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全文在线阅读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和成绩

关灯直达底部

让我们从莫扎特和达尔文这种名人故事中走出,回到日常生活中来,看看思维模式如何让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取得成就。

有趣的是,看到一个学生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下走向成功,比莫扎特和达尔文的故事带给我的影响更大,可能因为这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于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也关系到儿童具有的潜能。

我们在一些学生进入初中时评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他们相信自己的智力水平是固定不变还是可以发展和提高的?后来,我们对他们之后两年的学习生活进行了追踪。

进入初中的这种转变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功课开始变得更难,评分也越来越严格,教学过程也不再那么有针对性。而学生们正在面对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角色上的转变,这一切都发生在同一时刻。他们的成绩开始变得糟糕,但不是所有人的成绩最终都会一落千丈。

确实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的研究里,只有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会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他们的成绩出现了突然的下降,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越来越差。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在后来的两年里成绩逐步提高。

这两组学生刚进入初中时的成绩几乎一样。在教学气氛比较宽松的小学阶段,他们获得的评分和考试成绩没什么差别,但当他们在初中遇到挑战之后,两组学生的差距开始增加。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是这样解释他们糟糕的成绩的。有一些人会贬低自己的能力:“我是最笨的”或者“我被数学搞得头都大了”。还有很多人为了掩盖这种情绪,转而去责怪其他人:“因为数学老师又胖又讨厌”“因为英语老师是一个大屁股胖子”或者“因为老师嗑药了”。这些五花八门的分析问题的方式,让他们很难在未来获得成功。

面对失败逼近的威胁,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则动用他们的全部能力来学习。他们对我们说,自己有时也会感到招架不住,但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却是坚持不懈,全力以赴。他们就像乔治·丹齐格(George Dantzig)一样。丹齐格是谁?

丹齐格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读研究生时,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上数学课迟到了。他冲进教室后,抄下了黑板上的两道作业题。后来做作业的时候,他觉得这两道题非常难,花了很多天才解出来。最后他发现,原来这两道题根本不是作业,而是两道尚未解决的著名的数学难题。

“不愿努力”综合征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在面对这种艰难的转折期时,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威胁着他们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从胜利者变成失败者。事实上,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青春期是一场巨大的测验。我是聪明还是愚蠢?我长得好看还是难看?我看上去很酷还是一个书呆子?我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而且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失败者将永远是失败者。

所以也难怪,这么多青春期的学生绞尽脑汁,不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我意识。而他们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除了对自己的老师进行生动的攻击外)就是放弃努力。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娜佳·萨莱诺-索南伯格这样聪明的学生,也在这个时间段放弃了努力。事实上,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告诉我们,他们在学校的主要目标除了让自己显得聪明以外,就是尽可能少付出努力。他们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

“在学校里,我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简单地去做事情,这样我就不用太努力了。”

这种“不愿努力”综合征也经常被当作青少年与成年人划分界线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保护自己的一种途径。他们认为成年人在对他们说:“现在我要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们的回答是:“不,我是不会让你看到的。”

杰出的教育家约翰·霍尔特(John Holt)说,当其他人对自己品头论足的时候,我们都会使出这套招数。“我们那里最差的学生,我遇到过的最差的学生,在教室外的生活中和学校里其他同学一样成熟、聪明、有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某一个环节上,他的智力水平和他的学校教育之间产生了脱节。”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停止努力是自己无法理解的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青春期是一个充满了机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可以学习新的科目,可以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未来想要做什么。

在后面的内容里,我会讲述我们的一个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培养初中生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现在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如何让这些孩子重新拥有努力的动力的。有一天,我们在向一组新的学生介绍成长型思维模式。突然间,组里最顽固难搞、最不愿努力的孩子吉米两眼含泪地抬起头说:“你是说,我可以不是一个笨蛋吗?”从那天起,他开始努力学习,熬夜做作业,以前他根本不关心作业的事。他开始提前交作业,好提早拿到反馈并进行修改。他现在明白,努力学习并不代表你很脆弱,而是会让你变得更加聪明。

发现你的头脑

我的一个密友最近给我看了他写的一个诗歌般的故事,这让我想起吉米以及他最终愿意付出的努力。我这位朋友上二年级时,老师毕尔女士让每个学生画一匹马并剪下来。她将所有的马贴在黑板上方,然后向学生们灌输成长型思维模式理念:“你们的马和你们的头脑跑得一样快。每一次你学到了新知识,你的马就会前进。”

