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卷十一教学之道,凡二十一条。明道言:“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今按:教者必为学者留地步,且让学者自求,教者只开示门路,不烦多言。引其端,使学者自启自发。果学者愚无知,多言亦适以增惑。谢上蔡言:“言教不如身教”,亦此意。惟身教有限,言教多方,上蔡言终不如明道此条之涵意深长。西方哲学好尽言,一若己言无不是,而闻者不易知,故有逻辑,又尚组织,使人必知,又难辨,不为学者留地步。于是乃有我爱吾师我尤爱真理之名言。实则纵谓我发现真理,亦可谓乃由师启之,又何必定谓我是而师非乎。抑且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有难尽,人或不知。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贵以所知为教,仍待学者之自求。双方各宜有涵蓄始是。
明道又言:“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今按:学者自有据守,则不必尽赖之师矣。据守之于身,则言教不如身教,不如改言学于言不如学于身。学于身,则不啻学于己矣。《论语》第一章首句即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此须学者反求之身,自作考验。悦与不悦,必待学者自知之,非师之所能强。今人则又谓客观始得真理。如孔子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只是自身经验,令人亦亲验之,不强人以必信,此为对学者留地步,亦可谓是礼。今人则反以为孔子言不逻辑,无组织,乃主观武断。不知教在己,而学则在人,故朱子编此目必以教学连言也。
明道又曰:“语学者以所见未到之理,不惟所闻不深彻,反将理低看了。”今按:如孔子言仁,因学者各人境界不同,故所语亦异。今人则必依西方哲学为例,来作篇孔子仁的哲学,或孔子仁的思想之类。若谓孔子言仁,不明不尽,无组织,无系统,如彼言乃可使人知。但确是亦把仁字的地位看低了。西方人确亦看低了他们所谓的真理,故使人人各自要来发明一真理,而至今无定见,此真理则依然在争论中。然则又何以为教,又何以为学。
伊川言:“说书必非古意,转使人薄。学者须是潜心积虑,优游涵养,使之自得。今一日说尽,只是教得薄。至如汉时说下帷讲诵,犹未必说书。”今按:教者须教得学者优游涵养,自己心智成长,始能自得,此是厚。一口把道理说尽,反令学者薄了。西方人著书必好说尽,教书仍好说尽。又好以集会演说来讲学,人持一说,各求说尽,彼此间相比多争。说者非以为教,听者亦非以为学,是为表现,或称创造。自中国古人言之,恐亦当谓之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