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告别娑婆 » 告别娑婆全文在线阅读

《告别娑婆》第四章 人类存在的秘密

关灯直达底部

天堂之外没有生命可言。

上主在何处创造了生命,生命就在那里。

我谨守阿顿的建议,加速阅读,并开始练习<学员练习手册>,通常一天一课。但碰到特别受用的那一课,我会反复修练好几天;也有那么一两次,我特意放自己一天的假,可是对前日学到的观念仍然念兹在兹。如今,我开始操练「真宽恕」这门艺术,看来,这一修持所需之时日。远比我想象的要长。<学员练习手册>分为两部,第一部旨在化解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前五十课的设计,完全是立意于这个目的。我在想,也许阿顿和白莎会等我完成前五十课的练习(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会再度现身。一个月左右过去了,我的信心开始动摇,不敢确定我的朋友真的会重返此地,毕竟,在我心目中,我们已如至交一般了。只不过,当时我学得兴致高昂,我知道,不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或是什么事也没发生,我也都会继续与《奇迹课程》同行的。一天,我回到当初买《奇迹课程》的那个小书店, 向柜台 小姐打听这一带是否有《奇迹课程》的读书会。缅因州在美国算是比较沉寂的一州,几乎没有任何灵修活动由此发迹,然而她竟然还提供好几个电话号码,都是附近的奇迹学员为了结缘而留下的。我斟酌了几个,请求圣灵指引后,就开车到利兹镇( Leeds ),那儿离州政府奥古斯塔( Augusta )不远,我碰到一群人,高高兴兴地跟他们共修了一阵子。那位读书会召集人已经研习这部《课程》多年了,他借给我两本小册子,是《奇迹课程》唯一的补充教材,也是 J 兄传授及海伦笔录的。它们是<心理治疗 ― 目的,过程与行业>,以及<颂祷>。他还问我要不要听一些录音带,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这部课程。我瞄了录音带外盒一眼,上面写着「小我与宽恕」( The Ego and Forgiveness ),是肯尼斯的演讲。没想到白莎才刚推荐肯尼斯不久,就有人主动借我他的录音带,可真凑巧!我把它们带同来就搁置一旁,好一阵子也没去听。日复一日地,我逐渐明了<练习手册>导言里的提示:<练习手册>必须以<正文>的理论为基础才有意义。我清楚意识到,学员若不懂 J 兄在<正文>里解说的原则,极易误解那些练习,甚至会断章取义地帮自己旧有的信念撑腰。我们这些学生目前还无法正确地听见他的「声音」,《奇迹课程》也说过:「只有极少数的人听得到上主的声音。」 但我们经常听到学员在网络上宣称,圣灵指引他们说这个或做那个。我不想重蹈覆辙,因此,我不但要尽力了解《奇迹课程》的原则,而且一定要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出来。在此之前,我必须帮圣灵消除过去让我听不清上主之声的那些障碍。正当我快要放弃再次见到阿顿和白莎的希望时,某个下午,我在家看租来的录像带,正看到一对男女亲热的香艳镜头,阿顿和白莎再次出现了,霎时,我窘困至极,赶紧抓起遥控器关掉电视。这次的访谈由白莎开始。白莎:嗨,葛瑞,那是什么?好像挺有意思的。

葛瑞:嗯,那只是「二元关系」的一种实验。

白莎:实验?原来如此。

阿顿:我们很高兴看到你那么认真地阅读这部《课程》,还努力实践书中的观念,我们有意给你足够的时间练习。对了,忘了告诉你,我们十七次的访谈会延续好几年呢!

我们也很高兴看到你找到了一个读书会,你以后就会明白,读书会的目的不是让一群孤单的个体在有形的层面寻求慰藉,它是为了「宽恕」,你必须透过人际关系才能反照出自己的小我心态,才有机会练习宽恕。读书会和教会或世上任何组织一样,表面上好像有一堆老师及学生,其实只有一位老师,也只有一位学生。这个下午,我们要为你点明一些事情。你们美国人以为「上帝已死」的讯息首次是由一九七 O 年间的《时代杂志》刊登出来的;其实,早在一八八○年尼釆便已发表这个惊人之论了。这项宣言,十足道出小我的秘密心愿,把上主干掉,篡夺祂的宝座。但尼釆本人并不知道这是小我的秘密,他正值四十岁的英年,便精神崩溃了,而且,终其一生都不曾挣脱精神病的魔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及起源,许多人自认为找到了终极答案,因而形成林林总总的人生哲学;其实,究竟而言,只有一个已经脱离肉身的人,才有资格告诉你人类的真正起源。我并无意贬抑尼采,他跟世上所有的人一样,迟早会在上主之内找回自己的真实自性。我这样说,是为了印证《奇迹课程》的话:世界最怕听见的论调就是: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因此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身在何处,或是该如何看待世界或自己。

学到这一点,救恩就来临了,你的真实自性会告诉你关于自己的一切。

白莎:让我们先谈谈「你是什么」以及「你来自何处」吧!从而,你才好决定你要多快去到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我们要讲一个关于世界的小故事,是根据 J 兄那部《课程》的资料,要不然,你是永远记不得这件事的。别掉以轻心灵你该么幸自己有缘得知此事,若非 J 兄,这一真相会永远压在你的潜意识下面。即使你听懂了故事的原委,大部分的细节你仍然意识不到。我们下面要讲的,至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借着圣灵的帮助,找到一条路,穿越「遗忘的帐幔」,而回归你真正所属之地。

