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揭秘: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 » 大揭秘: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全文在线阅读

《大揭秘: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第十一章 庞氏骗局第四位——汤姆·皮特斯

关灯直达底部

 

2008年9月,明尼苏达州,明尼唐卡市

汤姆•皮特斯说话很有一套,总能说中别人想听的。他从很久以前就知道人们几乎不会去核实他的那些说法。就算他们去核实,也没关系。他总会备好解释,并且伪造证明材料。

但此时此刻,最严峻的问题,并不是让更多投资者上钩。办公室里,皮特斯公司的运营副总裁迪安娜·科尔曼坐在皮特斯对面。她刚刚告诉他,想辞职不干了。事实上,从事业起步,迪安娜·科尔曼就一直跟随皮特斯,已经有15年。她知道的这么多,不能让她就这么金盆洗手。

“迪安娜,放几天假吧。”她不会泄密的。他很清楚。但这说不过去。她年收入30万美元,年终奖超过7位数。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放弃这一切。

一阵静默。

“好了,迪安娜。”他把手伸过桌子,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迪安娜把手抽开。双臂交叉,叹了口气。

奇怪。她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你什么意思?不想在这里继续做?”这15年钱来的这么容易!他简直不敢相信。“一周,或随便多长时间。飞回哥斯达黎加,在家里休息一阵。我不介意。振作起来就好。”

迪安娜只是摇摇头。

“那么好吧,去拉斯维加斯。刷公司的运通卡。舒舒服服地休个小假,回来以后,你会改变主意的。”这些年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他却从没见过她这么糟糕的样子。人生中有这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她要放弃?说不过去。

罗伯特·迪恩是皮特斯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此时,他站在迪安娜身后的门洞里,听着他们俩的对话。

“汤姆,我跟你说了,我做不来。”她还是躲着他的目光,情愿盯着地板。

“你到底怎么了?”

一阵静默。

“迪安娜,你什么都不说,我怎么帮你。你想要什么?加薪?加多少?”1993年,迪安娜加入公司,成为皮特斯的第一个员工,从那以后,她平步青云,从办公室经理晋升为一家估值几十亿美元的集团公司的副总裁,这家集团公司还控股宝丽来公司和太阳城航空公司。他不觉得她需要更多钱,但还能有什么原因呢?

“我不要钱。我只想一切到此为止。事情搞得太大,已经失去控制。”迪安娜将桌子上的文件推到皮特斯面前。

“不,没有的事。”皮特斯说。迪安娜可能不需要钱,但公司却需要更多资金才能避免破产。

皮特斯将采购订单推回给迪安娜。“再加一个零就是了。没人会质疑‘好市多’采购订单的金额。”

“不。我再也不干了。要做你做。”她将笔往桌子上一放,交叉双臂。

皮特斯要弄清楚,为什么迪安娜的行为举止这么反常,但首先,他需要给刚准备好的期票搞定证明材料,发给蓝斯洛的投资基金经理,再由投资基金经理将钱电汇过来,把期票换走。他们需要今天拿到这笔钱。只差这份订单,还有剩下的证明材料。

“我会处理好的。”罗伯特从桌子上拿起文件。“我可以接手迪安娜的工作。我来制作采购订单和发票。”

“谢了,罗伯特。”罗伯特·迪恩·怀特是皮特斯的首席财务官,在皮特斯公司的核心圈子里,罗伯特是皮特斯第二个能够依靠的人,尽管比起迪安娜,皮特斯没那么信任罗伯特。皮特斯毫无保留加以信任的人,只有迪安娜。皮特斯意识到,他需要迪安娜,而迪安娜却没那么需要他。特别到了现在,没有新的投资进来。

皮特斯不能偿还许多过期的期票,也不想回答投资者的问题。迪安娜一直跟进这些工作。皮特斯把视线转向罗伯特。“你把钱汇给蓝斯洛了吗?”

