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 » 小学全文在线阅读

《小学》敬身第三

关灯直达底部

孔子曰,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仰圣模,景贤范,述此篇,以训蒙士。

丹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曲礼曰,毋不敬。 礼主于敬。 俨若思。 俨,矜庄貌。人之坐思貌,必俨然。 安定辞。 审言语。 安民哉。 上三句可以安民。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四者慢游之道。桀纣所以自祸。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狎,习也,近也。附而近之,习其所行。易相亵慢。故戒令相敬。心服曰畏。旣有所畏,必当爱其德义。不可疎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谓凡与人交,不可以己心之爱憎,诬人之善悪。 积而能散, 谓己有蓄积,见贫穷者,则当能散,以赒之。 安安而能迁。谓己今安此之安,图有后害,则当能迁。 临财,毋苟得。 为伤廉也。 临难,毋苟免。 为伤义也。 狠,毋求胜。分,毋求多。为伤平也。狠,阋也。谓争讼也。 疑事,毋质。 质,成也。彼己倶疑,则己无得成言之。 直而勿有。彼疑而己不疑者,仍须谦退称师友所说以正之。勿为己有此义也。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非礼者,己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辞。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敬以持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以及物。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乎外,敬主乎中。之夷狄不可弃,勉其固守而勿失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笃,厚也。笃敬,厚而敬也。蛮,南蛮,貊,北狄。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聦,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聦,无不闻。色,见于面者。貌,举身而言。思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必惩。思义则得不苟。

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贵犹重也。容貌,举一身而言。暴,粗厉也。慢,放肆也。信,实也。正颜色而近信,则非色庄也。辞,言语,气,声气也。鄙,几陋也。倍,与背同。谓背理也。言道虽无所不在,然君子所重者在此三者而已。盖皆修身之验,为政之本,非庄敬诚实涵养有素者不能也。

曲礼曰,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礼所以辨尊卑等级。故不踰越节度。礼主于敬,自卑而尊人。故不得侵犯侮慢于人。习近而不加敬,则是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践,履也。言履而行之。

乐记曰,君子奸声?乱色不留聦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不留聦明谓不停于耳目也。术犹道也。不接心术谓心不存念也。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愼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不求安饱,方有事于学。不暇以此为心也。敏于事,不敢怠也。愼于言,不敢忽也。有道谓知此道而能体之者。道则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正谓正其是非。

管敬仲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 畏威,如畏疾病,此民之上行。 从怀如流,民之下也。 从心所思如水流行,此民之下行。见懐思威,民之中也。 威,畏也。见可怀则思可畏,此民之中行。

右明心术之要。

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言人为礼,以此三者为始。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言三始旣备,乃可以求三行也。 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立犹成也。

曲礼曰,毋侧听。 嫌探人之私也。侧听,耳属于垣。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髪毋髢。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皆为其不敬也。噭,号呼之声也。淫视,流动睇眄也。怠荒,放散身体也。游,行也。倨,慢也。跛,偏任也。箕谓坐展两足状,如箕舌也。伏,覆也。髢,髲也。毋垂余如髲也。免,去也。祖,露体也。褰,袪也。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为惑人。 将适舍,求毋固。 适舍谓行而就人馆。固犹常也。求主人物,不可以旧常。恐时或无。 将上堂,声必扬。警内人也。 戸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戸视必下。入戸奉扃,视瞻毋回。襌下曰屦。视必下,不举目而视也。回,回转广有瞻视也。皆不干掩人之私也。扃,关戸之木也。奉扃谓应小启之以两手奉戸置扃之处。戸开亦开,戸阖亦阖。 不以后来变先。 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示不拒人。 毋践屦, 履他人之屦为践屦。 毋踖席。 蹑他人之席为踖席。抠衣趋隅。 抠,提也。衣,裳也。趋犹向也。隅犹角也。旣不踖席,当两手提裳之前向席之下角,从下而升就己位也。 必愼唯诺。唯诺,应对也。不先举,见问乃应。