我的朋友对“头脑”这件事并不很确定。他的爸爸总是告诉他:“你总是说得太多,却想得太少,这对你自己不好。”而且,他的马看上去一直停留在起点,“其他人的头脑都加入了这场学习竞赛”,特别是汉克和贝利,班里的天才,他们的马跑在了所有人的前面。但我的朋友一直在继续加油。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他继续和母亲一起看漫画,和奶奶一起玩牌时记下分数。

很快,被我喂养得很好的骏马

会像三冠马一样向前冲去,

而且没有人

能够阻止它。

经过几个星期、几个月

他不断向前

一匹一匹超过了其他马

在春末最后冲刺时

汉克和贝利两座高山在前

只需要再做些减法练习

在学校最后的铃声响起时,

我的马赢了——“仅以一鼻之差领先!”

之后我知道,我有聪明的头脑:

我的马可以证明。

保罗·沃特曼(Paul Wortman)

当然,学习不该是一场竞赛。但是这场比赛帮助我的朋友认识到了自己的头脑,并将它和学校的学习联系起来。

适应大学生活

另一个过渡期,另一场危机。大学,就是将高中里聪明的学生都聚在一起的地方。就像之前我们说的小学生一样,昨天他们还能占山为王,但是今天呢?他们是谁?

没有谁会比医科大学预科班里的学生更明显地表现出这种焦虑感,他们害怕自己会被摘掉皇冠,成为平庸之辈。在上一章里,我讲到了我们的一项研究,我们跟踪观察预科生开始上第一学期化学课时的情况,这些学生紧张但是满怀希望。这个课程可以授予或者拒绝给予他们通往预科班全部课程的入场券,而且大家都知道,所有学生都会尽全部努力,希望在这门课程中表现出色。

在学期之初,我们测量了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之后跟随他们一起上课,观察他们的得分并询问他们的学习策略。我们再一次发现,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在课程中取得了更高的分数。他们即使在某次特别的测验里表现得不好,下一次仍然会迎头赶上。而当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考得不好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很难提高分数。

在这门课程中,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学习,但学习方法却不尽相同。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阅读课本和自己的课堂笔记。如果内容特别难,他们会再读一遍。他们也会尝试着把所有东西都背下来,就像吸尘器一样。这就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他们如果考得不好,会得出结论,认为化学并不适合他们,毕竟,“我已经做了所有可以做的事,不是吗?”

事实远非如此。如果他们了解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一定会很震惊。甚至连我都觉得不同寻常。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完全掌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动力。不是一头钻进书里,不动脑子地死记硬背,他们说,“我会寻找串联每个讲座的主题以及潜在规律”,还有“我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错误,直到我弄明白错在哪里”。他们学习的目标是获得知识,而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且,实际上,这也是他们会取得更好成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或者拥有更好的理工科基础。

当课程变得困难和枯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失去动力,他们说:“我让自己对课程内容保持兴趣。”“我对上化学课保持积极的心态。”“我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动力。”即使认为课程很无聊或者导师很无趣,他们也不会让自己的动力消失。

我在教给我的一个本科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后不久,她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她以前是这样学习的:“当我面对非常复杂的课程内容时,我会去一遍一遍地读这些内容。”在学会成长型思维模式后,她开始用一种更好的学习策略——它很有效:

德韦克教授:

今天海蒂助教告诉我考试结果时,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坐下来。海蒂会告诉您,我看上去就像中了彩票一样(我确实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不敢相信,我考得这!么!好!我本想只要能通过就行。您给予我的鼓励对我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我感觉自己获得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分数,但这并不是我自己的功劳。德韦克教授,您不仅是教给了我们[您的]理论,还证明了这个理论确实有效。谢谢您的课。这是一堂非常有价值的课,可能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上过的最有价值的课。而且,我以后每一次考试前,都会这么做[使用同样的学习策略]!

非常感谢您(还有海蒂)!