这是皮特斯的计划,想要重新获得偿还能力。因为没有资金偿还过期的期票,他想到另一个办法。蓝斯洛对冲基金将新投资者的钱汇来皮特斯公司,皮特斯公司立即将同样金额的钱寄回蓝斯洛,但说这笔钱还的是几张过期的期票。这笔还款将包括本金,还有承诺的利息收益。

蓝斯洛的经理知道内情。经理的投资管理费以总投资为基础,如果没有新钱进来,经理一个子也得不到。这笔来来回回的买卖变得越来越复杂,但罗伯特似乎胸有成竹。

罗伯特点点头。“五张发票,汇了四张。他们要我明天把第五张也汇过去。”蓝斯洛是一家对冲基金,也是皮特斯公司的主要投资来源。

皮特斯皱起眉头。“明天太晚了。那笔钱我们马上就要。”

“放心。没问题。我们汇出去的钱不能和他们汇过来的分厘不差。这太明显了。”

“好吧,你说得对。”皮特斯点点头,表示同意。

皮特斯站起身,向门口走去,经过迪安娜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去往拉斯维加斯的飞机不到两小时就起飞,他得走了。“看吧?一切顺利。”

迪安娜猛地躲开,好像他染了瘟疫。她的反应让人有点害怕。皮特斯转向罗伯特,后者递上了修改后的采购订单。

“还不错。”皮特斯用手指描过采购订单上的一个个零。“但再加一个零。对方是‘好市多’嘛。”

早年生活

很久以前,皮特斯还不是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庞氏骗局策划者,那时的他在销售方面很有一手。皮特斯曾在电器商店打工,他的老板乔尔·阿拉斯柯这么形容他:“他天赋极高,这一点再怎么夸都没错。他可以你乖乖从口袋里掏出钱来。”

皮特斯将这项天赋也用在前老板身上,向老板借走7900美元,却没有还回来。阿拉斯柯向皮特斯讨钱的时候,皮特斯假装自己已经破产。

阿拉斯柯不接受否定的答案,很快便采取法律行动。皮特斯居然给法院打电话,通知他们案子已经私了,应该取消开庭。这招不管用,他就在审讯时缺席。这是皮特斯无视法纪的一个早期例证,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泯灭良心,不择手段。

1991年,皮特斯成立皮特斯公司。在此之前,还发生另一段插曲。他伪造联邦快递的运单,“证明”自己已经汇出了逾期货款。尽管没有因为伪造运单而判处诈骗罪,法院依然勒令皮特斯付清欠款。

骗局始末

1995年,皮特斯通过皮特斯直营仓储公司,开始销售库存过剩、清仓甩卖的商品。一开始,皮特斯直营仓储公司在明尼苏达州经营几家商店,销售消费电子产品。1998年,通过红色标签公司,又将业务扩展到线上销售。到2000年,通过红色标签商务网站,专做线上销售的买卖,同时还与芬格赫特公司合伙(该公司经营直接邮购业务)。

皮特斯向公众发行期票,以筹集资金,采购商品。他说,期票销售所得,将用于“采购订单库存融资”。声称这项融资将弥合购买日期与收款日期的时间差,生产商要预先得到货款,而零售商要180天后才能付款。零售商在拿到货物以前,不会支付货款。皮特斯说,他的公司采购电子产品时,能拿到很大的折扣,转手卖给大型零售商,有丰厚的利润。

对投资者们来说,这些期票很有吸引力。年收益率至少11%,乍看之下并无风险。每张期票都有担保,以隐含的采购商品作为抵押。皮特斯提供了详实的材料,包括购买的商品、零售商采购订单的副本、皮特斯公司的资金需求、商品的买方。零售商采购订单来自“大型”买家,如“好市多”、“沃尔玛”,这项投资看似相当有保障。

没人想要问问,全球零售商有世界级的物流、全球购买力,但利润空间微薄,为什么这些零售商要通过皮特斯公司,这么一家规模较小的中间商,来采购商品呢?这家中间商还至少增加了11%的融资成本。也没有人问,为什么皮特斯公司不能按照商业惯例,从生产商那里取得信用期?再者,皮特斯公司也没有直接从生产商那里采购库存,货源反而是另外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的名字也有意思:喜乐之家采购公司(简称“喜乐”公司)、全国国际资源(简称“全国”公司)。

“喜乐”公司与“全国”公司都是空壳,设立的目的只有一个,将资金在两个公司之间来回转手,这样一来,皮特斯公司看上去就在采购库存。迈克尔·凯腾住在“喜乐角”大街,负责在“喜乐”公司收取资金,任务完成,提取部分佣金,再将钱返还给皮特斯公司。拉瑞·雷诺兹用同样的方法,在“全国”公司完成洗钱。很容易看穿这种伎俩。

尽管如此,投资回报那么诱人,投资者心花怒放,业务也跟着节节攀高。很快,皮特斯将业务向全球扩展,将期票卖给对冲基金,还有私人投资者。

蓝斯洛投资基金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格利高里·贝尔在蓝斯洛管理公司旗下,创办了蓝斯洛投资基金(经营对冲基金业务,亦称为蓝斯洛基金)。对于皮特斯而言,这样的安排再好不过。尽管皮特斯要从收益中分贝尔一杯羹,但这也意味着皮特斯不需要花时间找新的投资者,就能筹到很多的钱。同时,他也不需要与私人投资者直接交易。

