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全文在线阅读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教练:通过思维模式走向成功

关灯直达底部

当我说一个人很复杂的时候,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觉得很好笑。“你怎么看待某人?”“哦,他很复杂。”这种回答通常算不上赞美。这意味着这位某某也许很有魅力、热心、慷慨,但他内心存在着强大的自我意识的暗流,随时可能爆发。你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信任这个人。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人变得复杂。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过分担心自己“固定的”能力,并促使人们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有时,这会让你付出代价,让人们变得喜欢评判别人。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波比·奈特(Bobby Knight),富有争议的大学篮球队著名教练,就是一个复杂的人。他有的时候出奇和蔼。有一次,他放弃了一个收入丰厚的比赛解说员的重要工作,就因为他以前教导过的一个运动员受了重伤。奈特要陪在他身边,帮他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他也同样很好相处。在他领导的篮球队赢得奥运金牌时,他坚持要全队首先向亨利·艾巴(Henry Iba)教练致敬。艾巴从来没有因为带领队员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就而得到应有的尊重,不管用什么方法,奈特希望自己可以弥补这一点。他让队员把艾巴教练扛在肩上绕场一周。

奈特同样非常看重球员的学术成绩。他希望球员们接受教育,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不允许球员逃课或不参加辅导。

但他是一个很残忍的人,这种残忍就来自他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约翰·范因斯坦(John Feinstein)的著作《疯狂赛季》(A Season on the Brink)讲的就是奈特和他的球队的故事。范因斯坦说:“奈特无法接受失败。每一场输球都被他看成对自己的否定:他的球队输了,这是他挑选和指导的队伍……任何程度的失败都能摧毁他,特别是当教练时的失败,因为当教练这件事给了他一个身份,让他变得与众不同。”输球就意味着他失败了,摧毁了他的地位。所以当他成为你的教练时,你的失败和成功都在评判他,他也会无情地评判你。他贬低那些令他失望的球员能力的本事,也是无人能及。

对球员达里尔·托马斯(Daryl Thomas),范因斯坦说:“奈特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球员。托马斯拥有教练们所说的‘价值百万的身体’。”他身材高大强壮,而且速度很快。他左右手都能投球。奈特无法接受的是,托马斯和他价值百万的身体没能带领球队走向胜利:

“你知道你是什么吗,达里尔?你就是我见过的所有校园篮球队员里最蠢的孬种,最差劲的软蛋。你比这里 95% 的人都更有能力,但你从头到脚就是一个娘娘腔,一个纯粹的娘娘腔。这就是我三年以来对你的最终评价。”

为了强调相似的观点,奈特有一次在另一个球员的储物柜里放了一个卫生棉条。

托马斯是一个敏感的人。一位助理教练曾经给他这样的建议:当他叫你混蛋的时候,你不要理他。但当他对你说为什么你是一个混蛋的时候,你要仔细听。你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越变越好。但托马斯无法接受这个建议,奈特说的所有的话他都会往心里去,在奈特那一通长篇大论的辱骂之后,托马斯当时在球场上就崩溃了。

对那些胆敢输掉比赛的球员,奈特评判的斧子会朝他们砍去。奈特通常不会让那些输球的罪魁祸首和其他人一起乘车回家,他认为他们这些人不再值得别人的尊重。有一次,他的球队进入了全国巡回赛的半决赛(但不是美国大学篮球联赛),他在采访中被问到最喜欢这支球队的什么。“我现在喜欢这支球队的地方,”奈特回答,“就是我只要再看他们打一场比赛就算完事了。”

有一些球员这方面的承受能力强于其他人。比如史蒂夫·奥尔福德(Steve Alford),他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到印第安纳州,开始了他的职业篮球生涯,他能在大部分时候保持积极、成长型的心态。他能聆听并吸取奈特的智慧,而且大部分时候,他都能不理会奈特的长篇大论中贬低他的部分。但即使是他,都会说全队在奈特评判性的统治下斗志全无,他自己如果变得心情低落,在某种程度上就丧失了对运动的热情。

“气氛非常糟糕……当我表现不错的时候,我一直很乐观,不管教练说些什么……但是现在,他的负面情绪压在我的头顶,逐渐淹没了我……我的父母都很担心。他们能看出我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正在逐渐消失。”

理想:不出错的比赛

奥尔福德说:“教练的理想就是在比赛中不出一点错。”啊哦。我们知道是哪种思维模式让人无法容忍错误。奈特的怒火也非常著名。

有一次,他往球场上扔椅子。还有一次,他拽着一名运动员的衣服,把他拖出了球场。还有一次,他掐住了球员的脖子。他总是解释说他的行为是为了让球队变得更强大,让球员能够适应压力。但事实是,他控制不了自己。扔椅子是什么教学练习吗?掐脖子又有什么教育作用吗?