不再彷徨的琼

这是因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学习方面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然而奇怪的是,在这些医学预科生中,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可以做任何事,但就是不愿意去学习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来确保自己取得好成绩。

天生的资质

是不是说任何人只要拥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就可以变得出色?是不是所有孩子出生时的资质都一样?让我们先回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不是的,有一些孩子是不一样的。在《天才儿童》(Gifted Children)一书中,艾伦·温诺(Ellen Winner)对天才儿童进行了惊人的描述。这些孩子看上去生来就在某方面拥有超高的能力以及近乎迷恋的兴趣,而且经过对这些兴趣的坚韧不拔的追求,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迈克尔就是这样一个智力超前的孩子。他总是喜欢玩一些和字母与数字有关的游戏,没完没了地问父母关于字母和数字的问题,而且他在非常年幼时就能开口说话、读书和做数学题了。迈克尔的妈妈说,他在四个月大的时候就会说“妈妈,爸爸,我们晚饭吃什么”了。十个月大,他就可以读出招牌上的字了,让旁人惊奇不已,大家还以为是他的妈妈在进行腹语术表演。他的爸爸说,迈克尔三岁时不仅可以做代数题,还可以发现并验证代数定律。每一天,他的爸爸下班回到家里,迈克尔都会把他拉到数学书旁边说:“爸爸,来一起做题。”

迈克尔肯定是生来就拥有特别的才能,但在我看来,他身上最了不起的特征是他对学习还有挑战的极度热爱。他的父母根本无法将他和他喜欢的事情分开。温诺的书里描述的每一个天才儿童都是这样的。人们常常认为“天赋”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浇灌这些天赋的是不断的、无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对挑战的探寻。

到底是能力还是思维模式的问题?莫扎特的成功到底是因为他的音乐才能还是因为他努力练习,直到手都变形了?达尔文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的科学才能还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不停收集标本?

无论是不是天才,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可以发展成为自己才能的兴趣爱好。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对人很感兴趣,特别是成年人。我总是想: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反应?事实上,几年前,我的一个表兄曾向我提起一件在我们五岁时发生的事。当时我们在爷爷家,他因为什么时候可以吃糖和他妈妈大吵了一架。后来,我们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我对他说:“别傻了,大人们总喜欢处于掌控的位置。你只要先答应他们,之后想什么时候吃糖都可以。”

这些话难道不是出自一个未来的心理学家之口吗?我的表兄告诉我,我的建议很有用。(有意思的是,他后来成了一名牙医。)

每个人都能做到出色吗

现在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来。是不是拥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有出色的表现?你能不能踏入全国最差的高中,然后教那里的学生大学微积分?如果你可以,那么事情就很清楚了: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正确的教学方法,人们可以成就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加菲尔德高中(Garfield High School)被认为是洛杉矶最差的高中之一,仅仅说那里的学生拒绝学习、老师们精疲力竭都太委婉了。但杰米·埃斯卡兰特(Jaime Escalante)当时没有犹豫,决定教这些来自贫民区的拉美裔孩子大学水平的微积分。凭借他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杰米·埃斯卡兰特问自己“我应该怎样去教他们”而不是“我能不能教他们”,以及“他们怎样才能学得最好”而不是“他们能学会吗”。

最终,他不仅教会了他们微积分,他和同事本杰明·希门尼斯(Benjamin Jimenez)还让这些学生在全国数学考试中遥遥领先。在 1987 年大学预修课程微积分考试中,只有三所公立高中参加考试的人数高于加菲尔德高中,这三所学校包括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和布朗克斯科学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都是纽约数学与自然科学方向的精英学校。这一事迹被拍成了著名电影《为人师表》(Stand and Deliver)。

而且,加菲尔德的大部分学生考取的高分都足以让他们拿到大学学分。那一年在全美国,也不过只有几百名墨西哥裔美国学生通过了如此高等级的考试。这说明,由于我们低估了学生可发展的潜力,有太多的才能被浪费了。

玛瓦·柯林斯

大部分时候,当一个孩子成绩落后,比如留级时,老师会给他们简化教材,因为觉得他们接受不了更多内容。这种想法来自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些学生比较笨,所以他们需要教师把同样的简单内容一遍又一遍地灌输给他们。然而,结果却总是令人沮丧。学生们重读了一年,却没有学到比以前更多的内容。

相反,对于那些在公共学校里成绩不及格的、芝加哥贫民窟里的孩子,玛瓦·柯林斯(Marva Collins)像对待天才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被贴上“无法学习”“痴呆”或者“情绪紊乱”等标签。事实上,他们所有人对此都早已麻木。他们的眼中没有光芒,脸上也看不到希望。