2001年以前,皮特斯与贝尔早已相识,当时,贝尔为另一家投资期票的对冲基金工作。到2008年8月,皮特斯与贝尔从上千名投资者身上筹到26亿美元,资金来源包括私人投资者、退休计划、大型企业、对冲基金。在交易中,贝尔赚取佣金近2.5亿美元。

从所有迹象看来,皮特斯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1998年开始管理自己的公司,后来,逐渐并购其他公司,包括芬格赫特直邮公司(2002年)、买卖王公司(2003年)、宝丽来公司(2005年)、太阳城航空公司(2006年),财富也日益增长。尽管早在1989年,被指控多项诈骗罪,皮特斯还是取得多项成就。

贝尔很快意识到,皮特斯犯有多项诈骗罪。但因为贝尔自己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他为皮特斯保密,不让投资者知道实情。贝尔的蓝斯洛投资基金并没有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登记,非法所得最终汇到位于库克群岛的蓝天信托公司,这个名字起得真是讽刺。

蓝天法,是美国的国家法律,旨在保护民众不受诈骗之害。这部法律得名于20世纪初,当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防范唯利是图、舌灿莲花的商家,这些商家承诺的一些“投机项目并无依据,就像几尺高空外的‘蓝天’”。在那个年代,一有人谎称发现石油、金矿,或者提出其他一夜暴富的项目,投资者经常上当受骗。这部国家法律因此成为联邦证券法与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前身。

作案手法

皮特斯还没认识贝尔以前,已着手实施诈骗,而整个骗局真正启动,是贝尔开始通过蓝斯洛投资基金向皮特斯一点点送钱。2002年10月至2008年8月,贝尔的基金公司向皮特斯的期票投资超过26亿美元。

就投资咨询服务,贝尔的蓝斯洛管理公司向蓝斯洛投资基金收取管理费。费用包括:管理费收0.5%,业绩费收20%,根据“新投资利润”进行计算。虽然投资咨询服务不过是将几乎所有的投资资金,都交给皮特斯公司购买期票,但作为蓝斯洛的所有者,仅这一项收费,贝尔就整整进账2.45亿美元。此外,贝尔还向蓝斯洛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们提供业绩表与月报表,这些材料当然都是伪造的。

贝尔的机密信息备忘录中,有几条规定,蓝斯洛基金向千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资金,千湖公司则与所谓的“供应商”,即“喜乐”公司与“全国”公司,签署合同。表面上,千湖公司与皮特斯和皮特斯的公司相互独立,因此,将千湖公司作为中间商加入其中,能在形式上保持交易的距离。如此设置给人一种假象,即投资者得到良好保障,财务上运作公正。

千湖公司从零售商处收取“预先存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采购订单,蓝斯洛基金再向皮特斯公司提供资金,让后者回购这些订单。

实际的运作过程,其实不过是贝尔发一封电子邮件给皮特斯,问皮特斯某一天有没有空余的交易或者期票。收到邮件后,皮特斯会根据可获得的金额,提供相应的采购订单。

接下来,蓝斯洛基金会提供各种资料,包括期票、从供应商(“喜乐”公司与“全国”公司)那里取得的销售账单副本、零售商的采购订单。蓝斯洛将投资资金转给千湖公司,这样,千湖公司就有钱支付供应商。据称,供应商会把货物运给零售商。

贝尔告诉投资者,为保管好现金,他运用各式装置,包括密码箱。他说,投资者的资金直接转给供销商,零售商直接归还垫款。实际上,千湖公司就是那只密码箱。贝尔还向投资者保证,皮特斯不会直接经手现金。交易完成,零售商付清款项以后,密码箱的钱才会付给皮特斯公司。

这一切都远非事实。的确,贝尔公司投资者的钱流经千湖公司,零售商支付的款项却没有走这一步。这些钱的直接来源,是皮特斯公司,而贝尔看不到皮特斯与零售商之间的商议过程。贝尔就这一点质疑皮特斯,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尽管如此,贝尔并不打算拿自己的佣金冒险,因为这笔钱太丰厚了。不久,贝尔就跳过额外的步骤,将蓝斯洛基金的钱直接汇给皮特斯公司。这与蓝斯洛投资者听到的描述,恰恰相反。

