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性动物 » 理性动物全文在线阅读

《理性动物》快对策与慢对策

关灯直达底部

假设你5岁时参与过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实验中你独自在一个房间里等候,面前的桌子上有一块美味的棉花糖诱惑着你。研究人员告诉你,如果你真的很想吃,是可以吃的,但如果你能够抵御住诱惑,多等一会儿,就会得到两块棉花糖的奖励。你会怎么做?

研究人员离开房间后,通过单向可视的镜子观察每个孩子的反应。有些孩子立即就抓过棉花糖吃了下去,另一些则在努力忍耐。科学家发现,在忍耐的孩子中,有些孩子会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或转过头去不看盘子,有些孩子开始踢桌子或是拉扯自己的马尾辫,还有一个孩子甚至开始抚摸棉花糖,就好像它是个毛绒玩具一样。

这项棉花糖研究是在测试孩子们延迟满足的能力。10年过后,参与这项研究的孩子均已长大成人。结果证明,那些在5岁时忍住了没吃棉花糖的孩子,他们的能力更强。几年后,这些孩子在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中也拿到了较高的分数。道理很简单:冲动是不好的,而延迟满足是好的。

但是,延迟满足总是好事吗?冲动的行为有时是否会更明智?生命史理论说明,棉花糖测试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生命史理论强调,虽然每个人都会经历择偶阶段,但有些人在这个阶段会放眼未来,有些人则会活在当下。研究表明,冲动有时正是最好的对策。

高风险,无回报

雷·奥特罗是纽约市东85街106号的物业主管。他曾经是位汽车修理工,性格温和,而他的投资策略却非同寻常。他每周都会“投资”500~700美元买彩票,每一次下注的额度是10~20美元。

奥特罗对自己的投资策略全心投入,他每年居然要花掉30 000美元买彩票!奥特罗的好朋友里奇·兰达佐就在街对面的大楼当门童,2008年他购买了一张刮刮乐,结果中了500万美元大奖。这样,44岁的兰达佐这辈子的生活都不成问题了,但奥特罗迄今为止仍未收回他那惊人的投资。他只中过3次奖,一次是刮刮乐中了1 000美元,还有两次是彩票中了2 000美元,但是这些奖金又都被他投了进去。“无论我中多少奖,”他说,“我总会用来买彩票。”

为什么奥特罗要把钱都赌光而不是攒起来呢?他并不是唯一对彩票抱有如此热情的人。纽约州乐透彩的发言人约翰·查尔森指出,75%的纽约人买过乐透,而纽约乐透玩家每年用于购买彩票的平均支出达到350美元。更有趣的是,过去10年彩票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消费支出普遍下降,但纽约州的彩票支出每年都在增加。难道千百万人都那么愚蠢而且不理性吗? 抑或是奥特罗的行为反映了某种更深层次的理性?

这个谜题的核心,就是哪种投资策略最好的问题。虽然金融投资的合同细则都有没完没了的注释说明,但大的投资策略实际上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高风险高回报策略。例如,你可以投资新创公司的股份,当一回业余的风险投资家,或是投资开采一个新钻石矿。只要其中一项投资成功,你就会变得很富有。

雷·奥特罗显然钟情于这种高回报的策略,因为花钱买彩票和买高风险的股票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如果你中了大奖,就会像门童里奇·兰达佐那样得到500万美元,你这辈子也就衣食无忧了。高回报策略的关键,就是它承诺的回报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可以立即兑现。

但这种策略也具有高风险,其中有很大的可能性,让你一分钱也赚不到,而且有可能会失去一切。你投资的初创公司可能会在下一轮泡沫破灭时一命呜呼,而那个所谓史上最大的钻石矿可能产出史上最多的岩石和泥土。雷·奥特罗希望得到高额快速的回报,但每年30 000美元的投资并未给他带来多少回报,其中大部分都送给了纽约州财税局。