柯林斯在公立学校教二年级的时候,班里学生的阅读水平非常低。到了 6 月,他们逐渐达到了五年级学生期中应有的阅读水平,并一路学习亚里士多德、伊索、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爱伦·坡、弗罗斯特①以及狄更斯等人的作品。

后来,柯林斯创办了自己的学校,《芝加哥太阳报》(Chicago Sun-Times)的专栏作家扎伊·史密斯(Zay Smith)去拜访她。他看到四岁的学生能写出“请医生看病”或者“伊索撰写寓言”这样的句子,而且会聊到双元音以及变音符号等内容。他观察到,二年级的学生会背诵莎士比亚、朗费罗②和吉卜林③的作品。在这之前不久,他刚刚拜访了一个富有的郊区高中,那里的很多学生甚至从来没听说过莎士比亚。“啊,”柯林斯的一名学生说,“你是说这些有钱人高中的孩子不知道莎士比亚 1564 年生人,1616 年去世?”

学生们的阅读量很大,即使在暑假期间也不停。一个学生在 6 岁入学时被认为智力发育迟缓,现在 4 年过去了,他在暑假期间总共读了 23 本书,包括《双城记》和《简爱》。这些学生读书非常深入,并会认真思考。当时,因为三四岁的学生正在阅读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④的故事,一个四岁的学生说:“柯林斯女士,如果我们不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我们会像伊卡洛斯一样,最终哪里也飞不到,毫无结果。”这些学生们关于麦克白的热烈讨论就更是常见了。

阿尔弗雷德·比奈认为你可以改变一个人心智。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你确实可以。无论你是通过这些学生知识的广度还是他们在标准考试中的表现去衡量他们,都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智已经发生了转变。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是一名杰出的教育研究人员,他对 120 名杰出的成功人士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职业分别是钢琴家、雕塑家、奥运会游泳运动员、世界级网球运动员、数学家以及神经学专家。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在童年时并不出色,在认真接受培训之前也没有展现出什么明显的天赋。即使在青春期早期,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也无法仅凭当时的能力看到未来的成就。是他们持续不断的动力和投入,加上旁人对他们学习上的支持,带领他们登上顶峰的。

布鲁姆总结:“经过 40 年对美国以及国外的校园学习的透彻研究,我的主要结论是:‘如果说一个人能学会什么东西,那么世界上其他人也都可以学会,只要在此前和当下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他没有将 2%~3% 有严重缺陷的孩子计算在内,也没有将 1%~2% 像迈克尔那样的神童算进去。他指的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人。

能力水平和追踪

但是,将学生们分为不同能力等级不是有原因的吗?他们的考试成绩以及过去的成就不正显示出了他们的能力水平吗?不。考试成绩和对成就的评估只会告诉你目前这个学生处在什么位置,而不会告诉你将来他会达到什么高度。

法尔克·莱茵贝格(Falko Rheinberg)是一名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他对拥有不同思维模式的学校老师们进行了研究。一些老师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相信,进入他们班级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不同,水平也会完全、永远不同:

“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一学年里是不会变的。”

“如果我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我可以很准确地预知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作为一名老师,我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起不了什么影响。”

就像我六年级时的老师威尔斯女士一样,这些老师宣扬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会将其付诸实践。在他们的课堂上,在学年开始时就排在优秀组的学生,结束时还在这个组。而那些一开始进入后进组的,一年之后也还在这里。

但有一些老师宣扬并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注重的理念是: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拓展。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学生们在学年开始时在优秀组还是后进组并不重要,在学年结束时,两组学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个研究结果令我感到非常震撼。这些老师发现了教导后进学生的方法,在这些懂得引导学生进步的老师的指导下,两组人的差距就这么消失了。

这些老师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付诸实践的具体方式,我们在后面的章节里会讲到,但是现在,我们先提前介绍一下玛瓦·柯林斯这位名师是如何做的。在上课的第一天,她走近弗雷迪,他是一个留级的二年级学生,对学校已经丧失兴趣。“不要这样,亲爱的,”她对他说,将他的脸捧在手里,“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你不可能只是坐在椅子上等着变聪明……我保证,你只要去做,你就会有所成就。我是不会让你失败的。”

总 结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无论我们是谈论达尔文还是普通的大学生,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