连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现金越来越紧张,这个骗局仍在运转。蓝斯洛基金继续将所有资金,投进皮特斯的庞氏骗局。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8个月的时间里,贝尔的投资者又贡献2.43亿美元。

虽然钱一直涌进蓝斯洛基金,然后流向皮特斯公司,但还是需要比以往更多的钱。皮特斯花的钱越来越多,慷慨支付给贝尔的佣金也在水涨船高,逐渐将庞氏骗局推向崩溃的危险之中。

贝尔依然向投资者表示,一直存在安保措施,并向零售商证实确有货运,也检查过供应商的仓库。这都是些厚颜无耻的谎言。贝尔不仅发现了皮特斯的案底,还知道皮特斯用投资者的钱,买下宝丽来。

贝尔从蓝斯洛基金拿出3.6亿美元,帮助皮特斯融资买下宝丽来。贝尔心知肚明,在蓝斯洛基金保密信息备忘录或运营协议中,这么做并不属于投资战略的一部分。

皮特斯与贝尔篡改尚未兑现的期票,掩盖已付资金的流向,从未向蓝斯洛基金的投资者披露过为宝丽来筹资一事。

2007年12月,皮特斯和贝尔为继续维系这个骗局,在没有通知投资者的情况下,商定将每张期票延长90天。尽管如此,皮特斯还是不能在2008年2月及时还款,于是皮特斯和贝尔编造几单虚假交易,写明期票已还清,再换上同等价值的新期票。他们为伪造审计轨迹,从千湖公司汇钱,假装购买新期票。紧接着(有时不到30分钟),皮特斯将同样金额的款项电汇出去,假装偿还逾期未付的期票。他们还替这些往返交易伪造支持性材料,如并不存在的库存购买、相应卖给大型零售商的销售记录。

皮特斯与贝尔为了这些所谓的还款,动用数百亿美元资金,后来还将皮特斯的还款分成两次电汇,隔一天汇出,这样,这些往返交易就不会那么明显。庞氏骗局破灭6个月前,这类往返交易贝尔和皮特斯进行了86次。

所有这些活动将投资者月报表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所有交易都要以某种方式记录下来,还有每一张期票赚取的利息。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会要求得到新期票的详细信息,这时,贝尔会编造数张电子表格,详细列明投资、利息支出的情况。

虚构的交易层层叠加,数据追踪变得越来越困难。贝尔开始感到焦虑。2008年2月至8月,他将公司大部分的钱转移到了瑞士银行账户内。

贝尔不是唯一感到焦虑的人。伪造活动一片匆忙,让皮特斯的员工也感到不安,许多员工打从一开始就追随皮特斯。

告密者

1993年3月,迪安娜·科尔曼开始追随皮特斯,是皮特斯公司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最终,是她把整个骗局抖了出来,此后,还出庭作证,整件事打从一开始就是假的。连皮特斯本人私底下也说,这是个庞氏骗局。

科尔曼的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伪造应支付给两家影子公司的发票。这样,有了虚假的审计轨迹,别人的注意力就会转开,不会留意到真正的资金流向。实际上,资金并没有支付给子虚乌有的供应商,而是直接进了皮特斯和他的共犯的腰包里,或者在必要的时候,用来偿还给早期的投资者。

皮特斯会伪造一张采购订单,打个比方,这张订单的金额是150万美元。投资者不会犹豫投资100万美元,特别是因为皮特斯公司的应收账款,来自家喻户晓的顾客(比如好市多),这些资金足以还清期票。皮特斯公司能支付给投资者期票上的利息,剩下的就应该是利润。

如果投资者肯费心观察,就会看到,令人不安的现象比比皆是。几位潜在的投资者审慎地进行调查,发现了欺诈的踪迹,对于以前的伙伴心怀不满。一位投资者发现,在邓百氏的问卷调查中,皮特斯对自己的教育背景撒了谎。仅在圣克劳德州立大学上一学期的课,就说自己取得学位。还有一位投资者给皮特斯公司的顾客打电话,对采购订单进行独立检验,却发现这些订单都是伪造的。不幸的是,这位潜在的投资者并没有向政府报警,使这个骗局可以放任自流地进行下去,直到最终,迪安娜·科尔曼投案自首,揭发整个骗局。

