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全文在线阅读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启发式加工:决策过程的量与质

关灯直达底部

前面列举了很多认知吝啬鬼常用的思维捷径以及陷阱,但我并不是说使用这些思维捷径是完全错误的。相反,心理学领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使用这类启发式加工是非常有效的[1]。启发式加工常常被用来指代类型一加工,这种加工速度快、自动发生、计算简单并且不会充分分析所有的可能性。因此,一种用来形容认知吝啬鬼的方式是:它大量地依赖启发式加工。

毫无疑问,我并没有否定启发式加工的作用。我所强调的是要警惕不分场合、随时随地使用启发式加工的危险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为设计的陷阱故意诱使认知吝啬鬼中圈套。如果过度依赖启发式加工,将失去个人的自主性。成为认知吝啬鬼会使得我们对广告推销毫无抵抗力。面对人为操控的环境,如果我们放弃了思考,那么,我们的行为将被那些开发出触发自动化思维模式倾向刺激的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的生活方向将被那些控制着符号化环境的人所引导。这使得启发式加工成为一把双刃剑。认知吝啬鬼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认知资源以备其他的任务使用,与此同时,当一个情境需要精确反应而不仅仅是一个快速、粗略的回应时,启发式加工未免太过概括笼统。

不宜使用启发式加工的情境也许并不算多,但这些情境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策略的重要性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计算它的使用数量所决定的。我们不能因为启发式加工在98%的情况下都可以得到一个足够接近的结果,就放弃对其做审慎的分析,因为剩下的2%可能是会扭转我们人生的关键事件。这一观点来自《货币》(Money Magazine)杂志对一位共同基金领域的领导者拉夫·瓦格纳所做的访谈。瓦格纳在访谈中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99%的事情,我将他们归于‘洗熨衣服类决策’,是指一些我们必须完成,并且没有机会比其他人完成得更好,且没有什么太大价值的事情。我们偶尔会做出一些给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事情,比如决定结婚、生子,或者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买了一只价值翻了20倍的股票。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是被为数不多的事情所掌控的。”

简而言之,我们在生活中做过数不清的决策,但真正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仅仅是决策总体中一个很小的集合而已。决定从事的职业领域,从事哪一份工作,与谁结婚,如何投资,定居在何处,如何置业,以及是否要孩子,当我们几十年后回看人生时,也许正是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全部。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的一生做过成千上万的决策,而这些支配我们一生的决定,大概只有二三十个。剩下的几千几万个决定,就是瓦格纳所说的“熨洗衣服类决策”。这二十几个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这些“非熨洗衣服类决策”通常是很特别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会致使启发式加工毫无用武之地,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这些数量很少、不经常发生的事情使得潜意识的内隐学习机制没有机会学习到用于启发式加工的信息。第二,如果这些事情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从进化角度来说,没有太多加工此类信息的经验,因此,不会有具有进化适应性的潜意识模块来帮助我们加工相关信息。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我们有理由怀疑启发式加工是否有足够的资质去处理这些问题。启发式加工可以提供的那些“快速但劣质”的答案,很可能被用于我们生命中这二三十个“非洗熨衣服类决策”,引导我们的生活误入歧途。

[1] 锚定理论的经典研究出自特沃斯基与卡尼曼(Tversky and Kahneman,1974)。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现象被发现之后,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会越来越“复杂化”。例如,锚定效应有时是由于对锚定值的调整不足导致的,有时是由于不断地获取锚定值信息而导致(前一个锚定值是自行产生的,后一个锚定值是标准范式下产生,具体参见Epley and Gilovich,2006)。关于锚定和调整的作用机制,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详细说明(Brewer and Chapman,2002;Epley and Gilovich,2004,2006;Jacowitz and Kahneman,1995;Jasper and Chirstman,2005;LeBoeuf and Shafir,2006;Mussweiler and Englich,2005;Mussweiler,Englich,and Strack,2004;Wilson,Houston,Etling,and Brekke,1996)。针对锚定效应的不同研究之间存在细微差别,不过基本原理与我在此书中讨论的基本一致。房产中介研究来自诺斯拉夫特等人(Northcraft and Neale,1987)。锚定影响决策的研究参见恩格里席等人的研究(Englich,Mussweiler,and Strack,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