宇宙形成之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无法用象征的比喻方法来说明清楚的;而超越时空的浩瀚心灵领域,也不是任何文字所能描绘明白的。然而,我们仍会试着让你一窥所谓的「原罪」后面的内幕真相。我们可以告诉你,究竟是什么引爆了那开天辟地的「大爆炸」( the Big Bang )。没有一位科学家能够追溯「大爆炸」之前的事情,最多只能做一些推理猜测。其实,人们不但「可能」忆起宇宙的起源,也可以因之改变你们对那一件事的认知。然而,现在的你并无需记起宇宙之初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因为你只需宽恕现实生活中「象征」那一缘起的事件,当初构成天地之始的错误心念便即刻扭转过来了。此言不虚,你的救恩一向也操之于你当下此刻所做的决定。阿顿,你愿接着讲下去吗?阿顿:在无始之始,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只有永远的恒存,它始终存在,也永远存在,那就是唯一完美无瑕的一体觉性。这个一体性存在是如此完美庄严,在无限喜悦中推思至无穷,没有一物不在它的自我觉知之内,而它的唯一实相即是真神上主,也就是我们日后所谓的天堂。上主在创造中将自己的圆满生命延伸出去,我们称之为基督(自性),基督与上主之间既没有隔阂,也没有分别,两者全然等同。基督不是上主的一部分而已,它是那一整体的延伸;真爱必须分享,而真神的造化之内所共享的完美之爱,不是人类理性所能了解的。人类生命只有内在的基督(自性)那一部分才属于那一整体。如果勉强要分别上主与基督(自性)的话,唯一可能的分野即是上主创造了基督,祂是终极的创造者;基督并没有创造上主,也不曾创造出自己。只因他们的一体是如此圆满,些微的分别在天堂里根本就微不足道。上主把基督(自性)创造得与自己全然一样,分享祂的永恒之爱以及不可言喻的无尽喜悦。那种永恒无间的喜悦觉境,是彻底的抽象、亘古常新、永远不变,而且一体无别,与你目前所处身的现实世界全然不同。基督(自性)继续向外推思,不断创造,于是它的创造也成了那一体生命的延伸,和基督(自性)、上主同样地浑然一体。由此可见,基督(自性)与上主具有同样的创造力,只因它与上主一体不二。这种延伸也可称之为推思,既非向内,也非向外,因为在天堂里,根本没有时空的概念,一切都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推恩到最后,一切只是完美圣爱的无限分享,那是远远超乎你们所能理解的。后来,好像出了一些状况(就像做梦一般,它并非真正发生,只是彷佛发生了),在那一剎那、无足轻重的千万分之一秒,基督(自性)里某一层面出现了一个念头,那是上主本来没有的。有一点像是「万一如何如何……」之念,它原是因天真无邪的遐想而起的一个疑问,不幸的是,却引出了一个看起来无比严重的答复。如果用人间的语言来表达这个疑问,那就是:「万一我能在上主之外自行发展,不知会怎样?」这好比一个天真的孩子在玩火柴,结果把整楝房子给烧了。若非你当初那么无端多事地自找答案的话,你现在的日子会好过多了。你那原本纯洁无罪的心灵一旦生起无谓的疑问,立刻就被恐惧所攫获了;然后,你在情势所迫之下,一个荒谬又冷酷的防卫系统便顺势而生了。由于你那个想法并非上主固有之念,所以祂不作答复;因他一答复,便等于赋予那念头某种真实性了。如果上主在完美的一体性之外还知道其它状况的话,那祂的一体性岂称得上圆满?而你也没有一个完美的天堂供你回归了。你迟早会晤出,自己其实根本不曾离开过天堂,你仍在那里,你只是进人了噩梦般的幻境而已。你既然只是在梦中流浪,永恒一体的上主及基督(自性)当然如同过去那样分毫无损,而且屹立不摇,始终不受《奇迹课程》所谓的「小小的疯狂一念」(即分裂的一念)所影响。在这个恍兮惚兮,好像真实存在于宇宙一瞬的个体生命内(不论你把这些个体生命想象得多么美妙,它仍然只代表了一种「分裂体」而已),基督(自性)的某一层面如今经验到另一种幻觉,也就是二元的经验。于是,你在原本的「一」之外,经验到「二」。然而,天堂里只有完美的一体存在,此外别无他物。那是非二元、非二体的境界,它仍是一切之实相,除了那个「一」以外,全然没有任何他物存在。如今,你所经验到的却大异于此,好像除了上主那唯一的真神以外,还有其它东西存在,那就是二元的幻境。你眼前所见到的多元世界,乃至于无量众生,其实都只是象征那分裂境界的聚沬而已。虽然你还保有若干创造之意,但不知借助上主的能力,你又岂能创造?难怪你自己妄造的那一切最后都注定要一一坍塌。每当一个婴儿来到人间,不过是重新上演一次它自认为脱离了上主完美境界的经验。原本在寂静涅盘里,无忧无虞,一无所缺;剎那间,那婴儿发现自己掉到一个活似地狱般的虚幻现实里。你们也许把新生儿的诞生视为一个奇迹,奇怪的是,婴儿本人可不是满脸笑容地来到人间的。葛瑞:他们拳打脚踢、大哭大叫地来到人间。

阿顿:是的,心灵再度进入分裂的幻境里,这跟人类陷入昏睡没有两样,都只是一个无聊的噩梦,因为任何天堂之外的经验,都成了天堂反面的象征,自然显示出与天堂相反的特质。我们以后才会深入这一主题,在此我们得先为你解释清楚,你是如何从自以为分裂的「心灵境界」演变成一个个婴儿形体相继诞生的「娑婆世界」的;而且,为什么你们会那么执着它,把它搞得像真的一样。葛瑞:一定是我们深信自己所经验到的世界是真实不虚的。

阿顿:不错。因此需要有人告诉你如何走出这个现实经历,你那个无意识的心灵就像在方向盘上面打盹的人,根本不懂出离之道。然而,你迟早会在宇宙的某一剎那清醒过来的。因为代表上主及天堂之声(我们称为圣)依旧在你内,随时提醒你一切的真相,并呼唤着你回家。你对自己的真相具有永不磨灭、也永不失落的记忆,因此,你迟早会觉醒于天堂的实相,这是你的宿命。你若在梦里尽做些不明智的决定,确实会延误你忆起真相的机会,至少在假相世界里是如此的,而你这一路走来,也的确做尽了不明智的决定。你原有能力去选择上主的记忆与能力的,然而,你也能够做更多算他的选择;你只要诚实地自省一下,便不难发现,你通常都在作「其它的选择」,与你心灵当初所做的分裂选择如出一辙。它在惊慌忍惧与迷失中做了一连串不明智的抉择,结果让你沦落到今日的地步。你至今仍不明白心灵的惊人能力,也不明白你仍有机会作出另一抉择来结束这个分裂幻境。这事随时都可能发生,我并不是说这对你目前来讲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我只是说,只要有人拉你一把,这事并非你想象中那么困难。不要忘了,你若真的愿意接受上主的助手圣灵的协助,就必须先信任上主才行;但除非你真正看清,是你自己而不是祂害你沦落至此的,否则你怎么可能信任祂?又除非你彻底了解这个世界并非真实的,你经历的一切都是梦中幻境,否则,你一定会对自己的一生充满罪恶感。我并不是说,你不必对自己在幻境里的行为负责,我只是再三强调,你必项先了解事情的真相,「真宽恕」才可能在你的生活里发生效用。这正是圣灵最能帮助你的地方。上主不可能创造这个世界的,因它根本不符合上主的本质,祂不可能这般无情的,正如 J 兄所说:

如果这便是真实的世界,上主确实不仁。因为没有一个父亲可能要求自己的孩子为得救而付出这种代价,还能被视为有爱心的。

幸好,这不是真实的世界,上主也不是残酷无情的。因此我们才向你们这群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反复解说,所有跟天堂完美一体境界相反的种种现象,以及分裂之后宛如真实发生的一切事情,根本与上主无关。分裂的观念,还有你在分裂中所作的种种决定,上主毫不在意,因为梦中不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会带来任何后果,只因它们根本不曾真正发生过。虽然那些事情对你来讲,不只显得真实,往往还严重万分,其实你的宇宙仍然不过是一个无谓的妄念与造作而己,而宇宙中所谓的能量也不过是你们投射出来的念头。就如同我们已经解释过的,物质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绝非上主的真实力量;而极尽你心智能耐所及的,充其量,不过是分裂再分裂的幻境而已,你们居然还挖空心思去赞美那些分裂的结果。不管如何,你其实仍安安稳稳地活在天堂里(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谈到),正因为你所见的一切均非真实,即使你梦到自己受伤,甚至身亡;事实上,你仍能随时觉醒过来,继续以前你在天堂里完美一体的生活。只是你的心灵亟需修炼,好让圣灵做主,不再受制于小我的想法。你还需要培养一些功夫,才能作出符合圣灵思想体系的决定,不再依赖自己一向的思想模式。为此,我们不能不明白指出《奇迹课程》跟其他灵修体系(包括史前文化、古埃及文明,到老子、印度教、祆教、旧约、可兰经、新约,以及其他非二元的思想体系)之间的区别,它们其实全属于二元论的思想体系,都不外乎尊奉某个神明为造物主───那造物主通常会创造出与自身截然不同之物,然后再与之交流。如今已到了二+一世纪,市面上有一本相当畅销的新时代书籍竟然还把上主说成祂创造了恐惧!错得实在离谱,正因如此,我们才会不厌其烦地指出这一错误的严重性:上主不曾造出任何与完美一体的天堂相反之物。 J 兄在《奇迹课程》一开始便把那些不能反映出圣灵思想体系之物,作了这样的区分:除此之外,全是你自己的梦魇,并不存在。

后来又说道:

你与上主安居天乡,只是梦到被放逐而已;而觉醒于实相,对你绝非难事。

这两句都属于一体论的观点,这类观点能帮你省下千百万劫的时光。《奇迹课程》还有上千句类似的说法,之所以如此再三重申,就是担心只讲一次你听不懂。你看,事实就摆在眼前,绝大多数的学员,即使听了几千遍,仍然听不进去。葛瑞:会不会是因为人们下意识害怕这类讯息?

