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全文在线阅读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12.8 不统一的问题

关灯直达底部

什么时候你应该积累,什么时候又应该制作统一框架呢?应该选择哪个,取决于你的目的。有时因为事物的形态相似而认为它们具有相似性是比较有用的,有时因为事物有相似的用途而把它们归为一类比较合理。此刻,你可能希望强调相似性;但下一刻,你可能又想强调差异性。通常,我们需要把统一框架和积累混在一起使用。在“积木拱门”的例子中,我们发现可以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拱顶,一块积木或一块楔形物。与此相应,当我们使用“积木或楔形物”的语句时,实际上是在统一框架中插入了一个“次级积累”。

积累很少让人感到很满意,因为我们觉得理念应该有更多统一性。如果只是一堆毫不相关的东西列在一起,那么像椅子、拱门或者货币这种词就不会出现了。如果对那些东西没有任何具有统一性的想法,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不会列出它们!为什么描述出它们的本质那么困难呢?在接下来的几部分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原因。这里先列举其中一个:

许多好的理念其实是合在一起的两个理念,它桥接了两个思维领域或两种观点。

当我们在结构和功能之间建立桥梁时,桥梁的一端代表的是目标或用途,另一端表述的是我们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可能使用的东西。但那些结构很少能完全与功能相对应。问题在于我们常常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会在桥梁的结构那一端发现积累。举例而言,如果想够到高处的一个东西,你可以站在椅子上,用棍子够,或者请个子高的人帮你够。与此类似,每一个结构也都对应着功能或目标的积累。我的同事奥利弗·塞尔弗里奇(Oliver Selfridge)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用棍子可以做的事》(Do with aStick)。

目的与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世界,二者之间通常无法匹配得太好,所以当我们在其中一个世界发现了一个简洁而有用的统一框架时,它通常在另一个世界里对应着一个积累。

我们在更早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当我们把鸟归类为动物,而把飞机归类为机器时,其实就把不统一性强加给了那一类会飞的事物。之后,当我们遇到关于比喻的理论时,将会看到这类问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很少一部分方案的统一性可以跨越许多领域,因此这些方案也是非常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