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 » 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全文在线阅读

《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05 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关灯直达底部

他决定不能单凭幻象或是幽灵的话行事。

那也许是出于一时的错觉,他一定要找到更确实的证据。

——莎土比亚《哈姆雷特》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当小说写到三分之一处时,小说就会脱离作家的手,自己接力写下去。这种说法会不会太不可思议?

一点也不!不过精确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当小说人物的性格确立之后,那么他便脱离了作家的掌控,拥有了自己的意志。从此,无论前方有多少条路,他都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条。

所以重点不在三分之一处,那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重点在于何时你才能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让他走自己的路,也就是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命运,而不是小说家决定了人物的命运。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出租车司机开着车,突然“砰”的一声,撞到东西了,他不由分说,就从后座抽出铝棒,气冲冲地下车,准备找人理论,不过绕着车子转了一圈之后,只看到凹陷的引擎盖,以及一根半倒的电线杆,这时他才悻悻然地回到车子上。

简单几笔素描,就把一个暴躁、鲁莽的人物性格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上面的小人物距离“性格决定命运”也未免太遥远了,虽然人物性格活灵活现,但日常生活里大不了就是撞车开张罚单,或挨一顿揍,把命运这么大的帽子扣在他的性格之上,也未免太过了。

没错,在现实人生中,“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确实过于沉重、武断,我个人认为适用于这句话的人约略只有五成(其实已经相当高了),天赋、意外,以及其他的可能性占了一半;但在文学或戏剧里,这句话几乎成了定理,原因在于“戏剧性”。小说人物不是你的左邻右舍,过着日复一日的求学、恋爱、婚姻、工作,重复性高得吓人的公式化人生。为了戏剧性,小说人物大多处于一个扭曲、不协调,甚至凶险的环境里。

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为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王猝死,死因不明,随后叔叔自行宣布继承王位,并娶了皇后为妻。一连串令人疑惑的事,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一切都是叔叔搞的鬼。哈姆雷特的母亲改嫁当天,父亲的鬼魂现身,证实了他的猜测,父亲确实是被叔叔害死的。原本应该是个报仇雪恨的故事,却因为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个性,而起了质变。哈姆雷特报起仇来,瞻前顾后,不干不脆,所以在整个复仇的过程中,他的个性成了最大的阻碍,虽然最后成功报了父仇,却赔上了自己和爱人的性命。

剧本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question.”做或不做(复仇)正是哈姆雷特的困扰,优柔寡断的性格带领着他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上来来回回,直至无法挽回的悲剧发生。

事实上,优柔寡断并不是什么致命的性格,然而一旦置身于凶险的环境之中,原本不过是自作自受之类的小小倒霉事,就被放大成一桩无可挽回的悲剧。

“To be or not to be”,当小说人物面临命运的抉择时,性格便会自动跳出来,在前方引领,走向必然之路,一如下面这个著名的抉择。

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曹操如丧家之犬般逃到一个十字路口。眼前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风平浪静,小路烽烟四起。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条?“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曹操说完这句话之后,就信心满满地走进可疑的小路。小路上,关羽正坐在马背上,手持青龙偃月刀,等着因为性格如此,于是命运必然这般的到来。

从此,这条小路声名大噪,它的名字叫华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