白沙:没错,并非由于你们智力不足,而是因为潜意识里有太多的抗拒。我们要你帮忙传布这类不讨人喜的讯息,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面对这个问题。

葛端,这个不讨喜的任务,总得有人去做,我们不是派你去批判或攻击其它教师,或与人争辩,因为宽恕与争辩是无法并存的,请记住,你应永远以宽恕作为你的正道。然而,人间也不能光靠一些甜言蜜语,等你开始写书时,我们不希望你一味附和别人的说法,你只需强调这部课程的自修性质,人们自然会去深入研读,如此一来,书中的观念自然就能传达出去。你在编写时,无需有所顾忌或保留;众所周知之事,也不劳你去重复。你若真的有心帮我们传布讯息,唯一条件就是乐于宣说一些人们虽以接受的学说。然而,我们敢向你保证,只要你肯忠实地传布讯息,等到我们最后向你告别时,必然会有积极而光明的结果。你也会渐渐了解「结合」的真意,那是心灵的结合,超乎形象的,与外在形体的分合聚散无关。葛瑞:你这样强调二元论与一体论的差别,而且如此郑重推荐《奇迹课程》的真正教诲,想必有你的一番深意。

白莎:是的,只因这直接关系到心灵以及「真宽恕」的运作法则。葛瑞,你们必须了解,这部课程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推理能力真的不值几文钱。《奇迹课程》的精髓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应付现实生活的问题和外界的挑战。日后,你跟 J 兄或圣灵一起发挥「真宽恕」时,一定会带给你真实的喜悦平安,以及通往天堂的福乐。葛瑞:好吧!希望你别嫌我的反问太愚昧,但我必须确认一下自己的了解是否正确。你是说,《奇迹课程》的学说是地道的一体论,它声称,在你眼中虽有两种世界: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但只有神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它与人的虚幻世界毫无交集之处,只有一位圣灵在此引领我们回家。《奇迹课程》所谓「上主为祂的儿女哭泣」这类说法,只是象征性的比喻,不过表达出圣灵希望我们选择聆听祂的声音,而非小我的声音,是吗?白莎:说得好,葛瑞,你一点也不笨,虽然小我老想把你耍弄得笨-点;小我的世界本身即是愚昧至极的点子,因它原本就出自一个愚不可及的决定。

你刚才说的,有一点非常重要,它点出了人们应该看待这部课程的方式,然而,你若听信当代大多数读者所描述或教导的,并不足以了解《奇迹课程》。连海伦在笔录《课程》的前后七年间,以及完成此书后的整整八年中,包括她最亲近的朋友肯尼斯,都始料未及还有其他诠释这一课程的方式!才不过几年的光景,这部《课程》会被扭曲到这种地步,简直不可思议。对了,葛瑞,你该去听听肯尼斯的录音带了。所以,让我们继续进行来此的任务,为你澄清这部《课程》是怎么解释「创造论」的,更正确地说,你们是如何打造出这个娑婆世界和芸芸众生的。

阿顿:我们一开始便已指出,基督心中的某一层面………。

葛瑞:打个岔,我们的书中是否应把基督的「心」( mind )大写?

阿顿:先别操心那些细节,《奇迹课程》提到基督(自性)之心时,是用大写字,但我们在此说的,属分裂之境,你可以大写,也无妨小写。你已经开始写我们的书了吗?

葛瑞:还没呢!我还在思考书名。

阿顿:有何灵感?

葛瑞:目前为止,大概还在 Love Is Letting Go Of Beer 以及 A Return To Beer 两者之间斟酌。 [ 译者注:当前引述《奇迹课程》观点最通俗的两本书: Love Is Letting Go Of Fear 以及 A Return To Love 。]阿顿:继续推敲下去,白莎提过,书名迟早会自动浮现的。

基督(自性)的某一层面好似打了一个小盹,梦到一个充满个体的分裂之境。当我们谈到时间观念时,还会详细解释「打了一个小盹」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那只是小我的一个花招而已。至于「个体性」,那是你们最引以为傲之物了,在斗大的生存空间里,呼风唤雨。你很快就会认清,那个无聊花招是从何而起的。现在,我们的故事已经讲到你开始产生意识的最初一刻了,而你对「意识」的重视,又是另一个敝帚自珍的典型反应。若想拥有「个别意识」,你必须先有「分裂」才行,你不可能只有其一,而无其二的;你需要另一物,才可能意识到它的存在,这是构成心灵分裂之始。这一点《奇迹课程》可说是铁口直断:意识,也就是知见层次,是天人分裂之后在心灵内所形成的第一道痕,它把心灵变成认知的主体,而非创造的主体。正确的说,意识属于小我的领域。

在这之前它曾说过

在分裂带来各种程度、角度、间隔等观念以前,知见并不存在。灵性则没有层次之分,所有的冲突都是出自这种层次观念。

为此,我们先前才会提醒你,能量不是灵性;唯独灵比方是你那不变的生命真相,能量不只会变化,还测量得出,充分表示它属于知见世界的领域。 J 兄又说:

知见免不了涉及心灵的某种妄作,因为它将心灵导向怀疑不定之境。

天堂之内,绝无「不定性」,因为在那儿,一是一切,然而在这里,你们却营造出种种不同的身分,一生下来就活在各种特殊关系中,先是与你们的母亲,然后,与父亲。

葛瑞:你这么说,让我有些坐立不安。

阿顿:我们来此的目的原是让你心安,但在过程中,难免会引发不安。你又为何不安了,老弟?

葛瑞:我十分怀念我的父母,也很珍惜跟他们朝夕相处的那段记忆,想到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幻觉,这令我感到难以忍受。

白沙:这是情有可原的。父母、配偶、孩子都是你们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根据《奇迹课程》的说法,世间所有的关系都会导向特殊关系。

我们讲到后面时,还会深入这个问题,并且谈一谈你们最不甘放弃的身分认同,不论是你的身分或是别人的身分。别忘了, J 兄跟你一样爱他的父母,石匠约瑟以及 Sepphoris 的马利亚;但他也能同等地爱其他的人。「特殊的爱」常有限定的目标,唯有圣灵之爱,才能普及众生。葛瑞:我一直以为约瑟是木匠?

白沙:不是。但这并无关紧要,即使他是无业游民, J 兄对他的爱也不会减少分毫;也许他身边那一伙人会有不同的观感, J 兄不会,他对任何人的爱都是无条件的。

葛瑞:那么他也一样爱圣保罗宗徒啰?虽然保罗宣扬的根本是他自己的一套神学。

白沙:当然啦! J 兄对保罗的爱和对我们其它人的爱至今也无不同。犹记得有一回我在安息( Parthi a,今日伊朗附近)宣讲,听众老是想挑起神学辩论,我向他们直说了, J 兄一点都不重视神学,他只重视真理。真理即是上主之爱,那也是 J 兄的存在本质。如果你真的是爱,而不是一个人,你怎么可能只爱这人而不爱那人?那是不可能的,若是如此,你就不可能是爱了,对不?

J 兄确实爱他的父母,你也该如此,但他不会将父母或他人的看法框在那一具虚的妄形体内。他知这自己真正的家乡,故也知道他们来自何处,都在耶和华之内。

葛瑞:在哪儿?

