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词话精读:大师笔下最美诗词品鉴 » 人间词话精读:大师笔下最美诗词品鉴全文在线阅读

《人间词话精读:大师笔下最美诗词品鉴》[六十二]

关灯直达底部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守穷]贱,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1|

本章以很大的气力来批判所谓游词,这是接续清代词人金应珪的观点来说的。

王国维的手稿最初是这样写的:“金朗甫作《词选后序》,分词为淫词、鄙词、游词三种。词之弊尽是矣。五代、北宋之词,其失也淫。辛、刘之词,其失也鄙。姜、张之词,其失也游。”

金朗甫即金式玉,是张惠言兄弟亲手调教出来的高徒,但王国维搞错了一点,《词选后序》的作者并非金式玉,而是金式玉的兄长金应珪。本书第十一章里讲过,嘉庆二年(1797)张惠言、张琦兄弟同被经学家金榜聘为家庭教师,金家子弟有填词的兴趣,张家兄弟就编选了一部《词选》当作课本。在第十一章里未曾讲到的是,这部《词选》的最后还有一篇附录,附有同邑词友黄景仁、左辅、恽敬、钱季重、李兆洛、丁履恒、陆继辂七家词,后来郑抡元扩编了这篇附录,将张惠言兄弟与金家子弟的词作连同自己的作品一并收录,常州词派的影响正是由这一点青萍之末慢慢展开的。

金应珪为《词选》写作后序,提出词之弊端有淫词、鄙词、游词三种,其中游词的概念是:

规模物类,依托歌舞。哀乐不衷其性,虑叹无与乎情。连章累篇,义不出乎花鸟;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应。虽既雅而不艳,斯有句而无章。是谓游词。

概言之,一切情不由衷的词都是游词。王国维的手稿经过反复改订,淫词、鄙词都不谈了,集中火力来攻讦游词。因为细思之下,淫词可以是发自内心之淫,鄙词可以是发自内心之鄙,皆不碍于真切情感的赤裸裸的抒发,虽然淫与鄙都不太好,但至少不是游词,不虚伪。

|2|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语出《古诗十九首》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诗写一名已为人妇的倡家女子在春光中的幽怨:丈夫辞家远行,迟迟不归,自己一个人又怎耐得住春闺的寂寞呢?回想昔年倡家热闹喧哗的生活,如今的寂寞便显得更难消受。诗中的“荡子”一词与今天的含义不同,无关于道德,只是“游子”的意思。

汉代的倡家女与唐、宋时代的倡家女不同,前者的境遇要好得多,她们往往出身于演艺世家,不似后者大多是从贫苦人家买来或被歹人诱骗的良家女子。汉代的倡家女可以有很好的归宿,譬如汉武帝的李夫人,曹操的妾室卞夫人,都是倡家女出身。所以嫁为荡子妇的倡家女很有资格抱怨“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也很有资格在抚今追昔中生出繁华不再的失落感。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轲长苦辛”,语出《古诗十九首》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轲长苦辛。207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在一场极尽欢乐的宴会上,有德劭之人发表了一番高论,但只有妙解音乐的人才能够听出其中的真意,那真意是所有人都不愿明说的心声:人生如寄,又如飙风扬起的灰尘,既然如此,何不抢先占据高位来享受短暂的荣华富贵呢,可不要固守穷贱,一辈子坎坷失意。

|3|

这两首诗的内容,即便在今天的主流道德观里也显得有些龌龊。王国维形容是“可谓淫鄙之尤”,前者是淫荡的极致,后者是卑鄙的巅峰,照理说应该被正人君子深恶痛绝才是。“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但因为诗歌写得真诚,写得发自肺腑,所以读者并不以淫词、鄙词视之。

确实,《古诗十九首》历来被人赞颂为璞玉浑金,其中这两首自然也不曾受过太大的非议,但原因是否真的是“以其真也”,倒也未必。同样程度的真,由古人道出,经过岁月的鎏金而变得古雅可爱,而正是那份古雅的味道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诗意当中的道德瑕疵。

现代心理学有所谓认知一致性理论,举例言之,当你发现你和最好的朋友在某个观点上存在分歧,这就打破了你认知结构中的平衡,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一般人的反应都是倾向于恢复认知平衡,具体做法可以有好几种选择:要么你说服自己,那个让你们产生分歧的观点其实无关紧要,接受好友的看法又有何不可呢;要么你说服你的好友,使他的思想步调和你一致;要么你以另一种方式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这位好友其实和你的关系并不算太好,他有那样的愚蠢念头又何足为怪呢;要么你还可以自欺欺人,说服自己相信那位好友“真实的想法”其实和你一模一样。

最后你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可以被心理学家预测出来的:在很大的概率上,你会采取“最小努力原则”,意即哪种选择给你造成的情感压力最小,你就会做出哪种选择。譬如你感觉自欺欺人是最省力的,你就会相信好友和你并不真正存在分歧。

认知一致性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传统上对一切经典作品的解读方式。人们在情感上不愿意接受经典作品的瑕疵,所以总要以各种方式来粉饰它们的瑕疵。甚至就在最近几年,还是有太多人不愿意相信《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不愿意相信孔子竟然会对女人看低一等,于是粉饰瑕疵的做法就是将“女子”训诂为“汝子”,再将“汝子”解释为孔子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所特别针对的某些人。

人们对《古诗十九首》也有同样的态度:有人将《今日良宴会》一诗解释为反讽之作,也有人将《青青河畔草》一诗解释为怨而不怒的温柔敦厚。王国维也只是粉饰大军中的渺小一员罢了,只不过他用“真”的概念来做一种新的油彩。

事实上,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将“真”驯化的过程。我们心底有太多的“真”,一旦暴露出来,都会为文明社会所禁止。以上两首诗,倘若是现代人以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发表在任何公开媒介上,哪怕有再美的文笔,读者也不会以“但觉其亲切动人”与“但觉其精力弥满”的理由而由嫌恶变为喜爱的。“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不,症结与游词无关,仅仅因为美丽的文笔被岁月鎏金罢了。

|4|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语出《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唐棣”四句是逸诗,以摇动的唐棣之花起兴,然后说:难道我不想念你吗?只是我们相隔得太远了啊。孔子的评论是:如果是真的思念,怎么会嫌远呢?

《论语》这几句话全无上下文的参照,很难说清孔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大致推测起来,怕是有学生嫌孔子所追寻的“道”太过遥远,有打退堂鼓的意思,所以孔子才以这几句诗为例,意思是说:倘若渴慕出自真诚,只会一往无前,再远的距离也不会嫌远,“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这种漂亮话只是不诚心的托词罢了。王国维从这里看到,孔子对不诚心的托词的厌恶,岂不正是对游词的厌恶吗?

对《人间词话》这一章,我们不妨看作王国维矫枉不惜过正的议论:“真”无论如何都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或者说是不可或缺的最低标准。但即便是我们如此这般地退一步来想,也很难完全赞同他的意见。也许在王国维看来,戏剧表演中的演技根本算不得艺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