礼记曰,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 谦悫貌。遬犹蹙蹙也。 足容重, 举,欲迟也。 手容恭, 高且正也。 目容端, 不邪睇而视也。口容止, 不妄动也。 声容静, 不哕欬也。 头容直, 不倾顾也。 气容肃, 似不息者。 立容德,德,得也。立则磬折。如人授物与己,己受得之之形也。 色容庄。 勃如战色。

曲礼曰,坐如尸,立如齐。 尸者神象。如尸则其庄可知。齐者致其精诚之至。如齐则肃而静可知。

少仪曰,不窥密, 密,隐处也。嫌伺人之私。 不旁狎, 旁犹妄也。不得妄与人狎习。 不道旧故, 言知识之过失。 不戏色,戏,弄也。言暂变倾为非常也。 毋拔来,毋报往, 拔,赴,皆疾也。人来往所之,当有宿渐,不可卒也。 毋渎神, 渎,慢也。 毋循枉,前日之不正,不可复遵。 毋测未至, 测,意度也。 毋訾衣服?成器, 訾,思也。成犹善也。思此则疾贫。 毋身质言语。质,成也。闻疑则传疑。成之恐有误。

论语曰,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内顾,回视也。礼曰,顾不过毂。三者皆失容且惑人。

曲礼曰,凡视上于面则敖, 敖,慢也。敖则仰。 下于带则忧, 忧则低。 倾则奸。 侧头旁视,心不正也。

论语曰,孔子于郷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恂恂,信实温恭之貌。似不能言者,谦卑逊顺,不以贤知先人之意。孔子居郷党容貌词气如此。郷党尙齿故也。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便便,辨也。宗庙,礼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言 不 可以不明辨。故必详问而极言之。但谨而不放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此君未视朝时也。诸侯上大夫,卿。下大夫,五人。侃侃,刚直也。誾誾,和悦而诤也。

孔子食不语,寝不言。答述曰语。自言曰言。圣人存心不他。当食而食,当寝而寝。言语非其时也。或曰,肺为气主而声出焉。寝食则气窒而不通。语言恐伤之也。亦通。

士相见礼曰,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言使臣者,使臣之礼也。大人,卿大夫也。言事君者,臣事君以忠也。祥,善也。

论语曰,席不正不坐。 圣人心安于正。故事之小者,不正则不处。

子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齐衰,丧服。冕,各有制。贵者之盛服也。瞽,无目者。狎谓素亲狎,亵谓燕见,貌谓礼貌也。哀有丧,尊有爵,矜不成人。 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式,车前横木。有所敬则俯而凭之。负版,持邦国图籍者。式此二者,哀有丧,重民数也。周礼,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其重如此。

礼记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敬天之怒。

论语曰,寝不尸,居不容。尸谓偃卧,似死人也。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虽舒布其四体,而未尝肆也。居,居家。容,容仪。不容非惰也。但不若奉祭祀见宾客而已。申申夭夭是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间暇,无事之时。申申,其容舒。夭夭,其色愉。

曲礼曰,并坐不横肱, 为害旁人。 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为烦尊者俛仰受之。

入国不驰, 驰,善躏人。 入里必式。 不诬十室。

少仪曰,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重愼。

礼记曰,古之君子必佩玉。 比德。 右征?角,左宫?羽, 玉声所中。 趋以釆荠, 釆荠,诗篇名。趋时歌以为节。 行以肆夏。登堂之乐节。 周还中规, 反行也宜圜。 折还中矩。 曲行也宜方。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揖之谓小俛。扬之谓小仰。锵,声貌。 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鸾在衡。和在式。自,由也。以君子恒闻鸾和佩玉之正声。是以非类邪僻之心无由入也。

射义曰,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内正外直,习于礼乐有德行者也。

右明威仪之则。

士冠礼,始加祝曰,令月令吉日始加元服。 令,吉,皆善也。元,首也。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介尔景福。尔,女也。旣冠为成德。祺,祥矣。介,景,皆大也。因冠而戒,且劝之。女如是,则有寿考之祥,大女之大福也。 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辰,子丑也。申,重也。 敬尔威仪,淑愼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胡犹遐也。远也。 三加曰,以歳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正犹善也。咸,皆也。皆加女之三服。谓缁布冠皮弁爵弁也。 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黄,黄髪也。耇,冻梨也。皆寿征也。