他激励球员的方法不是尊重他们,而是恐吓他们——通过让他们感到恐惧。球员们害怕受到他的评判,也怕他暴跳如雷。他这么做有用吗?

有些时候,他的方法“有用”。他曾带领三支球队夺得冠军。在《疯狂赛季》里,范因斯坦描述的这支球队体格不占优势,缺乏经验,速度也不够快,但他们确实是冠军的热门竞争者。他们赢得了 21 场比赛,这多亏了奈特丰富的篮球知识和杰出的指导。

但有些时候,奈特的方法不管用。他的方法导致个别球员乃至整个球队丧失了斗志。根据《疯狂赛季》的描述,整个球队在赛季末就彻底崩溃了。之前一年也是一样,球队在奈特的高压下毫无斗志。在这些年里,一些球员选择了逃避,转去了其他学校,有些违反学校规则(比如逃课或逃避指导),或者提前进入职业队,比如伊赛亚·托马斯(Isiah Thomas)。在一次世界巡回赛期间,队员们经常坐在一起,幻想着如果当初没有错误选择印第安纳,他们会去哪些学校。

奈特在球员能力这个问题上并不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他坚信球员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但他对自己和自己的指导能力则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他认为球队是他的成果,必须每一次都证实他的能力。他不允许球员们输掉比赛,不允许他们犯错误或用任何方式质疑他,因为这一切都将反映出他的能力。当他的方法不奏效的时候,他也不会分析自己激励球员的策略。也许达里尔·托马斯除了嘲讽和羞辱,需要另一种激励的方法。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复杂的人对年轻球员的导向作用呢?奈特训练出来的明星球员伊赛亚·托马斯表达了他对奈特深深的矛盾情绪。“有的时候,如果我有把枪,我真的会杀了他。但是有的时候,我想要搂着他,拥抱他,告诉他我爱他。”

如果我最好的学生想开枪打我的话,我一定不会认为自己取得了绝对的成功。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永远的教练

约翰·伍登创造了体育史上最漂亮的联赛冠军纪录之一。他带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夺得了 1964、1965、1967 至 1973 和 1975 年度全国大学篮球联赛冠军。在一些赛季,他的球队创造了不败的神话,他们还曾经创造 88 场比赛连胜的纪录。这一切我都知道。

我不知道的是,伍登最初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时候,这支球队还远非一支梦之队。事实上,伍登一开始根本没想来这所大学,他本想去明尼苏达大学。他本来约好了在某天晚上 6 点等着明尼苏达大学的电话通知他是否被聘用,他告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 7 点打电话给他。结果到了 6 点,没有人打电话给他,到了 6 点半、6 点 45 分,还是没有人给他打电话,所以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 7 点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答应了他们。结果他刚挂断电话,明尼苏达大学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说风暴导致电话线路中断,所以 6 点时没能打通电话,聘用通知也没能转达给他。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设施很不完备。在最初执教的 16 年里,伍登在一个拥挤、昏暗、通风不良的体育馆里训练球员,因为球员们流汗的体味和不流通的空气混合在一起,这里被称为“狐臭棚”。在同一个场馆里,在球员们进行篮球训练的同时,还在进行摔跤比赛、体操与蹦床训练和啦啦队练习。

学校里也没有篮球比赛场地。在一开始的几年里,他们只能在“狐臭棚”里比赛,在之后的 14 年里,他们得四处去向其他学校或者城镇租借比赛场馆。

接下来就是球员的问题。第一次训练结束时,伍登大受打击。他们的表现实在太差了,如果他能找到一个适当的理由辞去这份工作,他一定会做的。媒体(观察敏锐地)认为他的球队会在他们的赛区中垫底,但是伍登投入了工作,他那支受人嘲笑的球队并没有垫底。他的球队以 22 胜 7 负的成绩赢得了那个赛季的赛区冠军。第二年,他们打进了大学篮球联赛的季后赛。

