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全文在线阅读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17.2 依恋学习

关灯直达底部

假设一个孩子在以某种方式玩耍,这时出现了一个陌生人开始批评和指责。这个孩子可能会感到害怕和不安,并且试图逃走。但如果在同样的情形下,孩子的家长来了并开始指责和批评,结果就不同了。那个孩子可能不会感到害怕,而是觉得愧疚和羞耻,他不会想办法逃走,而是会试图改变自己正在做的事,以寻求安心和认可。

我怀疑这两种情形涉及的是不同的学习机制。在面对可怕的陌生人时,孩子可能会学到“我不应该在这种情形下努力去完成当前的目标”。但如果是受到孩子所“依恋”的人的批评,他可能会学到“我根本不应该完成当前的目标”!在第一种情况下,孩子学习的是在哪种情形下完成哪种目标;在第二种情况下,孩子学习的是应该完成什么目标。如果我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依恋的人出现,实际上会把学习效果转移到不同的智能体中。要看到其中的差异,让我们对差异发动机的概念做一些小调整,再来表述婴儿可能会使用的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对于一般形式的失败或成功信号,学习者会调节达成目标的方法。

在遇到唤起恐惧的干扰时,学习者可能会调节对情境本身的描述。

在遇到与依恋相关的失败或奖励信号时,学习者会调整哪些目标值得追求。

就我所知,这是一个关于依恋的新理论。它提出了一些特定的学习类型,这些学习只有在人们感到依恋的特殊个体出现时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