如果你受不了输光积蓄的可能性,那么还有一种安全而乏味的投资策略,包括把钱存进储蓄账户或买一些债券。虽然这不令人兴奋,但你每年都能赚到一些利息。我们假定你每年赚4%——虽然4%并不是很高的回报率,但与你每次买彩票可预期的80%的损失相比,还是相当可观的。此外,安全的投资策略还能使你充分利用复利的好处。如果雷·奥特罗每年把30 000美元存进年利率4%的储蓄账户,那么10年后他将拥有419 000美元,20年后这笔钱将增加到100万。当然,奥特罗必须等到20年后才能得到这笔钱。

那么,哪种策略更好?承担高风险、马上赚大钱,还是稳健地等到多年以后再获得高回报?

对于你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明智的做法当然是抵御高收益的诱惑、控制自己的冲动、延迟满足感。毕竟,稳扎稳打才能赢得比赛,这也是为什么父母都希望我们读个会计之类的实用专业,然后找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中途辍学去冒险创业,或是成为摇滚歌手。

但是,关于哪种投资策略更好这个问题,答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实际上,这跟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生命史对策直接相关。钱怎么投资最好,问题的答案是“看情况”,而且对于有些人来说,全速前进可能比稳扎稳打更好。

快对策与慢对策

之前我们曾经提到,有些动物(例如马岛猬)遵循快生活史对策(在存续努力上投入很少,以交配为重),而另一些动物(如大象)则遵循慢对策(在存续努力上大量投入,从而延迟繁殖)。生活史理论强调,没有哪种对策一定更好,每种对策在进化史上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

快对策适合危险的、不可预知的环境。例如,马岛猬的一生就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它们生活在干燥的马达加斯加沙漠,不仅要不停地寻找食物,而且任何一丛灌木后都可能潜藏着危险的捕食者,正憧憬一顿美味的马岛猬大餐。对于生活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的动物来说,遵循快原则很有必要。如果它们推迟繁殖努力,就面临着无法繁殖的风险。

相反,慢对策适合安全且较可预知的环境。跟马岛猬不同的是,大象的食物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可预知的植物,并且其庞大的身躯能够保护它们不受大多数捕食者的威胁。大象的适应性对策就是慢慢成长,它们有条件慢慢充实自己的存续银行账户,投资更多的存续努力,以便在未来成为更有竞争力的配偶,最终成为更好的父母。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有趣了。生活史对策的差别不仅存在于不同的物种之间,在同一物种内部、不同的动物个体之间也存在着生活史对策的差异。例如,有些大象和马岛猬繁殖较早,而有些大象和马岛猬则繁殖较晚。人类亦是如此——有的人成家早,有的人成家晚。例如美国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是25岁,但超过1/5的母亲生第一胎时不到20岁,有1/10的母亲生第一胎时超过35岁。有些人高于平均值,有些人则低于平均值。通过进一步观察你会发现,快对策与慢对策关系到心理的巨大差异和对家庭、性、金钱等人生态度的巨大差异。

慢对策的人通常都大器晚成。他们的成长速度偏慢,青春期开始得较晚,生理上衰老得较慢。他们的性行为开始得较晚,性伙伴的数量也较少,而且更偏爱一夫一妻制。慢对策的人往往生孩子也比较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快行线上的人成长得比较快,他们的青春期开始得较早,衰老的速度也较快(如果你参加过中学同学会,就会发现有些人看上去更显老,虽然大家的年龄都差不多)。快对策者一般会性早熟,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时间较早,都拥有相对较多的性伴侣。性行为活跃通常会导致他们生孩子更早也更多。快行线上的人也更可能成为单亲家长,或是因为他们从未稳定下来,或是因为他们已经离婚了。快对策者容易受到其他快对策者的吸引,也会更快地寻找下一个交配的机会,因此离婚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快对策和慢对策的人也有着不同的人格特质。慢对策者是长期计划者,他们宁愿推迟当下的满足以增加未来的回报;而快对策者是短期机会主义者,只看眼前利益,很少会考虑长期的后果。谨慎且精打细算的人在慢行道蹒跚前行,而鲁莽短视的人则在快行道飞驰而过。

