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OpenStack系统架构设计实战 » OpenStack系统架构设计实战全文在线阅读

《OpenStack系统架构设计实战》1.1 主流云管理平台对比

关灯直达底部

目前,业界中有4种有影响力的主流开源软件平台,分别是OpenStack、CloudStack、Eucalyptus、OpenNebula。同时VMware作为云的商业软件提供商,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本章节对这几个云平台做简单的对比。

如表1-1所示,对4种开源云平台从背景、架构、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希望读者有更全面的认识。

表1-1 4种开源云平台对比

VMware与OpenStack相比,两者在设计原则、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导致其在架构、功能、实施和维护性方面有一定的差异。VMware软件套件是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自底向上的架构,下端边界为虚拟机管理器。像VMware的vSphere和vCloud director产品都依赖于免费的ESX(i)虚拟机管理器,ESX(i)虚拟机管理器能提供非常优秀的部署架构。VMware的软件套件也是经过全面测试的,并且都有单一部署框架。总的来说,VMware的产品由于其架构的健壮性,很多高规格用户在多数据中心规模的环境中都会使用。而OpenStack作为一个开源系统,没有任何一家单独的公司控制OpenStack的发展路线。OpenStack本身是年轻的,但是却具有巨大的市场动力,与此同时,很多大公司都在支持OpenStack的发展。有了如此多公司的资源投入,OpenStack的发展将是多元化的。

从具体功能来看,VMware的核心功能是VMware vMotion。它是vSphere DRS、DPM和主机维护三大功能的集合,同时VMware具有FT高容错、跨数据中心的容灾迁移等特色功能。OpenStack也支持虚拟机的动态迁移,KVM动态迁移允许一个虚拟机由一个虚拟机管理器迁移到另一个,说详细一点,你可以基于共享存储来来回回地将一台虚拟机在AMD架构主机与Intel架构主机上进行迁移。OpenStack目前并不支持FT高容错等特色功能,但OpenStack的优势在于开放的架构以及对广大的IT设备厂家硬件的支持,各个厂家可以基于OpenStack的架构,开发出很多特色功能。FT功能的实用性存在问题,也并不能保证备机状态的完整性。因此从应用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功能的支持和功能细节方面,OpenStack相比VMware还是有差距的。但是OpenStack还是有优势的,因为与VMware昂贵的价格相比,OpenStack免费、开放的优势明显。对于VMware高投入带来的功能,OpenStack可以免费提供给客户大部分。从VMware在功能方面的领先优势可以看出,VMware还在继续研发除了vMotion、高可用、容错以外其他的新功能,以保护它们的虚拟;OpenStack一方面跟随VMware的脚步,另一方面也投入精力在支持更多的硬件厂商解决方案上。

关于OpenStack、OpenNebula、Eucalyptus、CloudStack社区的活跃度,这里借用蒋清野先生提供的一组对比数据,以对这些社区的活跃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如图1-2和图1-3所示。

图1-2和图1-3分别是上述4种开源项目的相关社区每个月所产生的讨论主题数量和帖子数量。可以看出:

1)从2012年开始,与OpenStack和CloudStack相关的主题讨论数量在同一水平上,与Eucalyptus和OpenNebula相关的主题讨论数量在同一水平上。

2)从2012年开始,与OpenStack和CloudStack相关的主题讨论数量远大于与Eucalyptus和OpenNebula相关的主题讨论数量。

图1-2 4种开源云平台论坛主题数量对比

图1-3 4种开源云平台论坛帖子数量对比

如图1-4所示是4种项目的社区人数、上个季度的活跃用户数量,以及过去一个月的活跃用户数量。可以看出,OpenStack的社区人数最多,然后是Eucalyptus、CloudStack、OpenNebula。

图1-4 用户活跃度对比

如图1-5所示是4个项目每个月提交代码的人数。总体来看,针对OpenStack项目提交代码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3个项目,并且一直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针对CloudStack项目提交代码的人数也有所增长,但是其增长速度较为缓慢。针对Eucalyptus项目和OpenNebula项目提交代码的人数相对较少,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增长。

客户希望将OpenStack作为下一代基础架构平台,并要求其有能胜任传统任务负载的特性(如灾难恢复、高可用性等)。OpenStack目前已经成熟,并能提供丰富的功能,它已经走出实验室和概念验证阶段,成为生产级任务负载的主流技术。全球著名的综合性IT巨头,如IBM、EMC、HP、Cisco纷纷加入OpenStack的行列;RedHat、SUSE、Ubuntu等操作系统厂商也推出了OpenStack发行版;Rackspace、Mirantis、中兴通讯、华为、UnitedStack分别是全球及国内著名的OpenStack系统集成商。

OpenStack目前已经在许多垂直市场得到应用,如政府、金融服务、医药、大型企业和电信行业。2014年8月,沃尔玛将其全部的电子商务业务迁移到了OpenStack上,其中包括10万条核心数据和几个PB的存储数据。到2014年年底,Walmart.com整个美国的流量都由该平台支撑。沃尔玛的下一步计划是在这个平台上构建SDN和存储系统。另外还有汽车巨头宝马、视频领域的巨头时代华纳都将自己的应用部署到了私有的OpenStack平台上。OpenStack在中国也不乏此类的成功案例,有一批互联网公司采用OpenStack,其中包括百度、携程、爱奇艺、360、京东、阿里巴巴、高德等。而在传统企业方面,著名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就采用了OpenStack来部署其HPC云环境,涉及1.6万个节点。

图1-5 提交代码的人数对比

OpenStack的成熟度、影响力、部署规模、所提供功能的丰富性都是业界主流云管理平台中最强的。所以,在IaaS云管理平台部分,本书将主要以OpenStack为例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