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6.2 负仰视反应

关灯直达底部

解读意义: 看到负仰视反应,可知对方愧疚、难过、无力感,出现弱势心态。

与抬头的自我拔高相反,低头表示让自己低于对方,常用于表示礼貌、谦逊以及服从,包括诚心服从和委屈的服从。在应激反应下,如果出现不经意的低头,则可以判断出内心的服从,不论嘴上是否认同。之前的对抗越激烈,这个反应的意义越明显。

6.2.1 低头+脊柱弯曲

低头表示降低自我定位,躯干弯曲表示承受和自我保护,可用于判定其想要表达的情绪及程度,以及真假之分。如图6-7、图6-8和图6-9。

图6-7

图6-8

图6-9

如果低头的同时,脊柱保持直立状态,则多为表达服从的社交行为。 行为人如果不是常年训练严格的纪律部队成员,那么这个只有低头的动作和口头表达的认同与服从,是在“说谎”,因为它与行为人的真实认知相违背。

如果低头的同时,脊柱是适当弯曲的,但还没有呈现为腰椎的弯曲,且身体的其他部分没有刻意用力和冗余表达,那么就可以判定当事人没有对抗的心态,诚意认可。 如图6-8。在现代社会,站姿时如果交流的一方低头的时候脊柱呈弯曲状,则可以说明当事人完全认同彼此之间的差异,或者因无力反抗所接受的信息而放弃坚持。比如,学生犯了错误,如果心怀愧疚的话,就会出现图6-8中的反应;但如果心里是不服气的,则可能用图6-7这样的姿态来表示内心的反抗。

如果低头的同时,腰椎出现同步明显弯曲,导致躯干大幅弯曲,说明刺激源力度非常强。 在极其害怕的时候,人会采用这种大幅的躯干弯曲来进行自我保护,但同时一定会配合四肢的弯曲和包围隔断,也就是我们在“冻结反应”中讨论过的“缩”的动作趋势。

这个动作极易掺假。 在人表达谄媚或者卑微的时候,常常配合这样的姿态,但除了低头和脊柱大幅弯曲之外,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是有控制的,再加上清晰的语言表达,如“您能来指导工作是我的荣幸”“您看得上是她的福气”“您千万别见怪,息怒,息怒”等,这些都属于掺杂了利益动机的社交表达,不能当真,因为背后可能隐藏了一颗极为复杂的心。

更需要注意的是,低头+腰椎弯曲也是普遍取得共识的道歉行为规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众人物出面道歉,而道歉的最基本方式除了说之外,还有鞠躬。如图6-10、图6-11、图6-12所示。鞠躬是现代社会的礼仪规则之一,大家都会使用,某种程度上讲,是完全刻意培养出来的行为。尤其是,在酝酿和准备了很久之后,才在公开场合露面并致歉,鞠躬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其心理状态的依据。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后,不经意的身体姿态变化。

图6-10 丰田总裁丰田章男2010年3月就丰田汽车大规模召回道歉

图6-11 某台湾女艺人就不当言论道歉

图6-12 日本女艺人酒井法子就吸毒事件向公众道歉

这些道歉的表现,取得比较好的公众认同和舆论接受,因为他们的形态动用了腰椎弯曲,完全表达了当事人的愧疚。如果用挺直脊柱的方式来道歉,就会广受质疑甚至诟病。

也许你会问,虽然道歉的标准动作是经典社交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或者培训而做出的,怎么能拿来作为情绪行为的例证呢?

如果你的心中有了这样的疑惑,恭喜你!这说明你已经把“社交行为”和“生理行为”以及“情绪行为”的区别牢牢记在心里,一只脚已经踏入了专业领域中。

针对你所提出的质疑,我要再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社交礼节是怎么样约定俗成的呢?为什么整个社会不论中外古今,都会将这样的相同姿态作为道歉的共同规则?有没有人用仰视姿态来道歉呢?

如果使用仰视姿态来道歉,无论语言多么诚恳合理,也会让人觉得傲慢无礼,内心根本就没有愧疚,不是来诚恳道歉的。这正是仰视反应可以判断他人心态的原理。所以,当人处于弱势心态的时候,一定会采用弯曲躯干、头面向下的姿态来进行表达。

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当你在路上行走,无意之中将一位耄耋老人撞了个趔趄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姿态?一定是做出小幅度的弯腰低头来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搀扶动作,同时嘴里会表达“对不起”等愧疚语言。

道歉肯定是社交表达,尤其是面对公众和媒体的道歉,属于典型的“单向表达”,我们无从根据这些表现来判断其内心的真实状态。一个用心的道歉表演,可能经过很多提前的准备,来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歉意,其目标很有可能不是认错,而是保住公众认同和相关利益。至少要有提问的机会,因为有了实施刺激源的机会,才有可能获得应激反应。

但是,人类社会的道歉动作共识中,所有道歉都把放低姿态作为规定动作,正是因为长久以来放低姿态的动作是真正心怀愧疚的人会自然做出的反应,社会才会约定俗成地从这些自然而然的现象中抽取出规律,而这些规律必定要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6.2.2 高低定位的变形——酒文化

在中国的酒文化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酒桌上,尤其是席间人物身份有高低之分的时候,身份低的人通常会与身份高的人的酒杯中下部碰杯,身份高的人也很坦然,心照不宣地接受这种身份的定位行为。双方之间的差异越大,杯口之间的高低差距也就越大。如果双方很客气,还可能出现两个人较着劲往下放酒杯,颇有不争个谁更低出来,就誓不碰杯的气势。

这是前面所讲述的高低定位的变形形态,也是仰视反应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