童年生活与人生对策

为什么有的人遵循快对策,而有的人会遵循慢对策?其中一部分原因与我们的遗传基因有关,另一部分原因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尤其是我们童年的境遇。

发展心理学家布鲁斯·埃利斯和杰伊·贝尔斯基发现,童年时期所处环境的两个方面对于生活史对策的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如果一个人在充满暴力或疾病的危险环境中长大,其对策就会偏快。在170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当地的人口死亡率与女性生孩子的年龄高度相关——人口死亡率越高,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龄越小。尼日尔的人口死亡率很高,在全世界排名第14位,该国50%的女性在18岁之前就有了第一个孩子。越南的死亡率很低,在全世界排名第165位,所以18岁之前生孩子的女性只有3%。与此类似,一项对芝加哥居民区的研究发现,在平均寿命最高的10个居民区,女性生育年龄的中值是27.3岁,而在平均寿命最低的10个居民区,其中值只有22.6岁。生活史对策不只在总体上与犯罪相关,我们在研究美国373个城市的犯罪记录中发现,与生育年龄偏早尤为相关的是危险的暴力犯罪(谋杀、殴打、强奸),而不是财产犯罪(偷窃、盗车、入室盗窃)。在控制收入变量的情况下,依然呈现出同样的模型。

第二个使生活史对策偏快的因素,在于一个人是否在波动性较大的环境中长大。环境波动包括经常搬家、收入不可预期等。女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其青春期会开始得较早——她们的月经来潮比父亲一直在身边的女孩子平均早9个月。初潮较早是快对策的明显标志。与此类似,如果在婴儿时期跟母亲的关系是不安全的、不稳定的,也会导致青春期开始得较早。与危险环境的情况一样,即使研究人员控制了社会经济地位或基因因素等变量(如母亲自己的初潮年龄),波动的作用仍然很强。

生活在危险而且难以预期的环境中的人通常遵循快对策,这在进化上是具有适应性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寿命较短,而且资源的来源也具有不确定性(也许资源极度匮乏)。快对策强调获取回报并当即兑现——在危险而难以预期的环境里,这是具有适应性的,因为你不知道是否能活到享受长期投资回报的时候。出于同样的原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获取知识技能(例如上大学),只有在预期寿命较长的时候才有进化意义。若预期寿命较短,又想取得进化成功,就不要在教育上花费时间、精力和成本了,还是把这些资源用在立即就有进化成果的任务上(例如繁殖)。

童年的环境是成年生活的蓝图。杰夫·辛普森、弗拉达斯和同事们研究了童年经历与成年后快对策的相关性时发现,一个人若在学龄前生活在波动的环境中,这会强烈地预示着他成年后有更多性伙伴、更具攻击性、更容易违约并且可能有犯罪记录。出生后前5年的生活的重要性表明,虽然幼年的思维还不能有意识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但我们的大脑还是会有所记录。如果你生活的世界无法避免暴力,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那么你就需要充分利用今天。如果资源的可得性是难以预期的,那么“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会更具进化适应性。

很多遵循快对策生活的人的童年都很坎坷,这并不是巧合。哈默、拳王泰森、拉里·金都是在贫穷危险的居民区长大;他们都由单身母亲抚养,父亲都抛弃了家庭或是很早就去世了;他们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泰森在18岁时已被捕38次)。

年少时身处艰苦动荡的环境,导致他们将大脑调校到快对策模式。当人生注定坎坷、残酷而短暂时,这种对策从进化成功的角度来说是具有适应性的。你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为什么这类人在一夜暴富后会挥金如土——因为他们的大脑被调校到快对策模式,他们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大部分买彩票中大奖的人不仅在贫穷动荡的环境中长大,而且他们大多在几年内就会把得到的财富挥霍殆尽。相反,一个人若在安全、稳定、可预期的环境中长大,就会把大脑调校到慢对策模式。如果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相信自己会活到收获劳动果实的那一天,那么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来就是正确的决策。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之前的那个棉花糖实验,孩子们可以选择现在拿到一块棉花糖,或是晚些时候拿到两块。哪种选择更聪明呢?从生活史的角度来看,等待是否明智取决于你所生存的环境——你是否生活在一个可预测的世界。

