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冷读术 » 冷读术全文在线阅读

《冷读术》第二节 认清周围的冷读者

关灯直达底部

冷读术已经被各行各业的人拿来应用,也许你并没有注意到对方如何施展冷读术,但你一定被冷读过。不相信的话请看下面的内容,你就会发现自己那狼狈的内心。

算命师的秘密

要说冷读者,最常见的莫过于街头算命师了。在以讹传讹的过程中,算命师总是被披上了各种光环。信者,觉得其神乎其神,能知前世今生。难道算命者算得真是“命”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请看下面的对话。

“你是感情方面出了问题吧?”

“嗯……”(惊讶的表情)

“和女友有关?”

“你怎么知道?其实主要是我女友的家人让我有些头疼。”

在这段对话中,算命师什么也没说,但求助者仍然深信对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求助者总是在无意识中被算命师牵着鼻子走,“服从”于算命师,主动地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在无助的个人世界,许多人不得不借助于算命师叩开心扉,在似是而非中获得一分慰藉。

等待叩开的心扉

求助于算命师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被人说中过去亦或曾经的情感挫折以及未来的目标。对方总是及时地出现在你“需要”的时候,并且他好像比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了解你,好像是上天派来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帮助你的那个人。于是,你跟他开诚布公、倾诉衷肠,期待着他能指点迷津,照亮前途。

“你最近的事业线很旺啊!”

“是吗?我能顺利完成今年的销售额吗?”

“这是必然的,另外在这之前你会经历一些考验,等完成这些考验,你会收获惊喜的。”

于是,你按照他说的去行动,当然这也包括你要为他的“命中”而付费。生活好像自此有了一些起色,这就让你更加深信不疑,甚至告诉你的朋友们来捧他的场。

与其说算命师算得准,不如说是他说出了你想说的话,帮你做出了一个正在犹豫中的决定罢了。

是你配合了算命师

算命师不可能真正“说中”你的事,是你自己给了他机会,你“认为被说中了”而已。真相是你自己透露出来的,因为你太急于“配合”,自动“说出”或者“表现”出来而误以为被说中了。事实上,那些算命先生每天都在失手,毕竟更多的人不是他们的“配合者”。

他们使用了冷读术,你只是自愿扮演了他的“帮凶”

面对算命师,信与不信,不在于对方说得准与不准,关键在于你是否扮演了配合者这一角色!

请看下面的例子:

“我看见了一条长长的胡同和满是杂草的院子。你有没有想到什么?”

“胡同……杂草……院子……”你思索着,陷入了对方的圈套。

“你好像在长长的胡同里遇到过什么……虽然有点模糊,但那种感觉是清晰可见的……是的,很偶然的那种感觉……”

“哦!那是上周末回家我看到了……”

“是的,就是这样的。”

在这段对话中,算命师自始至终只抓住关键词“胡同”说事儿,而其他的信息都是文中的“我”自己说出来的。

这是算命先生们惯用的方式,只不过急于证明此事的你没有意识到罢了。

让算命师无解的招数

如果求助者不主动配合算命师的话,算命师必将陷于无助中。这也是防骗的重要技巧。

秘密就在于不管算命师说什么,你都不要有任何反应,哪怕说中也不要点头,说错了亦不露声色,始终默默地听他说,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如果非要有回应的话,用你的表情和你的语言告诉他:“在我给你任何信息以前,请先说出你看到的事情吧!”

这样的“不反应不配合”,是制约算命先生的杀手锏!它让老江湖的算命师也无解。

怎么样,是不是看到内幕了?当然,这些以算命求生的人除了使用冷读术外,还会配搭使用其他的招数,但这已经不是本书讨论的范围了。

刘谦也在演戏

人生就如一场表演,无论你扮演了什么角色,都在娱人娱己。

如果2010年的春晚让你记忆犹新的话,那么刘谦的魔术可谓功不可没。魔术的技巧表演,加上心理上的掌控,就会让人深陷其中。魔术师和心理学家曾经一起做过一些研究,发现魔术师的技巧表演关键是营造一种“上当受骗”的效果。也就是说,成功的魔术表演也是一次成功的冷读过程。

魔术师通过误导你的注意力,为你“预设”一种现实结果,然后巧妙地影响你,使你看到“吃惊意外”的魔术效果。在魔术表演中,魔术师的冷读技巧无疑要掌握得很好。

魔术开场时,观众的好奇心已悄然燃起,魔术师的冷读也正式上场了。人们关注着魔术师的一言一语,尤其是眼神、动作的传递,点点滴滴都让人们保持高度注意力,脑中也自然构筑着自己“所肯定”的结果。

魔术师已经猜透了观众的想法,在魔术的构思中,魔术师聪明地利用观众的眼睛和思想欺骗了他们。

眼睛也会骗人吗?不信的话,请你看看如图1-1所示的两幅图,来试试你的眼睛。

图1-1 你的眼睛骗了你

图1-1中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信的话你可以测量一下。现在,还相信你的眼睛吗?