伍登到底给了球员什么?他给了球员在基本技巧方面的不断训练,给了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同样给了他们思维模式。

理想:充分准备,全力付出

伍登并不是一个复杂的人。他聪明风趣,但是并不复杂。他只是一个勇往直前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他有着他自己的原则:“你必须每一天都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多让自己做一些事,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后你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他并不要求在比赛中杜绝失误。他从不要求他的球员不许输球。他只希望球员充分准备,全力付出。“我赢了吗?还是输了?这些都是错误的问题。正确的问题是:我付出最大努力了吗?”如果尽力了,伍登说:“你也许会比分落后,但是你永远不会输掉比赛。”

他并不是一个软骨头。他不能容忍球员表现敷衍。如果球员在训练过程中随便对付,他就会关灯离开:“先生们,训练到此结束。”球员们那一天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一视同仁

与迪蕾一样,不管球员最初的能力如何,伍登会给予每个球员相同的时间和关注。球员们反过来也同样全力付出,走向成功。伍登这样形容两名新球员刚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时的情景:“我观察他们两个人,看他们都有什么本事,之后我对自己说:‘天啊,如果他们真能为我们出力,我指的是打球方面,那我们的水平肯定会被拉低。’但我当时没有看到的,是这两个人的内在品质。”他们两个人都投入了全部努力,都成了首发球员,其中一个还成了全国冠军球队的首发中锋。

伍登对每个球员都同样尊重。我们知道,在一些球员离开球队后,为了表示敬意,队员会停用他的球衣号码。但在伍登执教期间,没有人的球衣号码被停用,尽管他教出了不少出色的球员,比如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和比尔·沃顿。后来,当他们的号码被停用时,伍登极力反对。“球队里的其他的球员也穿过这些号码的球衣,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几乎付出了一切……球衣和上面的号码永远不属于某一个球员,不管这名球员有多么出色,或是多大的‘明星’。这个做法违背了‘团队’的概念。”

等一下!他的工作是带领球队赢得比赛,难道不应该重用有天赋的球员,对后备球员少一些关注吗?关于这点,他并没有让每个球员都获得同样的上场机会,但他为每一位球员付出的心血是一样多的。比如,他在招比尔·沃顿入球队的同一年还招收了另一位球员,他告诉这个球员,因为沃顿,他在真正的比赛时上场机会会很少。但伍登向他保证:“当你毕业后,你一定能成功签订职业合同。你一定会做到那么好的。”这名球员打到第三年的时候,他在训练中会尽全力配合比尔·沃顿。成为职业球员后,他在联赛中被评为年度最佳新人。

教育球员懂得生活

伍登是个能将平庸球员训练为冠军选手的天才魔术师么?事实上,伍登承认自己在篮球技巧和战术方面不过是平均水平,他真正擅长的是分析和调动球员的积极性。有了这种能力,他就能让他的球员发挥潜能,不仅在篮球方面,在生活方面也如此——他认为这比赢得比赛更有意义。

伍登的方法有用吗?除了夺得 10 次联赛冠军,我们还有他的球员的话可以作证,没有一个人给他消极评价。

NBA 名人堂球员比尔·沃顿说:“当然,他培养我们,帮我们做好准备加入的真正比赛,其实是生活本身……他教给我们价值观和个性,让我们不仅成为一个优秀的球员,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成功的教练丹尼·克鲁姆(Denny Crum)说:“如果没有伍登教练作为我的指路灯,我无法想象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随着时间流逝,我越来越感激他,我只能祈祷,我给年轻人带来的影响能有他对我影响的一半,我就满足了。”

NBA 名人堂球员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说:“伍登教练的智慧对我的运动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对我在如何做人这方面的影响更加深远。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塑造了今天的我。”

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胜利的时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刚刚首次赢得全美联赛冠军,但是伍登教练却在担心弗雷德·史劳特(Fred Slaughter)。弗雷德每场比赛都是首发,而且这一年表现都非常出色,直到最后这场总决赛。这场比赛他的表现不是很好,而且越来越差,伍登认为必须做出改变。于是他将弗雷德换下场。换上场的球员打得非常好,伍登将他留在场上,直到最终赢得比赛。