罗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又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给参加实验的孩子设定了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环境。在做实验之前,一位研究人员向两组孩子展示了一些蜡笔,并承诺如果他们等待,就会得到一大箱有趣的美术用品。之后,对其中一组孩子,研究人员像承诺的那样拿着一大箱美术用品回来了;而对另一组孩子,研究人员则是两手空空,告诉孩子们他没有什么美术用品。之后,研究人员继续对两组孩子进行了标准的棉花糖实验。每个孩子独自坐在房间里看着那块棉花糖,研究人员记录下他们要等多久才会吃掉那块棉花糖。

结果证明,那些之前拿到美术用品的孩子,平均会等12分钟再去拿棉花糖;而那些之前没有拿到美术用品的孩子,只等了3分钟就会去拿棉花糖。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大脑会根据处境调整自己的冲动,就如同我们成年的生命史对策会根据童年的生活环境作调整一样。

成功、失败,灰飞烟灭

那么延迟满足、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来过就永远是明智的选择吗?还是承担高风险以期即刻获得高额回报更加明智?从进化的角度看,答案取决于一个人遵循的是慢速还是快速的生活史对策。

如果人生是一场运动会,慢对策者和快对策者会参加完全不同的比赛。慢对策者参加的是长跑,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差异性小,这就是说,慢对策者不太可能成为百万富翁,也不太可能破产。他们的差异相对较小,绝大多数人会处于中庸的位置,工作体面稳定,也许会有一栋围着尖桩篱笆的房子和一份不多的储蓄。慢对策者在任何组织中都是中坚力量,其职业可能是教师、行政人员、护士、中层经理和会计。他们不是那种随心所欲地挥霍钱财或是负债累累的人。他们会量入为出,预期退休后能够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直到那时他们才会最终到达人生长跑的终点。

而快对策者参加的是短跑跨栏比赛。他们跑得快、跳得高,急于摆脱那些可能绊倒他们的障碍。快对策者的主要特点是差异性大。与慢行道上的行进者相比,更多的快对策者可能会白手起家,成为有权有势的百万富翁。他们当中有艺术家、娱乐明星和创业家。通过无畏的创业、努力工作和大把的好运气,一些快对策者得以出人头地,例如哈默、拉里·金和拳王泰森都是如此。然而,虽然一些快对策者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他们大多也走向了毁灭。冒险精神和短视让一些人极尽辉煌,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负债累累、吸毒成瘾,或锒铛入狱(例如,泰森被指控强奸,拉里·金因重大盗窃罪而遭到逮捕)。

有些快对策者甚至没等花完轻易得来的财富,就一命呜呼或沦为阶下囚,这是因为快生活本身就是危险的。同样的人格特质能够造就野心勃勃的创业家、艺术家和娱乐明星,也能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和恶性事故。

至少有35位成功的摇滚明星属于那个不幸的“27岁俱乐部”,他们的生活放纵、夜夜笙歌,通常在27岁就英年早逝,其中包括嗓音沙哑的创作歌手珍妮丝·贾普林(海洛因吸食过量致死),迷幻吉他先驱吉米·亨德里克斯(酒精与安眠药混用致死),现代诗人、门户乐队的灵魂人物吉姆·莫里森(毒品过量导致心脏衰竭致死),键盘手“Pigpen”罗恩·麦克南(饮酒过量导致胃出血致死),歌手艾米·怀恩豪斯(酒精中毒致死),以及滚石乐队的创始人布莱恩·琼斯(他在泳池底被发现,验尸报告给出的死因是“意外致死”)。虽然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5.8岁,但一项针对321位摇滚明星的非正式研究发现,这些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6.9岁。