心理学认为人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对客观事物的变化和特征做出反应。很多事情首先要通过我们的感官传递才到大脑,有时只是一瞬间,我们的大脑就能被感官的信息欺骗,产生一种假象。

魔术师表演“硬币消失”节目时,我们明明看到一个硬币抛向了空中,等魔术师再一次抛出时,我们一起看向空中,却惊奇地发现硬币消失了。

真的消失了吗?其实是我们的视觉表象出现了错误,“被自己骗”了。我们在关注魔术师的动作时,随着他的手抬起,头往上看,我们配合着魔术师做着同样的动作。而魔术师却在这动作的背后,不动声色地把硬币藏在了手心里。

如果我们不做同样的动作呢?不往上看呢?魔术的效果就不会出现。

这种假象,就是魔术师所利用的技巧。在生活中你也经常遇到认知上的假象,被人利用也就防不胜防了。

同时,魔术师在表演中,总是重复着某些话,以此强化你心中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在看刘谦魔术表演时,感觉他更像一位相声演员的原因所在。

“你有完全的自由选择,现在就做出决定吧。”

“我之所以让你做记号,是为了证明现在这个硬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魔术师就是这样通过冷读技巧让你自然地接受他为你做的选择,然后你对他的表演效果惊叹不已。当然魔术本身非常复杂,除了需借助冷读技巧外,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手段达成效果。

间谍案中的攻与防

除了优秀的魔术师擅长冷读技巧外,一些FBI侦探也是冷读高手。

说起FBI,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幅幅神秘的影像。他们那么厉害,也在使用冷读术吗?

1987年7月9日,美国发生了一起间谍案:一位士兵试图获取非常敏感的高度机密资料。这些资料如果被泄露,将会对美国及其盟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经过审问,调查员确信这位士兵应该还有同谋。而他虽然愿意承认自己涉及此案,但拒绝承认同谋的情况。调查员尝试唤起这位士兵的爱国意识,希望他能为数百万险些被他置于危难中的人民考虑,但不起任何作用。事态陷入了僵局。一位特工介入调查此案。首先,他列出了所有可能的共谋者名单,其中包括32位有机会拿到那些高度机密资料的人。然后把每个人的名字分别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给那位士兵看,一次看一张,并让他大致地描述一下他看到的每一个人。特工其实并不关心士兵的回答是什么,而是注意观察他的脸部表情。当士兵看到了其中两个名字时,他抬了下眉毛,瞳孔也缩小了。这位有着多年侦查经验的特工自然知道抬眉毛意味着士兵认识这两个人,而瞳孔的缩小则表示他感受到了威胁。这些就是特工真正想知道的信息,于是收起卡片起身离开了。第二天,特工带着那两张士兵有所反应的人的照片回来对士兵说:“跟我说说这个人,还有这个人。”士兵的眼睛瞪得如同碟子般大,惊讶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特工说:“难道你真的认为你是唯一一个与我们合作的人吗?”那一刻,士兵骂道:“这两个混蛋!”接着,他开始一一如实招来。最终,三个间谍都被定罪了。

这是一位在美国FBI工作了25年的资深警探乔·纳瓦罗在他的一部力作里谈到的例子。特工在对士兵的调查中巧妙地利用了冷读术,侦破了这一个看似计划缜密、不可攻破的间谍案。

这种职业性的冷读,无疑更加显现出冷读的力量之大。冷读,不仅能够瞬间读懂一个人的话,而且能从一个人的非语言信息中发现他的弱点,适时地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

很多时候,肢体语言很容易泄露我们内心的秘密。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够适时抓住这些秘密,就能够掌控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

刁钻的面试官

面试官在招聘时一般要面对很多的人,如何从中很快挑选出“千里马”,这是有技巧的。

面试者:“请问贵公司这个职位很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吗?”

面试官:“每个职位都很重视这个能力,这是基本的。”

面试者:“哦,我相信在团队中我一定能很好地和大家合作,而且我的领导能力也很强,我有很强的责任感。”

面试官:“你似乎更在乎你的领导能力,但我们已经有主管了。”

面试者:“哦,是吗?我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不清楚公司需要什么人才之前,这个面试者就自夸,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反而让面试官提前发现你的动机,使自己处于被动位置。面试官简单的一句“你似乎更在乎你的领导能力”,这就是在冷读你。

面对面试官的刁难,你能猜测出问题背后的真正目的吗?如果你已经看出来了,那么面试对你而言轻而易举,因为你懂得如何回答对方,而不是毫无技巧地夸夸其谈。

“你能说说你的前任主管是怎样评价你的吗?”

“如果下属成员间有矛盾,你是怎么处理的?举个例子吧!”

“作为主管,为了改善公司内部的沟通状况你会做哪些努力?”

“以前工作的公司经常加班吗?多久会出差一次?”

其实这几个问题分别是巧妙询问你的个性、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能否经常出差等。

了解一个人绝不是简单看一下他的衣着容貌,需要通过冷读技巧来看其面、知其心。

左右逢源的人际高手

懂得冷读的人,绝对是人脉高手。使用冷读术,可以让一个人在生活中拥有无数朋友,让他在职场中得心应手。

为什么冷读有如此之功效?在生活中,你试试就知道了。

A:“你好像很喜欢听班得瑞的音乐啊!”