白沙: Yahwe h,Eloi, Go d,Adonai,Elohim,Ky rio s,都是那个「神圣境界」的别称,一切语言文字,或一切神学,一面对上主,全都沈寂无声了。没有人会带着《圣经》或《奇迹课程》上天堂的,这部《课程》也只是一个工具罢了,它像个梯子,让你攀登而上,抵达目的地以后,就可以把它搁置一边了,因你不再需要它了。阿顿:顺便说明一下,我们先前提到「特殊的爱」。人间的特殊关系有两种:「特殊的爱」和「特殊的恨」,日后我们还会深入解释这两种关系以及它们背后同样的企图。此刻,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吧。我们已经讲到了心灵的第一层分裂,随之而来的,就是「意识」的形成。而且,这也是你所作的第一个意识性的选择。在此之前,你没有什么好选的,如今面讨分裂之念,你开始有了两种响应的可能。我们已经说过,自认为分裂的心灵,会不断地「分」下去,这正是分裂之境的最佳写照;但不论怎么分裂,所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分裂方式,都不过是最初几道分裂的象征而已。你一旦了解了第一层分裂,便会明白,所有的分裂全是同一回事,虽然外表看起来好像各有特色。你必须记住,自第一层分裂之后,天堂便沦为一种记忆了。葛瑞: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阿顿:在上主的境界里,没有「意识」这种东西,然而,你经验到的却全然不同,还自以为拥有个的意识。要知道,心灵每分裂一次,新的分裂状态就变成它的现实,而它先前的存在状态便被否定及遗忘了,心理学称之为「压抑」。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此处所讨论的,其规模之大,层次之深,远远超过人类现有的觉知能力,但它们的内在结构动力则是一样的,全都压抑成潜意识了。顺便在此一提,潜意识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心灵的一种设计。被否定而压抑下去之物,仍有被忆起的可能,但须要外在的助力,否则,你不可能忆起那些已被你剔除到记忆以外的事。

还有,我们口中所说的「你」,并不是指已具人身的这个你,《奇迹课程》也是如此。虽然你认为一切的决定都是你在此地所作的,其实,它们不是你在此地作出来的,因为你根本不在此地。言归正传,这个新出现的个体表相,就要作出它的第一个抉择了。此时,只有两种选择(究竟说来,人间也只有这两种选择),于是,心灵的第二层分裂开始了。你开始有了「正念之心」与「妄念之心」,两者分别代表了你对那「小小疯狂之念」的不同答复或不同选择。一个选择是忆起你与上主同在的真实家乡,《奇迹课程》用「圣灵」作为这一选择的象征,另一选择即是依附在与上主分裂的念头上,也就是追求个体性的选择,《奇迹课程》用「小我」来象征它。 J 兄在《课程》里不能不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描绘圣灵和小我,把它们形容得像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实体似的,为此,他在书中特别澄清过:小我不过是你对自己的一种信念而已。

对 J 兄而言,这部课程毋宁是艺术作品,而非科学论文。它由不同层面勾勒出完整的图像,你该给他一张艺术家执照才对。《奇迹课程》大部分都是以莎士比亚的抑扬格诗体呈现的。你知道原因吗?葛瑞:我哪会知道!

阿顿:那不只是为了文辞的优美,它真正的用意,是在使你阅读时不得不放慢速度,反复吟哦,细细体会,可以说,它是为了接引真正有心长期研读的学员而写的。这不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课程,我们先前也提醒过,不要期待它「一炮而红」。言归正传,你的心有了两种选择的可能,至此,我们总算来到分裂幻境的门坎了。本来,你只需记起自己的生命真相,凭此记忆就能当下解决分裂之境与救赎原则这个一体两面的问题。《奇迹课程》对圣灵作了这番描写:祂随着天人分裂而进入了世界,作为保护,同时启示了救赎原则。

众所周知,《奇迹课程》在许多专有名词上都赋予了自己的新意,包括「救赎」一词。根据<正文>的解说,救赎就是圣灵一以贯之的教诲:

祂要你将整颗心回归上主,因为它从未离开过祂。既然它从未离开过祂,你只须认出这一真相,就已回归了。总之,全面觉于救赎的临在,就等于承认分裂从未真正发生过。

不妨假想一下,我们若是故事里的人物,选择了圣灵的诠释来答复分裂的念头,而不去听从小我的那一套,你这小小的梦境早就结束了。不幸,小我提出另一套居心叵测却具有致命吸引力的答复:你若接受分裂,便能在上主之外得到一个既重要又独特的个别身分。 J 兄在<正文>中是这样说的:小我必会设法奖励你维系这种信念。它所有的奖励,不过给你一个暂时的存在感,以它的开始为开始,以它的结束为结束。它告诉你这一生便是你的存在,因为那正是它自己的一生。

当然,你丝毫觉察不到自己已经一步一步落入小我的陷阱里,迷迷糊糊地选择了小我,因这对你而言算是一个全新的经验。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决定与小我同路,想尝试一下「特别」与「独立」的生活是何等滋味。如此一来,开始了心灵的第三层分裂。葛瑞:当你说「你」时,是指人类的共同体吗?

阿顿:是的,我无意贬抑你们的人格,而是试图帮人们为自己的心灵能力负起责任来。连 J 兄也属于那一生命共同体,只是他不像我们这么执迷不悟地把分裂之境当真,正因如此,他才会比我们先一步觉醒过来。葛瑞:是否可以这样说:心灵第一层分裂产生了意识,从此我可以把自己「想成」存在于上主之外,纵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我们夜间做梦,其实身体仍躺在床上,自己却看不见这一事实。在你所说的分裂梦境里,只有这个梦对我们显得最为真实,天堂已被遗忘了,而我所经历、所反应的一切,都是梦中幻影而己,完全意识不到自己身在何处了。到了第二层分裂,我们的处境出现了两种诠释的方式,一是圣灵,那才是真正的我,即我的自性;另一是小我,它导向分裂之境和个体性自我,至此,心灵已分裂为两部分了。我猜,当我选择小我之后,便导致了第三层分裂,是吗?阿顿:对。但请记住,你一旦作选择,那一层面的现实就变成你的新存在状态,旧的存在状态便被遗忘了,被你彻底地封锁在心底。

自你选择了小我,第三层分裂便开始了。圣灵成了残存的记忆,如今,你完全与小我认同了。幸好,因着上主的恩典,你的存在是「全像式的」( holographic ),即使心灵看起来好像是分裂了,但每一部分仍然拥有整体的特质,所以,你不可能彻底失落的。每一颗心灵中仍能看到小我与圣灵的踪迹,只是圣灵的声音已经被小我的声音掩盖住,因你自愿聆听小我之故,你的生命真相也从此被排挤到觉识之外。我们以前说过,你可能遗忘真理,但它并未消失,只是藏在你的心底而己。白沙:老弟,心灵的伟大远远超乎你的想象。我们目前所谈论的,仍属于形上层面。你好似在茶壶里兴风作浪,选这选那,打造出了一个娑婆世界,你的后续决定更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你。从此,你不但意识不到自己原有的心灵能力,而且还名副其实地活成了一个丧「心」病狂的人,困在一具身体模型里。葛瑞:这好像响应了一个古老的哲学难题:如果真神是全能的,祂能否造出一个自己扛不动的大石头?

阿顿:答案是不能,其实,这是在答复上主本质的问题。

葛瑞:为什么?

阿顿:因为祂不是一个白痴。

葛瑞:难道我是个白痴吗?

