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 »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全文在线阅读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电子

关灯直达底部

两种不同的实验途径都导致了电子理论的产生,其中一种是约瑟夫·约翰·汤姆森(J.J.Thomson)的阴极射线实验。同赫兹的看法相反,汤姆森说明,射线通过空间气压被减小时,阴极射线可能因电场产生偏斜。因此,一位德国科学家的论证就被推翻了。汤姆森辩称,组成射线的粒子十分微小,以至于含有较大气体原子的金属薄板无法阻挡它的穿过。在1897至1900年间,即便是意见相反的研究群体也开始逐渐接受汤姆森的观点,即细小带电微粒是阴极射线的组成成分。

在麦克斯韦之后,其他一些科学家继续对电流和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包括奥利弗·亥维塞(Oliver Heaviside)、汤姆森、约瑟夫·拉莫尔(Larmor)和J·H·坡印廷(J.H.Poynting)等。至少在1897年阴极射线电子公布之前,他们都未曾想到,电流动量是可测量的带电物体转移造成的。相反,他们将能量和动量的产生归因于电流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归根结底,麦克斯韦本人对电动力学最深远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位移电流——一种可以在电容器板片间传递,但又不会造成电荷物理转移的电流这一概念。杰德·布赫瓦尔德(Jed Buchwald)曾表示了反对,称麦克斯韦观察法从整体而言,就是为了消除微观物理领域的所有讨论。这一方法的追随者们的目标是通过场变量的连续值来描述世界,电子可测量性观点为他们所厌弃。在他们的框架中,麦克斯韦惯性电流实验一类的实验貌似是偏离主题的。[1]

亨得利·安东·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的电子理论摒弃了麦克斯韦传统方法,他假设一只手中是带电的可测算物质,另一只手中是以太。通过将两只手分离,使带电电子受到与未带电物质相同的力和电场、磁场的作用。洛伦兹所做的这一电荷——以太的区分取得的推论结果是:运动的电子中包含着麦克斯韦一直想要检测的那种物质流。

英国物理学家欧文·W.理查森(Owen W.Richardson)的整个科学生涯都集中在了电子的相关问题上。他的科学工作始于1901年,是原子学说中统计方法的模范样本,研究中运用了均值实验装置。[2]在汤姆森的指导下,理查森了解到了许多物理现象,包括带电线路发散出的物质电子等。在因袭这一传统的情况下,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实验。实验中,他对铂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旁边的试探电极测量产生的电流。根据电流强度(发射出的电子数)可以绘制出铂的温度函数曲线。在研究地点由剑桥大学转移至普林斯顿大学后,这位英国物理学家改进了他的研究。他在接收线上加上了负电荷,所以只有具有一定速度的电子才能穿透电屏障。通过改变温度和负电荷强度,他发现电子的速度分布同麦克斯韦猜想的带电线分布情况完全相同。理查森的这一简单实验发表于1908年,是首次对气体物质粒子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情况的直接测量。[3]

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研究期间,理查森的工作手册中记录了他对物质电子探索方法的广泛思考,其中包括发现宏观物体电子带电率的化学、磁力学和光谱学方法,以及检测正负电荷万有引力的方法等。[4]1907年,基于电流的粒子性本质,理查森计划对安培假说进行重新实验,他再次选择了宏观方法和平均水准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如下:环形轨道中的电子的角动量L=r(mur)=2ma,其中m为电子质量,u为角速度,r为轨道半径,a为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随之产生的磁矩M=ea,其中e为电子电荷。因此,旋磁比K(角动量与磁矩的比)与角速度和轨道半径无关:

理查森的算式可以简单地运用于任意封闭轨道的计算。假设电子和正粒子同时在轨道中,且掠面速度不同,然后他对K值进行了更具普遍性的计算。[5]

对于所有的轨道而言,K是一个常量。这启发理查森进行了一项简单的实验:将一根铁棒悬空,突然在铁棒上加上磁化强度M的磁场,会得到相应的角动量变化,值为(2m/e)M。同麦克斯韦一样,理查森也未能获得预期的旋转效果,他将实验的失败归因于某种未加明确的“干扰效应”。虽然理查森竭尽全力仍未能获得有效结果,但是1914年他对物质电子重拾信心,相信自己的实验最终会获得积极的结果。[6]

图2.3是这一效应的机械模拟,图中更为清晰地展示了实验的状况。假设两个相同的陀螺仪旋转方向相反且角速度相同,将它们背对背置于横杆的两端,此时整个装置系统的总角动量为零。横杆正中置于支点上,并且可以以支点为中心旋转。通过旋转臂内部作用将两个陀螺仪立起至竖直方向转动,总角动量将不再是零而变成了2L。为了补偿角动量的变化、保持平衡,整个装置将开始旋转。理查森希望能为这种外层绕轨电子组成的、造成了磁体宏观旋转的微观陀螺仪定向,但是他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7]

图2.3 理查森或德哈斯效应的机械模拟。若将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陀螺仪举起并置于横杆两端,且旋转轴线(旋转方向)互相平行,整个装置将开始旋转。理查森和爱因斯坦的假设类似,双方都认为永磁体是由许多基本磁体构成的。这些磁体环绕着惯性电子旋转,如同微小的陀螺仪。当磁场为这些微小磁体进行定向时,它们的角动量也将被定向,进而使得整个装置出现旋转。


注释

[1] 参见Buchwald,Matter,Ph.D.thesis.Harvard(1974),他这篇思路清晰的综合性论文是关于麦克斯韦学说,参见From Maswell to Microphysics(1985),esp.23 and 38ff.

[2] 斯图埃沃适当地捕捉了理查森在1910年前后提出的观点:“理查森本可以采用热力学方法,直接避免对微观世界的假定。”因此宏观仪器非常适用于对微观物理学实体进行统计学推断.参见Stuewer,Compton Effect(1975),61。

[3] Richardson and Brown,“Kinetic Energy,”Philos.Mag.16(1908):353-376.

[4] Richardson,“Projected Researches,”n.d.,Richardson Papers,microfilm,reel 18,ms.W-0624.

[5] Richardson,“Mechanical Effect,”Phys.Rev.26(1908):248-253.

[6] Richardson,Electron Theory(1914),397.

[7] Richardson,“Mechanical Effect,”Phys.Rev.26(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