曲礼曰,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 为其有丧象也。纯,缘也。玉藻曰,缟冠素纰。旣祥之冠也。深衣曰,具父母,衣纯以靑。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釆。 虽除丧不忘哀也。当室,适子也。谓子未三十者。三十,壮。有室代亲之端,不为孤也。深衣曰,孤子衣纯以素。

论语曰,君子不以绀緅饰, 绀,深靑扬赤色。齐服也。緅,缝色。三年之丧以饰练服者也。饰,领缘也。 红紫不以为亵服。红紫,间色。不正。且近妇人女子之服。亵服,私居服也。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袗,单也。葛之精者曰絺。麤者曰绤。表而出之,谓先着里衣表絺绤而出之于外。欲其不见体也。诗所谓蒙彼绉絺,是也。

去丧,无所不佩。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觽砺之属亦皆佩也。

孔子羔裘玄冠不以吊。 羔裘玄冠不以吊。丧主素,吉主玄。吊必变服所以哀死。

礼记曰,童子不裘,不帛,不屦絇。 裘,帛,温,伤壮气也。絇,屦头饰也。未成人,不尽饰也。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

右明衣服之制。

曲礼曰,共食不饱。 谦也。谓共羹飯之大器。 共飯不泽手。 泽谓捼莎也。礼飯以手。临食捼莎,恐为人秽。 毋抟飯, 为欲饱不谦。 毋放飯,放飯,大飯也。 毋流歠, 流歠,长歠也。 毋咜食, 咜,口舌中作声。嫌薄之。 毋啮骨, 为有声不敬。 毋反鱼肉,为己歴口为人所秽。少牢礼,尸所食余肉,皆别致于肵俎。 毋投与狗骨, 为其贱飮食之物。 毋固获, 取有不获,不可固也。毋扬飯,飯黍毋以箸,毋嚃羹, 嫌欲疾也。扬,去热气也。飯黍当用匕。嚃谓不嚼菜。 毋絮羹, 为其详于味也。絮犹调也。谓加以盐梅。毋刺齿, 为其弄口不敬。 毋歠醢。 亦嫌详于味也。醢,肉酱也。酱宜咸。歠者,为其淡故也。 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窭。主人优宾之辞。亨,煮也。窭,贫也。 濡肉齿决, 濡,湿也。决犹断也。 干肉不齿决。 坚。宜用手。 毋嘬炙。为其贪也。嘬谓一举尽脔。

少仪曰,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飯而后已。 先飯先君子而飯。若尝食,然。君子食罢而后已。若劝食,然。 毋放飯。毋流歠。小飯而亟之,小飯,小口而飯。备哕噎也。凾,疾也。疾咽之。备见问也。 数噍。 谓数数噍之。 毋为口容。 口容,弄口。

论语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飯也。精,凿也。牛羊与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食精则能养人。脍麤则能害人。不厌,言以是为善,非谓必求如是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饐,飯伤热湿也。餲,味变也。鱼烂曰馁。肉腐曰败。色恶臭恶,未败而色臭变也。饪,烹调生熟之节也。不时,五谷不成,果实未熟之类。此数者皆足伤人。故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割肉不方正者不食。造次不离于正也。汉陆续之母切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盖得此意。食肉用酱。各有所宜,不得则不食,恶其不备也。此二者无害于人。但不以嗜味而苟食耳。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 食以谷为主。故不使肉胜食气。酒以为人合欢。故不为量。但以醉为节而不及乱耳。 沽酒?市脯不食。沽,市,皆买也。恐不精洁,或伤人也。与不尝康子之药同意。 不撤姜食。 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彻。 不多食。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礼记曰,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故谓祭祀之属。 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践,当为翦。声之误也。此谓寻常。若祭祀之事,则身自为之。

乐记曰,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以谷食犬豕曰豢。为,作也。言豢豕为酒,本以享祀养贤,而小人飮之善酗以致狱讼。是故先生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一献,士飮酒之礼。百拜,以喩多。

孟子曰,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小,口腹。大,心志也。

右明飮食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