阿顿:不,但你在作个愚痴的梦,如今你已经快要醒过来了。回到我们的故事吧!先听一下《奇迹课程》怎么描写你当初打造幻相来取代真相的那一刻:

然而,你尚不明白这错误所涵盖的范围及程度。它涵盖之广,简直不可思议,整个非实相的世界必会由此生出。除此之外,它还可能生出什么来?你若定睛看一下,仅仅它支离破碎的一面,就够可怕了。但是,你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足以显示出那原始错误的遗害之深,它好似已将你驱出天堂之门,将真知粉碎为互不相关、毫为意义的琐碎知见,使你不得不继续进行替换,不断取代。葛瑞:嗯……,这说法岂不是跟<创世记>的故事一样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吗?上主也应该为祂的行为负一点责任吧!我是说,如果一切如此完美,基督(自性)的某一层面怎会异想天开地要与上主分开?阿顿:首先,如果根据<创世纪>的描述,上主好像应该为你们的世界负责,你是一切之果而非一切之因,但根据《奇迹课程》的说法,你必须为自己的世界负责,你不是世界的受害者。上主与基瞥(自性)仍然圆满无缺,天堂亦然,只有自认为活在世上的你,才需要学习聆听圣灵的声音,好由梦中觉醒过来。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你的第二个问题,它是一个疑问吗?或者你只是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你话中显示,你与上主真的分裂了。除非你相信你们已经分裂了,否则你岂会质疑分裂怎么可能发生?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了,这也是救赎的首要原则:「分裂不曾发生过。」接着,你问:基督(自性)当初怎会选择小我?我们也已说过,并非基督(自性)选择小我,而是一种虚幻的意识好似作了这一选择。你接着又问:心灵怎么可能作出这么愚蠢的选择?而此时此地的你不也正在作此选择吗?葛瑞:你得理不饶人,知道吗?

阿顿:这纯粹是为了教学效果,葛端,我们是爱你的。你要知道,在小我的思想框架内,这类问题是不可能得到一个令你的理性全然满意的答复的。《奇迹课程》又说了:

小我的声音是一种错觉妄想。你不可能指望它自己承认「我不是真的」。然而,没有人要求你独自驱逐你的错觉妄想。

总有一天,因缘成熟,你会在理性之外,也就是小我的思想体系之外获得解答的,你会在自己的内心里,经验到你仍安居于上主的家中。这一经验足以修正那让你沦落他乡的错误知见。 J 兄这样说:灵性却能帮你了知永恒不变以及屹立不摇的实存境界,与上述的暂存感正好相反。凡是有过这类启示经验的人,再也不可能完全信赖小我了。它微不足道的礼物怎能与上主辉煌的恩赐相提并论?我们日后还会进一步解释「启示」的真正意义,它跟一般人心目中的启示观点是大异其趣的。

葛瑞:让我再确认一下自己究竟听懂了没有。这就像我晚上由梦中醒来,看到自己根本没有离床一步;当我由于人分裂的噩梦觉醒时,也会看到自己从未离开天堂一步。

阿顿:是的。但不是用肉眼去看;可以说,那是一种「觉」。至于「意识」这个字眼,它本身则暗含了分裂的意味,属于小我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奇迹课程》不用这一词来形容悟境,而采用比较抽象的觉识或觉性( awareness )。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讲到。葛瑞:《奇迹课程》导言里说:

它旨在清除所有妨碍你体验到爱的障碍;爱是你与生俱来的禀赋。

阿顿:一点也没错。在我们带你登上回家的天梯以前,我们必须先交代一下,你当初是怎么爬下天梯的。你看,当前的世界好比一头栽入粪坑里寻找光明一样,然而,葛瑞,你在那儿怎么可能找得到光明?你们当初选择了小我,而非圣灵,导致心灵第三层分裂,使上主之音不复可闻;在这同时,小我乘胜追击,献上它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于是乎,问题愈演愈烈,最后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葛瑞:阿顿,抱歉,容我先打个岔,否则我无法专心听下去。

阿顿:我明白,快说吧!否则我们要搬出狗头铡伺候了。

葛瑞:我的记性算是挺好的了,但我没有把握能把这些对话记得翔翔实实,足够来写出一本书……。

白莎:我们明白,葛瑞,自从第二次访谈开始,你就一直在用录音的方式。我们曾建议你,不要用录音带来向别人证明我们的真实性,可却没说你不该为了写书的需要而录音。我们彼此都心照不宣,在你问是否可以录音以前,你其实已经开始录了。不是吗?你放心灵凡是愿意追随圣灵慧见的人,不会故意找人的碴的。我们很了解你需要证明我们的来访是千真万确的事,至少像人间其它事件一般真实,表示你并没有发疯。你事后重听录音带时,也确实会听到我们的声音,所有这些,全都不足为奇。日后,我们自会向你解释关于我们的形体与声音背后的真相,也会顺便为你澄清一下圣母玛利亚和天使显现的意义。阿顿:你真的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每次一进这房间,就打开你那无聊的「声控式录音设备」,以防我们突如其来地出现?葛瑞,说真的,从现在起,等我们来到时,你再打开录音设备也不迟。葛瑞:由于你们一直没作声,我猜你们并不介意我录音,但我今天还是忍不住想跟你们确认一下。这样好了,等书完成以后,我就毁掉这些录音带,如何?这样,我便不会忍不住有其他非分之想。白莎:你有权处理自己的东西,不过你这个提议很不错。反正录音的效果不太清晰,录音公司也不会要的。销毁它们,会为你将来省下不少麻烦与是非。

阿顿:言归正传。你选择了小我,且与它认同了。第一层分裂,使你与上主的完美一体境界沦为一种记忆;第二层分裂,心灵一分为二;第三层分裂,圣灵的存在也沦为一种记忆。小我如今占据了你整个意识,你仰赖它为你盘算自己的处境,它给你的讯息是:「老兄,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并且给了你一堆理由,这些理由听来都冠冕堂皇,又合乎逻辑,对你惊惶失措的心灵颇具说服力。「你难道看不出自己干的好事?」小我在我们的形上故事里这样警告你:「你把自己跟上主分裂了,你可惨了,这可是滔天大罪呢!你好似不屑地把祂在伊甸园赐你的一切掷回她脸上说:『鬼才需要你呢!』你这样冒犯了祂,你死定了!你哪有跟祂抗衡的余地,祂是如此神圣不可侵犯,你又算什么!如今,一切都毁在你手里了,你真是罪孽深重,如果还不溜之大吉,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听了小我的警告,你对自己说:「天哪,我闯下大祸了,你说的没错,我冒犯了天堂,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但我能逃往何处呢?我该如何是好呢?就算我能及时逃命,也无处藏身,岂有任何地方躲得开上主的眼目!」「这话也不尽然。」小我答道:「我有一个好主意,让我帮助你,我是你的朋友。我愿陪你躲到一个地方去,在那儿,你可以自己当家作主,再也无须看祂的脸色了,你甚至永远都看不到祂,那个地方连祂都进不去。」「真的?」你答道:「听起来妙极了,我们快动身罢!」

「好啊!」小我说:「不过,以后你凡事都必须照我的意思行事。」

白沙:小我说的有关上主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因为小我的心态与 罗马暴君卡利古拉( Caligula )一样丧心病狂。上主除了爱以外,祂还可能怎样?在这方面,你必须多了解心灵是如何运作的。基于心灵的天赋能力,你不能不为信念的力量而叹为观止,只有在你的信念里,你才可能与上主分裂,而且因为你把这事看得这么严重,无形中,就赋予了这幻相极大的力量与现实。因此,《奇迹课程》说:由幻觉中解脱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相信它那一套。