就连那些小心提防皮特斯魅惑的人,最后也会中了他的圈套。皮特斯慷慨得离谱(现在我们明白了,拿的是别人的钱)。他举办精心打造的派对,展现各种财富的标志。他至少留有五套房子,开宾利,每个月的生活花销超过20万美元。他还用投资者的钱,进行企业并购,收购了宝丽来还有太阳城航空公司。

除了奢侈消费,皮特斯和其他庞氏骗术师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点:进行大量的慈善捐款。看上去,他是个慷慨的捐助人、慈善家。用别人的钱,他的慷慨没有止境。

皮特斯的钱主要捐给高等院校。他向迈阿密大学捐款1000万美元,向罗林斯学院捐款1200万美元,向圣约翰大学的圣约翰修道院捐款200万美元。他为圣班尼迪克学院捐款530万美元,还因此留名在托马斯·J·皮特斯全球教育中心。他还筹建基金会,基金会用小儿子的名字命名,叫约翰·T·皮特斯基金会。皮特斯的小儿子因擅闯私人物业在意大利遇害。

从投资者那里偷来钱,再大量捐款,安抚了皮特斯的自我价值观。像其他许多庞氏骗局策划者一样,皮特斯想看到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他曾被大学退学,也许捐这么多钱给学校,是在克服这件事对他带来的耻辱感。也许皮特斯想要一些东西,向自己和别人证明,而捐款其实是在炫耀,尽管没有取得大学学位,却依然事业有成。

业务介绍费

聘用他人寻找新的投资者与资金,是骗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皮特斯与贝尔进行的合作。皮特斯从来不缺这样的中介,因为他会支付丰厚的佣金,比如向另一个同伙,詹姆斯·纳森·弗莱,支付佣金达4200万美元。潜在投资者还不如在背后挂个靶子。

小弗兰克·埃尔罗伊·瓦内斯也是皮特斯公司非常活跃的中介。瓦内斯是一名前科犯,他与弗莱搭伙,成立两家对冲基金,取名为箭头基金。弗莱负责台前,瓦内斯负责幕后运作。潜在投资者不可能把钱投给一个前科犯,后者的犯罪案底包括洗钱、嗑药、违法携带枪支。1

潜在投资者得到的说法是,箭头基金贷款给皮特斯公司,让皮特斯公司可以购买库存,再将商品转售给大型商场。皮特斯公司为拿到这笔钱,向箭头基金提供期票。

与此同时,皮特斯和他的同伙们生活得愈加挥霍无度。开豪车,出国度假,去拉斯维加斯豪赌,用的全是公司的钱。一切物质上的奖励让迪安娜·科尔曼难以做正确的事,特别是一开始的时候。她不仅享有豪车,享受假期,还在2007年办理离婚时,让皮特斯公司为她的弟弟与男友支付120万美元藏匿资产。

公布隐情

资金干涸之时,就是大部分庞氏骗局曝光之日。如果不是迪安娜·科尔曼披露骗局,皮特斯的骗局也许不会这么早揭发出来。2008年9月,为了交换认罪辩诉协议,她揭露这起诈骗案。再说一个插曲,迪安娜·科尔曼碰巧是皮特斯的前任,在整个骗局中,也是关键环节。

迪安娜·科尔曼为了获取足够证据,证明皮特斯、贝尔和其他人犯下的罪行,佩戴了窃听器。讨论其中一封电汇时,皮特斯告诉她,“他们每个人处在不同级别,不同级别的人尝到的甜头也不同。”

我想,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角度理解这句话。

皮特斯通过箭头基金、蓝斯洛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筹集的资金超过40亿美元。投资者把钱存在这些基金,这些钱会再次用于维持运转皮特斯的骗局。皮特斯用非法所得,买下其他合法公司,比如宝丽来的继承者PDC公司、太阳城航空公司。

皮特斯的诡计层出不穷。还利用收购的几家公司伪造零售订单,以此来夸大营业收入与营收款项。他利用这些言过其实的金额,让这些公司负债累累,稍作改动后,又可以为他所用。

皮特斯领导的大型企业集团,旗下拥有或控制60家公司,在全球经营业务,聘用超过3000名员工。庞氏骗局揭发的前一年,2007年,综合年收入达23亿美元。

庞氏骗局的直接结果是,太阳城航空公司与PDC公司双双破产。投资者损失惨重,许多人还丢了饭碗。

1 2013年6月12日,明尼苏达州州检察官办公室,联邦调查局新闻稿http://www.fbi.gov/minneapolis/press-releases/2013/federal-jury-finds-mound-hedge-fund-manager-guilty-of-lying-to-investors-in-connection-with-investment-in-petter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