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第二卷为学大要,凡百十一条,兹亦随拈两条为例。明道言:“为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言忠孝,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今按:此条即孔子所谓古之学者为己,孟子所谓收其放心也。学者所以学为人。为己者,即己之学为人,故曰鞭辟近里,吃紧为人也。学为人主要在行得通。人生在大群中,行不通,即不得为人。所谓道,则即是行而通者。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皆指此道言。人之初学,虽未即明道,但须知此道近在吾前,斯则心存庄敬,其离道亦不远矣。自明其道,乃即与天地同体,斯义难言,惟待学者之心领而神会。
西方人为学,惟务知识。姑就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三项言,广宇长宙,即此三项,愈推愈远,愈分愈繁,乌有所谓鞭辟近里者。
伊川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此条补明道上条所未及。人心即生命,当有成长。而他心如己心,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贵能就圣贤心努力向前,故有进学工夫,斯我心亦日长日成矣。若仅务涵养,未免单限于己心,只注意在自然小生命中,未能进入文化大生命。陆象山言:“尧舜曾读何书来”,此语亦不差。但孔子学不厌,斯更有进。文化大生命,亦随以长成。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尧舜在文化大生命中,譬如一赤子。孔子在文化大生命中,则如一大人。孔子未失尧舜之心,惟在涵养外,终须有进学一境,庶使此心日长日成。倘务于进学而失去其赤子之心,则终亦非进学之正途。
又横渠订顽,即《西铭》,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横渠此篇,二程极所重视。朱子又特为濂溪《太极图说》及横渠此篇作注。惟《太极图说》重在道体,而此篇则重在为学大要,斯其异。
横渠言学重行,学即学于行而已。前言往行,会通合一,而道即在是。孔子集大成,横渠此篇可谓有其意。今人则特好于语言议论方面求之,所谓哲学思想是也。或谓此篇近道家言,或谓此篇近墨家言。近人又谓此篇乃横渠有采于当时流行关中之西来回教家言。不知横渠所躬行实践,则确乎其非墨非道非回,而纯乎一儒。故读中国古圣贤书,贵能躬行实践善加体会。不贵以语言议论轻肆批评。
横渠言知化者善述其事,穷神者善继其志,惟同一志,同一事,乃成为文化传统,而其要则在知化穷神。故必学以明道。曰化曰神,斯即道之体。在己而能知化穷神,则己即与化与神而为一矣。故曰,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此见儒道宏通,断非偏陷无主可拟。
已既与道而为一,则存之与殁,富贵福泽之与贫贱忧戚,皆一也。君子之无入而不自得者在此。近人则必言环境,环境不仅人人所异,亦复时时不同,何处去觅一合我理想而又安定不变之环境。体其受,勇于从,则无时无境而无不有宜,唯在其存心养性践形惟肖而已。横渠此篇以宇宙大全体为一家,以吾之毕生为一孝子,其实则亦犹有子所谓孝弟为仁之本之意而已。而推而广之,至于无涯涘,能勿忘其为述事继志,则庶乎可领略斯篇主要精神之所在。
西方人主个人主义,或主群体主义。集合个人斯为群体,故主张群体,亦犹主张个人。宇宙万物则仅供各个人之予取予求。乌有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能和合个人与群体而为一之想乎。
横渠又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乃志于学志于道之主要宗旨。又曰:“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此乃言为学功夫。近人则喜言为学方法。功夫用心在一己之内,方法则用心在一己之外,此亦中西为学一相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