你也该明白,正由于你执意要当一个能知能见的「观者」,二元对立的客体世界才会凭空冒出来;而你的一切所知所见,它们的特质必然与你窃以为已经逃离的天堂处处相反;要知道,你逃离的天堂自有它的特质,与你眼前现实世界的另一套特质大相径庭。天堂虽然非人间言词所能形容,但仍可描绘一下它的特质。它是完美、无相、不变、抽象、永恒、纯净、完整、富裕以及无所不包的爱。它是实相,它是生命;上主与基督(自性),还有基督创造出来的一切,都是一个圆满的生命,此外,没有其它的存在。这是上主的旨意,也是天父的真知境界。那种圆满一体的悟境,可说是「言语道断」的;但我敢向你保证,你只需略略瞥见个一鳞半爪,便知道那不是你在世间熟悉的任何经验所能比拟的。至于你眼前可知可见的世界,与天堂正好相反,本质全然相异。请记住,我们在此所谈论的,仍属于形上层次。知见领域的特质包括了个体性、形象、特点、变化、时间、分立、幻觉、希望、匮乏以及死亡。这正是<创世纪>第二章十六、十七节说的 :「神吩咐他说: 『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一段话,其实是由作者的潜意识所反映出来的想法,因为在他所处身的世界,是善恶对立的;而这幻相世界既然蕴含着天堂的反面特质,那么死亡便成了人类势在难逃的结局。《奇迹课程》从导言开始便不断以各种方式强调「凡是无所不容之物是不可能有对立的」这个实相之理,现在,你开始明白这句话的含意了吧! l葛瑞:嗯,我想我逐渐明了这一句话的深奥了。我那位原名基督的艺术大师何时才会从昏迷状态苏醒过来,让我返回原始造化的喜悦中呢?

白沙:快讲到了,我们还没解释你是怎么「坠落红尘」的呢!

自从小我计诱你活成一个分立的个体之后,这分裂的信念开始对你造成严重的困扰。如今,上主活像是你身外之物,你所有的经验也都证实你确实与上主分开了,这个困扰虽然深埋在潜意识中,却一直啃噬着你的心灵直到今日。其实,你心灵本有的一切能力如今都挤压到潜意识里了,就像冰山的绝大部分都沉在水面之下那般。葛瑞,只要你还相信这个物质宇宙,那你所见到的一切,都会不断在潜意识中提醒你:你果真犯了与上主分裂的大罪。你以后便会看出这个问题的关键性。阿顿:让我们再回到你妄造的小小世界去。你心内的小我之音所说有关你的处境与上主的心态,全是捏造出来的。你听信了它的部分说法,只因为你太想成为一个具有个别意志的生命体──虽然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你既然已经把分裂之境和小我的声音当真了,再经过你分裂心念的诠释,它立即成了亵渎上主的大罪。犯了罪的人,必有罪恶感。即使在物质世界的层面,你不常意识到这个罪咎,但在形上层次,你随时感受到它。一旦认为自己是个有罪的孽子,你只好坐以待毙了。连你们世界上的心理学家都同意,内疚会让人下意识地索求惩罚。你若深思一下,这句话其实解释了不少世间的现象。在形上层次,你也是这样坚信不移:上主一定不会放过我的。

在天谴的阴影下,你认定未来的命运会比死亡还惨,这不可能不引发极深的恐惧;恐惧之深,超乎你的想象,于是你一直在逃,感觉上,好像已经窜逃了千百万劫。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开始解释为什么你的心灵当初需要营造出这个宇宙、世界以及这一具身体了。其实,它们是同步出现的,只有在你们梦境的直线时间观念下,芸芸众生才会显得像是各自陆续形成的。世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背后的缘由何在,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灵修学派能解释得如此清楚;而这缘由仍然操纵着今日的世界,那就是恐惧。不论是何种恐惧,最后一定能够溯源到你对上主的恐惧那里去。自以为分裂的心灵,原本超越时空之上,如今被恐惧瘫痪了,因为它认定了上主绝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小我开始怂恿你建立防卫系统。但它从不透露底细,原来,它所设计的防卫措施表面上是在维护你的个体性,实际却是为了确保小我本身的存活。试看一下个体性 (inpiduality )这个字最后四个音节,正好是二元性( duality ),这绝不只是语言学上的一种巧合而己。一直跟你互通款曲的小我,自称是你的朋友,佯装处处为你着想。你可记得我先前说的?小我一直在灌输你一个观念:上主正在追杀你,你必须赶紧逃到一个安全地带去;就这样,它牵引你进入这个「娑婆世界」。在小我眼中,「最佳防备乃是最上乘的攻击手腕」。防备与攻击其实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奇迹课程》解释过这两个观念是怎么互为表里的:小我是心灵内相信分裂的那一部分。上主的一部分与上主脱离关系以后,怎能不认为这是攻击上主?我们在前面谈过,主权的问题是基于篡夺上主能力的概念而来的。小我认定你确实干过那档事,因为小我认定它就是你。如果你与小我认同,必会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只要你一与小我相呼应,你就会产生内疚,而害怕受到惩罚。小我实际上就是那个充满恐惧的念头。纵然攻击上主这观念在心智健全的心灵中显得多么荒谬,但千万别忘了,小我的心智早已疯狂了。它代表一种出自错觉的思想体系,并且还为它发言。听信小我的声音,表示你相信人有攻击上主的可能,并相信你已扯去了上主的一部分。如此,势必会害怕自己受到外来的报复,由于这内疚如此严重剧烈,使人不得不投射出去。总而言之,你相信自己真的与上主分裂了,因为害怕上主的惩罚和报复,你不能不听从小我的建议,加强自卫措施,由此发展出一套思想体系。你认为自己确实犯了大罪,心中充满罪咎,上主必会前来索债,因此你终日忙着自卫,但又感到自己不堪一击,最后只好听从小我的主意,逃到一个上主永远找不到的幻境里。至此,你已经彻底迷失了,只好言听计从小我的建议,上主的旨意从此消声了。你追随小我的锦囊妙计,逃离生命的实相,忘却自己的本来面目,直到今日,你还活在这致命的恐惧中。

葛瑞:暂且打住,我有个小疑问。

阿顿:说吧!不过我已经打算观想一块胶布贴住你嘴巴了。

葛瑞:你引用了不少《奇迹课程》的话,而你以前交代过,一定要引用原文,将来你会帮我指出这些引文出处吧?

白莎:老实说,不会。我们要你自己去查出原文的出处。

葛瑞:嘿!《奇迹课程》全书将近一千三百页呢!那得花多大的功夫?我早已疏懒成性了。

白莎:把它当作一种研究吧!别方了,这讯息主要是为「你」而来的,你自己必须踏实地学,才可能传给别人。何况,那算什么功夫,等到你运用在生活里,那才是真正的功夫呢!我们早已提醒过你,尚未学会的东西,你怎么可能发挥出来?阿顿:让我们再继续下去吧!小我马上就挺身而出,帮你从这悲惨梦境寻找出路,于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人间闹剧即将上场了。你认定自己闯下了滔天大祸,心里备受悔恨和内疚的煎熬,迫不及待想要弃甲而逃。此时,你只好跟小我连手,运用心灵不可思议的力量营造幻境,自己化身为一位观者,不再是一个灵性的创造者。就这样,你把自己脱身的步骤一一具体形象化了。到了这一地步,你已经完全跟小我认同了,利用投射的方式,把分裂之念逐出心外。这办法真是高明,却虚幻至极,而你(至少是开始产生意识的那一部分的你)也跟着一起投射出去,这一剎那,就是你们所谓开天辟地的「大爆炸」,娑婆世界也于焉诞生。如今,你像是活在娑婆世界之「内」,丝毫不察自己其实已是地道的丧「心」病狂了。如今,你怕个要死的对头,上主,好似已不在你心中了,若非如此,你根本对祂毫无招架之力。上主一旦被你「驱逐出境」,其它的一切也连同流放到你外面去了,连所有问题的根源,包括那个罪咎感也被驱赶到外界(虽然我们早已强调过,根本没有什么「外面」存在)。你为了远离上主,打造出三千大千世界,充当你的藏身之处,这等「能耐」,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自此,娑婆世界本身成了最后的代罪羔羊。只要你和小我一路追「咎」下去,你没在心中的分裂问题及随之衍生的虚假问题,最后都能在自己「身外」找到问题的起因以及可以归咎之人。那一套「罪、咎、恐惧、攻击、自卫」的思想体系,如今发展到了新的层面,它为了保护你自以为分裂的心(今人称之为灵魂〕,开始向外发动攻势,但此回避潜意识的内疚与恐惧对你造成的威胁。你若想知道小我是多么百般回避心里的内疚,只需回顾一下《奇迹课程》的发展情况便可明白。尽管全书的主旨就是要治愈潜意识的内疚,但大部分的奇迹教师连提都不敢提内疚的问题。小我在它的神奇计谋上,可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造出了一具有形的身体(请奏乐表扬),然后,赋予了小我独家垄断权。从此,小我只准那些能够证实幻境存在之物进入觉识之中。然而,身体本身也是幻相的一部分,请它出面为你解说幻相的意义,无异于要求幻相来支持幻相。当然,小我是十分乐意答复你一切问题的。当初,为了要逃避内心的罪恶感以及对天谴的恐惧,你制造出种种的防卫措施,如今,借着宇宙、世界和身体的有形参与,娑婆世界更是顺理成章地,拥有了一个「有目共睹」的外形。

