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问题5:微反应能干什么用?

关灯直达底部

人际交往的行为非常复杂,台前的表现和幕后的动机,往往经过数次加工,才最终呈现在你面前。不要轻率相信你直接能够看到的表现,而要透过表演寻找那些当事人“失控”的微小反应。只有那些微小的反应才能够用来分析和判断当事人的真实认知和感受。

微反应能干什么用?挖掘那些当事人有意或无意隐藏的“真实想法”。

很容易,这种描述会让人联想到测谎。事实上,在江湖上和电视剧里,也总是有人把这门技术当成戳穿谎言的读心神技来推售。

其实,测谎的确是微反应的尖端应用之一,但需要比较齐备的条件,才能得出真/假的判断。如果刺激源不到位,被测试人控制得好,没有明显的外显反应,那微反应就无法判断,必须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测谎仪。测谎仪所测试的指标,是纯粹由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指标,完全不受被测试人的主观意志控制。所以,就算没有任何动作和表情,甚至连心跳和呼吸都尽量平静,也逃不过测谎仪的敏锐。

微反应不是只能用来测谎。它可以适用的领域,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场景。

只要是人和人打交道,都可以用到这项技术:

搭讪的陌生人有没有恶意和阴谋?

相亲对象看起来不错,要不要用心?

男朋友支支吾吾的背后到底什么情况?

满脸忠诚的下属是否可以信任?

城府很深的老板究竟是什么态度?

同事彬彬有礼的得体举止有点不对劲?

团队里总觉得有人二心究竟是谁?

喜怒不形于色的重要客户到底满不满意?

谈判到关键时刻对方的沉默微笑什么意思?

侃侃而谈的嫌疑人哪里在说谎……

社会规则越复杂,就需要人们想得越多,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越错综复杂。也许,很多人没有恶意,也不是故意想做坏人、说谎话,只是限于社会规则必须要表现得合规矩,甚至连自己都没察觉到。很多误会也是由此而生的。

人们本心的感受和诉求,会深深地藏在这些“壳”的里面,这就是“文明”。

只遵守野兽规则,一切用身体、牙齿和力量来交流,那是数百万年前的状态。如果能一直像机器一样,根据输入的规则做出最合理的决策和表现,那人类就是“神”。很可惜,无论社会规则多么复杂,无论你打交道的人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他的本质还是一个人,还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的蛋白质生物,他所有的行为都牢牢地受制于生存与繁衍两大诉求。也正因此,那些更贴近动物核心的感受和诉求,会频频透过“壳”露出些许,很难管住,大多数人也根本没有意识要去管。这些露出来的痕迹,就是微反应,就可以用来分析和判断他的真实想法。

因为,那些生理需求和情绪冲动引发的行为,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本能逻辑,这种逻辑很简单——好的要,坏的不要。这些生理需求和情绪冲动的动力足够强大,才让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得以留存在地球上,所以不到一万年的文明史远远不能消除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所以,微反应,研究和分析的正是人类的生理行为和情绪行为,而不是那些能随随便便就看到的言谈举止。

这会不会太阴暗了?

有些情况是敌人要隐藏真实意图,那么微反应应用于敌人可以提高对抗效率;更多时候是友人无法用礼节和语言把自己表达清楚,此时微反应应用于友人则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正如只会中文就只能看译制版,有更改甚至有曲解,而学会英语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一样,微反应是一种理解他人的工具。

普通人能看到的,是人类的社交行为,也就是别人“演”给你看的。

这里说的“普通人”,包括各类专业人士,例如:警察、军人、医生、心理咨询师、大小领导、相亲顾问、专业政治思想工作者,等等。大多数人所做的行为分析,是基于所看到的“表现”,并据此给出各种推导和结论。运气好的话,行为人未加掩饰,所有言行举止包括微小反应都是诚恳的直抒胸臆。可是,一旦行为人有意遮掩,所有言行就都具有欺骗的可能性,怎么能作为判断依据呢?

例如:

我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强调着以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身份和我讨论学术观点。他认为,据其所见过的案例中,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客户有着非常复杂的表现,根本不能用微反应的理论框架来进行解读和分析。

我给他看录像。录像里一个嫌疑人自述,他暗恋学校里的一位女生,总是想象自己和她非常亲近。每当这种场景出现在脑海中的时候,自己就非常羞愧,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越来越自暴自弃。

暂停录像后,我问他看到了什么。

朋友回答说,看到他泪流满面、痛心疾首的表现时,看到了痛苦、惶恐、无助和悲伤,也看到了对自己的不满和愤怒,看到了年轻人对自己的谴责。

我告诉他,我看到的是兴奋。捏拳头、身体微微弓起、视线伴随语言集中、音量加大、语速加快、呼吸加重,所有这些兴奋都出现在描述女孩子,以及自己对她的爱恋的时候。这和他愧疚自责的语言内容不匹配,不是悔过的表现。

这是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嫌疑人前期讯问录像,几个小时后,嫌疑人面对诸多证据,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我坦然承认:“是的,微反应不能解读你看到的那些‘表演’。社交行为影响因素极其繁多,意义指向无法穷尽,理论上没有办法分析真假。简言之,人家所做的所说的,都是刻意想让你看到的。你就直接接受并据此开始分析?这大概相当于人家挖了个坑,你直接跳进去,并伙同对方齐心协力地把自己埋了。我们只看他没能掩饰住的微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