这场胜利是个巅峰时刻。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打败了杜克大学,为学校赢得了第一个全美篮球联赛冠军,而且他们以 30 胜 0 负的成绩结束了整个赛季。但是,出于对弗雷德的担心,伍登教练没有那么开心。伍登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推开更衣室的门,去找弗雷德。弗雷德正在那里等他。“教练……我想让您知道我理解您的做法。您让道格留在场上,因为他打得非常好,而我打得不好。是我自己表现得不好,但是我理解,如果有人说我生气了,那不是真的。我确实很失望,是的,但是没有生气。而且我为道格感到开心。”

伍登说:“有不少教练采用专横的方法来带领球队夺得冠军,例如文斯·隆巴迪(Vince Lombardi)和波比·奈特。但我有着和他们不同的理念……对我来说,关心、激情和体贴永远是重中之重。”

现在,再来读一遍弗雷德的故事,然后告诉我,在同样的情况下,如果教练换成奈特,他会不会急着去安慰达里尔·托马斯?奈特会不会在托马斯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允许他深入内心,找寻自己的骄傲、自尊和大度?

谁才是敌人:胜利还是失败

帕特·萨米特(Pat Summitt)是田纳西州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她带领这支球队取得了 6 次全美联赛冠军。她一开始执教时采取的并不是和伍登一样的理念,那时她更像奈特。每次球队输球,她都不能释怀。她一直耿耿于怀,抓着失败不放,在折磨自己的同时也折磨着球员。之后,她对输球的态度逐渐转变为爱恨交织。情感上,输球依然让她感觉糟糕,但回想输球带来的结果,她发现输球促使所有人——包括球员和教练——努力将比赛打得更好。胜利反而成了敌人。

伍登将这种情况称作被胜利这种疾病“感染了”。曾执教冠军球队洛杉矶湖人队的帕特·莱利(Pat Riley)将这种情况称作“自我中心疾病”——以为自己注定获得胜利,忘记了带领自己走向胜利的训练和努力。萨米特说:“胜利会催眠你。会让我们当中最有野心的人变得自鸣得意和懒散。”正如萨米特所说,田纳西赢得了 5 次全国联赛冠军,但只有一次是众望所归的。“在其余时候,我们总是心烦意乱。有四五次我们本来预计可以赢,结果却输掉了比赛。”

在 1996 年联赛结束后,整个球队变得骄傲自满。老一些的球员已经成为全国冠军,而新球员则认为,仅仅是凭身在田纳西这一点,她们就早晚会取得胜利。这种状态简直就是灾难。球队开始不断输球,输得很惨。在那一年 12 月 15 号时,她们在主场被斯坦福队打得惨败。几场比赛之后,她们又被打得落花流水。现在她们已经输了 5 场比赛,所有人都已经放弃了她们。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练想要安慰萨米特,对她说:“坚持住,坚持到明年。”HBO 本来打算拍一部田纳西队的纪录片,现在制片人转去找其他球队了。连萨米特的助理都认为,她们应该打不进 3 月份的季后赛了。

所以在下一次比赛前,萨米特和她的球员们在一起探讨了四五个小时。当天晚上,她们将要对阵全国排名第二的欧道明大学队。在那一赛季中,田纳西队第一次全力以赴,但依然以失败告终。这个结果让人心灰意冷。她们全力付出,努力争取,但还是输了。有一些球员哭得很伤心,哭到说不出话甚至喘不过气来。“抬起你们的头来!”萨米特对球员说,“如果你们都能像今天这样全力以赴,像这样拼命战斗,我告诉你们,我向你们承诺,我们会打入 3 月份的季后赛。”两个月后,她们赢得了全国冠军。

结论是什么?要小心应对胜利。胜利可以将你推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我能赢是因为我有才能。所以,我肯定能一直赢下去。”胜利能够感染全队,也能感染个体。阿莱克斯·罗德里格兹,著名的棒球运动员之一,就从未受到过胜利的感染。“你永远不可能保持不变,”他说,“你要么成功,要么就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