小我为了应付你潜意识中的罪、咎与恐惧,又想出另一绝招,即是投射到别人身上去!下回来访时,我们会解释这一思想体系是如何在世界呼风唤雨的。你在世上任何一个角落都不难看到小我思想体系的运作,无论是个人关系、人际关系,乃至于国际关系上;或是政治领域或任何专业领域内都一样,只要你有心去看,可以说俯拾皆是;然后你才会深深领会《奇迹课程》所言不虚。毕竟而言,我们对小我的剖析是讲给经得起挑战的人听的:小我真的不可爱,等我们把小我的真相一一道破后,就可以聊聊比较有趣的主题了。

等你真正看清小我思想体系的运作方式,我们才能继续教你如何帮助圣灵把小我的嚣张声势扭转过来,这会加速你的得救过程,让你早日切断生死轮回。

葛瑞:你是说,我因着潜意识里的内疚与恐惧,才会不断转世投射?。换句话说,内疚一旦获得治愈,心中不再埋藏恐惧时,我就不需要这一具身体、世界,甚至整个宇宙了?

阿顿:一语中的!我早知你不是一个笨蛋,我一直跟 J 兄讲,他就是不信!我在说笑。下次访谈之后,我们的会晤会愈来愈短,也会愈来愈轻松有趣的。

你若真想与 J 兄或圣灵合作,就必须明察秋毫,细细观照小我体系是如何操控你的生活。这一思想体系在娑婆世界运转了千百万劫,你们却习焉而不察,为此我才提醒你,好好地拜圣灵或 J 兄为师,跟他们一起面对这个问题。J 兄在《奇迹课程》中这样说:

一个人除非肯正视种种幻觉,否则就难以摆脱它的控制;因为不愿面对,正是对幻觉的一种保护。无需畏惧这些幻觉,因为它伤害不到你。此刻我们已经到了深察细究小我的思想体系的时刻了,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有足以驱散它的光明之灯;你既已明白自己并不想要它,表示你必已准备妥当,让表们以非常平静的心情进行此事,因为我们只是诚实地探讨真相而已。白莎:我们这回跟下回所谈的小我观念,必须带到真理(也就是 J 兄或圣灵)之中验证一下,然后再交托出去,换回救赎。自从你认为与上主分裂之后,这些观念一直深深埋在你潜意识下面,毫不自觉。但请务必记住,凡是你有意遗忘或压抑之物,只会加深你的害怕与不安,正因如此,你才一再逃避去面对这类事情,你内在的恐惧不断抵制你去看潜意识下面的东西。正如《奇迹课程》在<正文>中指出的:这种知道必然先存于解离作用(dissociation)之前,那么这一解离心态不过是存心遗忘的一个决定而已。那被遗忘之物就会显得十分可怕,只因解离心态乃是对真理的一种攻击。

<正文>又说了:

失落了自己的真实身分,你还可能平安吗?与之「解离」并不是解决的办法,那只是一种妄想症。患了妄想症的人会认为真相在攻击他们,故他们不愿认取真理,宁愿活于错觉中,也不愿认出真相。他们忖度真理既不是他们所愿,只好唯幻觉是从,因而阻碍了真知的来临。葛瑞:当你谈到身体,我会直接联想到人类的身体;但根据你的说法,我猜小我必然造出种种身体,包括了我的爱犬努比以及其他动物的身体在内。如果这一切真如你所说的,是同步发生的,那么进化也不过是一种幻觉或烟幕弹啰?白沙:恭喜你有这种见地。你们这一代人崇拜进化论,以为你们正在创造新的高等意识;你们对进化论的重视,几乎可以媲美你们对能量的热中。要知道,所谓进化,不过是小我一次性的大分裂,但在你们眼中却变成细胞一而再、再而三的分裂,然后身体和大脑也更为精密化、复杂化,令你们自己都惊叹不已。其实,所有的身体都是同一回事,都一样彻底虚幻不实。娑婆世界里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向你证实身体的真实性和独特性,藉此来巩固整个小我的思想体系,这就是为什么小我一直企图把世界拼凑得像是上主创造的,还一口咬定是祂在操控着你一生的遭遇,让你对祂永远都敬而远之。此后,小我不只开始掌起上主的职责,它还要你把身体灵性化,同时把 J 兄的形体价值视为崇高无比(其实,它在 J 兄眼中毫无意义)。尤有甚者,小我还煽动你把生活周遭的某物或某地灵性化,赋予形形色色的特殊价值,彼此论的高低,互别苗头,其结果,一切就变得愈来愈真实了。如果世界及世上一切有形之物都是上主的造化,那么你的存在必然也变得真实无比,这等于是为你的个体生命背书,帮你回避了生命的唯一问题。更重要的,它岔开了你的注意力,让你再也不去看那唯一问题的终极答复,即圣灵,而祂根本不活在世界内,只活在你心里。葛瑞:那么,心灵的第四次分裂便是娑婆世界的形成,它引发了开天辟地的那个「大爆炸」和分裂出去的无限碎片,一个复杂多元的世界由此而生。我一旦相信娑婆世界的真实性,就等于下意识地相信自己与上主分裂了,视自己为一个罪孽深重的杂种。阿顿:嗯,老弟,你可真会形容。是的,自从你梦见自己出生,一直到梦见自己死亡为止,你所经历的一切,以及这段期间你陆续编织的梦中之梦,充其量,也不过是那天人分裂观念的一种象征而已。天堂彷佛彻底破裂为无量无边的碎片,被天堂反面的特质所取代。但话说回来,宇宙的历史,包括它的过去和未来,其实都是小我自编的一部剧本,那个白痴不只会编故事,还喜欢歌功颂德,把分裂之剧演得惊天地而泣鬼神。葛瑞:但在世上,也有不少结合的现象啊!例如婚姻,那可不是分裂,嗯……至少那时还没分裂。

阿顿:你已经答复了自己的问题。在世上,死亡使分离成为一切注定的结局。问题不在于你是否会死,而是何时会死,怎么个死法而已。不论你如何努力,在形体层面,人是无法真正结合的,唯有心灵才有结合的可能,而且这种结合是永久性的。小我不让你正视心灵的事,它要你把一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身体上,把身体的经历视为你真实的一生。幸好,圣灵也有自己的一套剧本,你随时都可以转上祂的舞台。圣灵的剧本首尾一贯,绝无自相矛盾之处。正如《奇迹课程》所说:真理不会变化不定,它永远真实。