B:“你的眼光不错哦!你怎么知道的?”

A:“因为我和你一样啊,所以对你有种感觉,很熟悉的人的感觉啊!”

B:“哦,那你和我一样喜欢听静音乐了,喜欢那种山林空旷的感觉。”

你并不需要真的知道对方喜欢什么音乐,说中与否对方自然会给你答案,关键是后面的这句“因为和你一样,熟悉的人的感觉”,自然就不会给对方留下你想套近乎的印象,从而自然地和对方交流彼此的共同点,这样你就成功搭讪了一位陌生朋友。

你肯定想知道如果对方的回答正好是相反的,该怎么办。你需要的就是用冷读的技巧回答。

B:“不是啊,我不太喜欢静音乐,平常听得最多的是R & B风格的。”

A:“果然没错,看着你就是那种比较有活力的人,你身边一定有很多朋友吧?”

B:“对啊,你好像早就认识我啊!”

如果我们说错了,对方会自动更正,这是人类的一种共性——天生喜欢纠错。冷读者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虽然没有说中对方,却可以顺着对方给的线索,说出一句适用于所有人的话,就让对方完全相信了,而之前没说中的话就像没发生一样。对方的“你好像早就认识我”证明你的人脉质量又提高了。这样的巧妙询问,绝对是冷读高手的基本功。

一个人脉高手,不仅可以像上面的例子那样和人搭讪,而且拒绝一个人同样可以做到不失人心。

朋友:“小白啊,不好意思,你可以代我去参加今天的联谊会吗?”

你:“可以啊,不过我得先做完手上的事才能去。”

朋友:“哦,你似乎很忙,算了,我再去拜托别人吧。”

冷读话语就这么简单,既维护了好形象,又若无其事地拒绝了对方。

冷读术使用者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想拒绝对方,那么一定不要直接回绝,巧妙地利用一些转折词,像“不过”、“可是”、“尽管”,就能达到预想效果。这样说的奥秘在于对方的头脑收到的信息是:哦,他得先忙完才能去,所以并不是不帮忙。

爱情也需要冷读

你知道玻璃和水晶这两种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物品,身价为何相差百倍吗?有人说,爱情就像这两样东西,它或者让你如玻璃一样,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支离破碎;它又或者让你如水晶一样美丽耀眼,光芒四射,收获最终的幸福。那么,在情场中,究竟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呢?

男:“你看起来不是很高兴,可以的话,和我说说吧。”

女:“只是在困扰,不知道怎么办。我现在面临三个选择,一个是在外地上班的男孩,年薪5万;另一个是大学同学,在读研,家里说还得等,比较有风险;还有一个是本地的法官,这个人是家里相中的。”

男:“你是一个比较高傲和喜欢追求个人价值的人,面对未来的他也不例外。而当对方不确定时,你的内心就犹豫了,是这样吗?”

女:“仔细想想,你说的不错。我本身也是天秤座的,受这个影响,我老是左右摇摆。”

男:“其实面对自己的真心,你就能发现你想要的选择。”

女:“是吗?我害怕选错了,就没有机会了。”

男:“其实有些事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我相信只要你内心静下来了,就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女:“谢谢你。我会让自己找到答案的。”

就像上面,对方一开口就显现了自己的优势,一种高傲的气势,说中这一点很容易;接下来“只要内心静下来,就能做出选择”,意思其实是如果你静不下心来,还是找不到答案的,冷读者这样说是怎么都不会错的。

面对选择,我们很难有所决断,爱情也不例外。如果你面对的交谈对象所困扰的问题就是爱情难题,那么这些冷读的技巧可以帮到你。

甲:“人有时很奇怪,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不同的自己。”

乙:“人的确很复杂,其实你认真观察,是可以发现背后的共性的。”

甲:“是吗?人有共性吗?我怎么看不出来。”

乙:“比方说,你喜欢的人在你面前很娇弱,你处处都想保护她,然而工作中的她很坚强,不怕吃苦,朋友中的她也许就又是另一面了。”

甲:“你说到这儿,我发现有点误会我女友了。我总觉得她有点故意装。”

乙:“也许你忽略了某些东西,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看到其实对方很为你着想的。”

冷读者明白,爱情无所谓对错,它需要的是一份表达,一种关切,甚至于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份鼓励和理解。

还有一些人,在爱情中反应迟钝,交往三年了,连手都没牵一次,真是一件让人懊恼的事。如果学会冷读术,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爱情专家尼尔·施特劳斯总结了判断对方兴趣指标的方法。

第一个指标是,初步交往后,对方是不是主动问你的名字。

第二个指标是,她会不会问你有没有女朋友,或者有过几个女朋友。

第三个指标是,你们见面时,如果你忽然紧握一下她的手,对方也会紧握回来。

这时候,你想都不要想,挑一个好点的环境,直接问她“你愿意亲我吗,”对方愿意,那就美梦成真;如果不确定,或者吞吞吐吐,你就说我们试试看吧;万一对方说不要,你就激她:“我又没说可以,你这么紧张,是不是对我有想法啊?”总之你要敢于迈出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