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外史 » 科学外史全文在线阅读

《科学外史》二一 中国一项真正的世界第一

关灯直达底部

——马王堆汉墓与两千年房中术之一

我平时不大喜欢谈的事情之一,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第一”,因为以前谈这事情的人士,常常忍不住穿凿附会,拔高古人,让人颇不以为然。但是中国古代还有些真正的世界第一,用不着会穿凿附会拔高古人的,那些人士却又不大愿意谈了——马王堆汉墓帛简书中的性学文献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在西方,说起性学经典,最古老者也就是两种:一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P.Ovidius)的诗集《爱的艺术》(Ars Amatoria),包括《恋情集》、《爱的艺术》和《情伤良方》三部。奥维德生于公元前43年,是他那个时代的浪子班头。28岁那年推出诗集《恋情集》,详述他与情人之间种种情事,这些诗被认为“散发出一股炽热的肉欲享受和感官刺激”。年过不惑他又写了《爱的艺术》,此时奥维德意气风发,裘马轻肥,尽情享受着奢华而放荡的生活。《爱的艺术》以青年男女的情爱导师自居,此书也成为奥维德极负盛名的作品。二是印度的《爱经》(Kama Sutra),也称《欲经》或《伽摩经》、《迦玛经》等。作者筏磋衍那(Vatsyayana),今人对他的生平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他生活于公元1世纪至6世纪之间。《爱经》英译本初版于1883年,当时的书名是《译自梵文的筏磋衍那爱经》。

《爱的艺术》以青年男女的情爱导师自居,此书也成为奥维德极负盛名的作品

1644年出版于法兰克福的《爱的艺术》

相比之下,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五种性学帛简书,年代比奥维德的《爱的艺术》和筏磋衍那的《爱经》都要早。《养生方》、《杂疗方》、《十问》、《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这五种性学文献的写定年代下限,可以确定为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这可以由墓中发现的纪年木牍所表明的入葬年份推定。至于年代上限,可以上推至西汉初年,或秦汉之际,但这只是这些文献写定的年代——文献中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当然可能来自更早的年代。

中国房中术源远流长,仅据现已掌握的史料言之,自先秦直至今日,两千余年间一脉相传。从马王堆汉墓帛简书中的五种早期文献,经过六朝隋唐时期的《养性延命录》、《素女经》、《玉房秘诀》、《洞玄子》之类的经典著作,到明代《既济真经》、《修真演义》、《素女妙论》等晚期作品,其最基本的原则、技巧和诉求始终不变。故房中术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最稳定的传统成分之一。

房中术的基本诉求,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可一言以蔽之,曰“多交不泻”,即男子在性交过程中使自己保持不射精,同时却使女方达到性高潮。历史上最重要的房中术理论家之一唐代孙思邈,对此有极为直截了当的论述,见《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女,闭固而已,此房中之术毕矣。

这当然是稍带夸张的说法。而且“夜御十女”现在看来还有伦理道德问题。“闭固”即保持不射精,自实际效果而言,如能做到在性交时不射精,自然就能保持一夜连续与多个女子性交的能力。但这种做法在现代性学中得不到支持——现代性学认为,长时间勃起并忍精不射会导致一系列有害的后果,所以男性在性交时应该正常射精。

几乎所有的房中术著作,都将达到“多交不泻”作为最重要的修习技巧,因为有三项观念在背后作为基础。

一是“阴阳天人感应”,认为多多性交是一件体天之道而利生利人的美事。典型的论述可见公元10世纪日本人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二十八(此卷集中国六朝隋唐房中文献之大成)称引彭祖之说:

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宜知交接之法。法之要者,在于多御少女而莫数泻精,使人身轻,百病消除也。

按现代性学的观点,上述托引彭祖之说的逆命题至少可以成立——缺少性交对男女健康都不利,缺少性生活者之平均统计寿命也较有正常性生活者为短。

二是所谓“采阴补阳”,相信男性能够从女性达到性高潮时的阴道分泌液(“女精”)中获得补益而祛病延年。还有较为抽象之说,相信在性交时女性的“阴气”可以补益男子。这方面的典型论述,可举马王堆汉墓简书《十问》中所云:

待彼合气,而微动其形。能动其形,以致五声,乃入其精——虚者可使充盈,壮者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

“合气”指男女交媾。上面的表述当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其说在现代性学理论中也能得到间接的支持——活跃的性生活总的来说对男女健康都是有益的。

三是所谓“还精补脑”。认为性交时男子在即将射精的一瞬间,以手指压迫输精管,就能使精液反走上行而直达人脑。由于男性精液被古人视为极其珍贵的生命之液,所以认为精液上行到达大脑可以补脑。“还精补脑”被房中术家视为不可轻易传人的秘技,典型论述可见《医心方》卷二十八引《仙精》(已失传):

还精补脑之道:交接精大动欲出者,急以左手中央两指却抑阴囊后,大孔前,壮事抑之,长吐气,并碌齿数十过,勿闭气也;便施其精,精亦不得出,但从玉茎复还,上入脑中也。此法仙人口口相授,皆饮血为盟,不得妄传,(妄传者)身受其殃。

这样的“还精补脑”,当然是古人的幻想。事实上,如按上法操作,精液确实可能不再射出,但实际上是进入膀胱,以后随小便一起排出,根本不可能上行“补脑”。有趣的是,在世界不少民族中,上述“还精”之法都被当作一种避孕技术。大陆60年代出版的卫生小册子中,也曾推荐此法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