白沙:你一旦与 J 兄或圣灵开始练习宽恕(当然你也可以和其他的老师一起练习,我只是奉劝你千万别靠自己单打独斗),就会看出这部课程何等具体又实际。它从两个不同层次切入,就是我们前面所谈的形上层次,还有下回要谈的世界的层次。我们早已许诺过你,不会空谈理论而已,我们说过,知道世界是虚幻的,这还不够,若没有具体的「宽恕」,《奇迹课程》不过是一本优美却无用的文学作品,反而让小我多了一个辩论的游戏场所。 J 兄在《课程》最后的<词汇解析>中说得一针见血:这不是哲学理论课,也不强调遣词用字的精确性。它所关切的只是救赎,即修正知见。救赎之道乃是宽恕。

你会发现《奇迹课程》的宽恕有它独到之处,它是针对小我的特性而设计的,它不提倡打压的方式,而是透过「选择」的力量。只要你「选择」宽恕眼前任何事情,便会经验到心灵的平安和基督(自性)的力量。你若懂得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圣灵便能随着心灵运作的法则,将你领回天乡的。这虽非一蹴可成之事,但一路上你所经验到的「快乐梦境」,会让你看到这部《课程》已经在你身上发生效力了。目前为止,你还死守着小我的剧本,照本宣科地重复演出。你脱身的时候到了,换个剧本吧!它会领你回家的。你也许该开始动笔了,将我们的讯息传布出去,即使文法章句让你捻断胡茎,也别忘了在写作中找些乐趣。何不把我们的故事写成对话形式,这点子如何?如此,大部分的内容你都可以直接由录音带中取得,再加上你手中的笔记,已经绰绰有余了。如果你现在开始动手,等我们拜访结束时,这本书就差不多大功告成了。试一试吧!很好玩呢!葛瑞:好玩才怪!万一我家粉笔不够我鬼画符,怎么办!

白莎:我们可不想成为你的「有求必应公」,何不向 J 兄求助?

阿顿:顺便再提醒一下:小我诡计的得逞,就是让你误以为处在天人分裂的状态,因而深感内疚。请记住,即使你真的感到分裂或隔阂,也绝非是真的。等下回来访时,我们会谈小我如何为它的骗局而自圆其说的。在那之前,当你思考宇宙或世界的真实本质时,奉劝你对自己诚实一点。 J 兄很清楚人们的老毛病,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世界推崇得像是上主伟大的造化;我现在先举一个例子,让你知道 J 兄中如何描写世界这个「偶像」的:偶像是信念的产物,一撤去信念,偶像就「死」了。相信在全能之外还有一种能力,在无限之外还有某个地方,在永恒之上还有某种时间,这种怪异观念就是反基督。这些能力、地方及时间会化身为某种形式,这种观念构成了偶像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所有不可能的事都发生了。在此,原本不死的死了,涵容一切的整体失落了一些东西,超越时空之境沦为时间的奴隶。在此,不变的改变了,上主永远赐予一切有情生命的平安,也屈服于那无明乱世。有如天父一般圆满、无罪、慈爱的上主之子,也突然发起瞋心,受尽痛苦,最后归于死亡。葛瑞:这一段好像是圣诞节的讯息。

阿顿:你知道 J 兄在《课程》里对于圣诞节和复活节有相当美妙的提示。我希望你每天都能阅读一些<正文>,你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熏陶才能体会此书之奥妙,我很高兴你已经开始了。大部分的奇迹学员比较专注在<学员练习手册>与<教师指南>上面,当然,它们也很重要,只是,白莎先前也已指出这一弊病,除非在读书会里各自轮流读一段,否则他们很少会自行阅读<正文>。但要知道,忽略<正文>,等于忽略了《奇迹课程》的精髓。白莎:至于写书之事,我再给你最后两个建议,以后若非你提起,否则我们就不再叮嘱了。从现在起,这一部书乃是你和圣灵之间的事情,我要你养成跟祂合作的习惯;凡是与我们这一任务有关的,事无大小,都向他请示吧!我要说的两件事是:第一,别在我和阿顿身上浪费太多笔墨,而应把重点放在向人解释「他们也不是一具身体」上面;他们既然不是一具身体,那么我们幻化出来的人形更不值得你大事渲染。这本书不是为了介绍我们,而是在传布我们所说的内容。第二,如果你最后决定不写此书,也千万别感觉亏欠了我们什么似的,毕竟而言,这本书不是你的义务,那是圣灵的责任。现在我们要总结一下娑婆世界的本质了。我们之所以强调「本质」,而不说是世界本身,因为这个世界只是一场梦,不是真的。 J 兄在我的<多玛斯福音>第四十条简短地提到这一世界观:一株葡萄藤巳被种植在天父之外,因为它毫不强壮,一旦连根拔起,便一逝不返了。

他在 Nag Hammadi 版本第五十六条中也说:

任何人若看清了世界,他在世上只会看到死尸;凡是能够认出死尸的人,世界对他便没有任何价值了。

关于天堂的一切,可还记得第四十九条?

独自蒙受上天拣选的人是有福的,你必会寻得天国;因为你来自那儿,也会重返那儿。

这句话用「独自」来形容那一类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一个」我们,但绝不孤单,因为有圣灵陪伴。我们先前说过,他们之所以被拣选,纯粹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聆听圣灵;其余几句话已不说自明,跟我们这回所说的全都异曲同工。J 兄之所以赐给人类这部《奇迹课程》,是要告诉你回归天国之道。我们以前曾经解释过,两千年前的人类,了解程度有限,到了今天,世界虽然跟以前一样疯狂,至少它的学习能力已经提高一些了。葛瑞:我想,即使把基督教也算在内,这仍是空前未有的大事。

白莎:葛端,别再穷算基督教的旧账了,它只是以新的包装延续旧的教义而已。你只需读一读<罗马书>第一章,不难看出保罗为了政治性的理由,才为《旧约》的<利未经>第二十章背书的,藉此安抚一下雅各布和耶路撒冷派对他的不信任罢了。老弟,任何宗教组织都跟政治脱离不了关系的。再看一看《新约》的<启示录>,一样抄袭《旧约》的<但以理书>的形式。基督教除了提出上主之子为人类牺牲生命以及后来发展出的种种仪式,还有一点新意以外,基本上仍是新瓶子装旧酒而已。至于 J 兄本人,绝不是装着旧酒的新瓶子,《奇迹课程》也不是。一部自修性的课程不需要一个宗教组织,我们已说过了, J 兄也毫无建立宗教的兴致。阿顿:又到了我们该告辞的时候了。在我们下次来访之前,你不妨和圣灵一起仔细观察世界,借助 J 兄的高标准眼光,帮你在圣灵及小我的思想体系之间作正确的选择。正如《奇迹课程》所说:真实的你是如此崇高,凡是配不上上主的,也配不上你。你应按此标准来选择自己想要之物,不要接受任何你认为不配献给上主的东西。

葛瑞,我们得走了,请牢牢记住这点,不论何时,只要你有心选择以圣灵为师, J 兄一定与你同在;即使你自认为还未就绪, J 兄也会照样与你同在。他在<正文>中说过:

只要你有心肖似我,我就会助你一臂之力,因为我知道我们原是一样的。如果你存心与我不同,我只好等待,直到你改变心意为止。

说完,阿顿与白莎瞬间消失了踪影,留下我默默浸润在那一番谈话的余响里。我一边体会「自己并不存在于此」的道理,同时沈思世界形成的背后动机。我以往一直认为世界是长存不变的实体,自此,我对世界的看法彻底改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