研究发现,幼年形成的倾向会让你在遇到压力或不确定性时显现出来。例如,在对冠毛猕猴的研究中,成年猕猴对压力的反应会随他们幼年时期环境的不同而大不相同。这些猕猴出生之后,研究人员就把它们置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中——有些猕猴生活在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中(它们的妈妈每天都能在同样的地方获得食物),有些猕猴生活在波动的环境中(研究人员不断改变供应食物的位置,因此它们的妈妈不知道每天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找到食物)。当这些猕猴成年之后面对压力时,那些在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中长大的猕猴能够很好地应对,并且会探索多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而那些在波动的不可预测的环境中长大的猕猴则容易陷入恐慌。

弗拉达斯实验室在研究人类行为的过程中发现了类似的模式。在研究中,一些受试者首先阅读诱发压力的新闻,例如关于经济衰退或是凶杀案增加的骇人描述。另一些受试者则阅读让人平静的新闻,不会诱发任何压力。之后所有人都要做一些选择题,内容涉及对风险的渴望和延迟满足的意愿。例如,他们可以选择接受确定数量的金钱,或者赌一笔更大的钱(他们是愿意稳稳拿到25美元,还是更愿意接受只有50%的可能性拿到40美元)。其他的问题还包括,让他们选择是马上得到一笔钱还是未来得到更大一笔钱(例如,你愿意马上拿到25美元,还是一年后得到60美元)。

如果人们之前读到的是令人平静的新闻故事,那么无论他们的童年环境如何,他们的选择都是类似的。但阅读令人紧张的新闻,则会导致每个人因童年环境不同而产生迥异的反应。在可预测的环境中(童年时家庭相对富有)长大的人,会采用慢对策,避免赌博,并延迟满足,希望慢中求稳。相反,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童年时家庭收入相对较低)长大的人,在应对压力时会采用快对策,他们偏爱赌博、更加冲动。在过度紧张时,他们会变得喜好冒险而且缺乏耐心。

关于猕猴和人类的研究都表明,童年的生活环境会影响生活史对策。虽然快对策和慢对策的倾向在顺境中可能处于潜伏状态,但在逆境中就会暴露无遗。

冲动中的不冲动因素

表面看来,与快对策相关的行为可能是极度非理性和愚蠢的,但从理性经济学家的角度判断,每年花费30 000美元买彩票或是买一个200万美元的浴缸都是不可理喻的。然而,跟本书讨论过的其他很多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一样,如果从进化心理学家的角度判断,冲动的行为可能体现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逻辑。

让我们再来看看彩票投资者雷·奥特罗的案例。跟哈默一样,奥特罗的行为根源很可能也在于他的童年。奥特罗在波多黎各的穷人家长大,从小颠沛流离,最终移民到美国。搬到纽约的时候,奥特罗的心理已经调校到了快对策模式,如果不是当地发生了一件令人非常紧张的事件,也许他的本性还不会完全显露出来。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奥特罗正好在纽约市目睹了这场可怕的悲剧。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对长期远景失去信心,开始把资金投入彩票——还有其他几百万人也是如此,并导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的彩票销量大涨。

奥特罗这类人真的是愚蠢的、不理性的吗?也许在他的很多慢对策的邻居看来确实如此。有人把奥特罗的行为评价为“疯狂的”——“他买了一吨毫无价值的彩票!”但是奥特罗并不这么看。他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解释说:“工作对于没受过教育的穷人来说是傻子的游戏,你必须越跑越快才能保住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对于预期自己将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危险世界的人来说,慢速的长期对策的回报可能永远都不能兑现。正如奥特罗所说:“如果你只是工作,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成功。”而对于快对策者来说,现在抓住机会赌一把大的,总好过永远没机会尝试。

生活史理论强调,人类是按照一个特定的成长顺序前进的,不同的次级自我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依次走上人生舞台。有些人会缓慢地走过这个过程,而有些人(像雷·奥特罗一样),会走得快一些。想想看,如果雷·奥特罗真中了大奖,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他会买一艘带金马桶的豪华游艇吗?我们接下来会谈到,他很可能会买一辆丰田普锐斯汽车,但并不是因为它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