计时。你会开始回想跳伞是如何如何安全并且跳伞教练每天都会跳十几次,如果危险的话教练是不会每天都跳伞的,也许这样才能平复一下你自己的紧张情绪。然而,你的大脑能做的思考只有一点:降落过程很糟糕。更糟糕的是降落过程还很长。大地迎面扑来的直接感受要比安全相关的统计数字更易利用,因此这种感觉会主导你的思路。这种现象就称为“可利用性错误”。

可利用性法则可以以很多方式出现。先入为主和近因效应都是可利用性法则的两种体现,也就是说最先获取的信息或最近看到的信息更容易主导你的思想。骇人听闻和意想不到的信息也经常被人利用。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前面的人跳伞失败了,那么你还会继续跳吗?这一意外既是最近发生的也是骇人听闻的,因此这一信息定会让人利用起来,即使从统计学上讲这与你的安全并无关联。

我们自己的经验通常要比统计数字或他人的经验更容易被利用,也就是说,我们常常会将这些信息排在可信证据之前。

3.3.2 用好可利用性法则

充分利用“可利用性法则”的方式就是让信息尽可能地被读者所利用。这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1.呈现方式。加粗、言之有物的标题、强调框(加框后的关键信息可以很好地凸显出来)、重复信息、小结和简明的写作风格都能增加信息的可利用性。

2.出其不意的战术。用意想不到的有力信息盖过理性的决策。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电影就是依赖出其不意的手段表达它们的主旨的,因为观众不太可能做令他们自己不便的事情,除非结果是现成可用的。

3.读者的经历。个人的经历通常也是可以利用的现成信息,因此,如果你对读者有很好的了解的话,那么你就可以通过他们的经历来强化你自己的观点。如果你对读者不够了解,那么你可以根据通用经验来推测。例如,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在海边的美好记忆。如果你想在Milton Keynes城建立一座戏水池,那么你就应该将海边的美好记忆和建立戏水池的好处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你申请报告的批复。毕竟,谁想破坏Milton Keynes居民的这种美好体验呢?

4.逸闻趣事。即使你不能将信息与读者的个人经历联系在一起,那么读者也会觉得,相比统计数字来说,与他人的经历联系更加容易。好故事更易于被人记住,它比数据更易于回想,即使故事与数据是相互矛盾的,故事的可利用性还是要更强。假设你是安装防盗报警器的。最新的政府报告显示,今年的入室盗窃下降了20%。反驳这一证据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让顾客更多地利用“入室盗窃的威胁”相关信息。你可以通过当地发生的入室盗窃实例来达到这一效果,尤其要谈及年龄相仿且也是类似社会阶层(这样读者就能更好地将其联系起来)的逸闻趣事。如果是暴力犯罪的话(也肯定骇人听闻),这种逸闻趣事就更易被读者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