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职业词人
警句: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
古代爱情传奇有一种最经典的类型:穷书生受尽世人的冷眼,却意外得到了某位富家小姐的青睐;小姐毫不在意他的现状,只在意他的才华与人品,她笃定他必非池中之物,于是不顾父母的反对与他私订终身,而他终于状元及第,拒绝了丞相女儿的示爱,高车驷马地回来迎娶意中人;意中人的父母羞愧交加,从此格外善待这个女婿。
在更加现实的情况里,抛开衣冠皮相而慧眼识人的往往不是小姐本人,而是小姐的父亲或其他男性长辈。毕竟成年男子才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足以从芸芸众生中辨认出真正的潜力股来。
当然,将女儿的命运赌在任何一支潜力股上其实都有冒险的嫌疑,毕竟这世界上永远都有怀才不遇的悲剧。陈亮的事迹最是典型,当时何恪这个进士出身、向来目空一切的人唯独佩服穷书生陈亮,认为他是天下奇男子,日后必有辉煌前途;所以何恪执意劝说兄长,要把侄女嫁给陈亮。这桩婚事终于成功了,何小姐从此由富家女变为穷人妻,跟着终生饱受挫折的丈夫过了一辈子凄凉日子;陈亮直到知命之年忽然状元及第,但第二年就在心力交瘁中去世了。今天我们必须承认,何恪确实有过人的眼光,他所相中的这个穷书生终于成为名列中国思想史的大人物,但这对他的侄女以及陈亮本人究竟又有多少益处呢?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诗坛名宿萧德藻接受了晚辈姜夔的拜访。姜夔的辞章令他多少次击节称赏,尤其是那首《扬州慢》,简直就是绝无仅有的杰作!老诗人慨叹自己“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然后果断地把侄女嫁给了他。
2.
那一年姜夔刚刚年过而立,依古代的标准要算绝对的晚婚了。
晚婚自是有苦衷的:姜夔出身于官宦家庭,婚事自然要门当户对才好,但父亲过早去世,姜夔长期寄居在已出嫁的姐姐家里,虽然有官二代之名,家境却相当贫寒;弱冠之后,他又不得不浪迹天涯以求取功名,婚事也就拖了下来。有哪个书香门第愿意把女儿嫁给姜夔呢,负责任的父母总要谨慎地对待女儿的婚姻大事。
萧德藻太欣赏姜夔的才华,笃定这是一支罕见的潜力股。倘若将我们换在萧德藻的位置上,怕也或多或少会如此动念的,尤其是读到姜夔那首《扬州慢》的时候,他写出如此佳作的时候才二十出头啊: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那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的冬至,姜夔途经扬州,看到这座曾经车挂轊、人驾肩、繁盛一时的名都因为金人之乱而变得四顾萧条,不禁感慨系之,自度此曲。是的,姜夔还是一名音乐家,不似其他词人只可以依律填词,他还会自己写词,自己谱曲,《扬州慢》便是他自创的词牌。
倘若姜夔生活在今天,大可以凭借写词作曲的才华成为流行音乐界的翘楚,将填词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但宋代没有这样的机会,填词只是文人的娱乐与社交方式之一,“职业词人”的道路只有北宋的柳永走过。
但姜夔与柳永不同。柳永是下里巴人的知音,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俚俗小调,虽然在市井中广为传唱,在士大夫的圈子里却只得到无限鄙夷。也只有这样的俗,才能有这样大的市场空间,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而姜夔只写雅词,是阳春白雪的专家,他的作品注定无法走近大众,只能在精英人群里受到赏识。以今天的概念而言,姜夔走的是精英文学的路线,即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也很难给自己挣得一份体面的生计。从这个角度而言,姜夔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他生活在精英文化的时代,大有机会成为精英门下的清客。
3.
于是,一生不曾考中功名的姜夔便做了一生的清客。
萧德藻不知道有没有为自己的“走眼”而后悔过,姜夔虽然以清客的身份得到过相当丰厚的资助,但毕竟既没有“正当职业”,也没有“稳定收入”,还偏偏保持着士人的傲骨,不肯打点关系来求取功名,以至于永远漂泊于江湖,最终以清贫收场,病逝于临安的一所小旅馆里,连最基本的丧葬费用都不曾给家人留下。
姜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漂泊者,在漂泊中虽不曾收获功名,却无心插柳地收获了一段爱情。那是在他成婚之前的青葱岁月里,在合肥姜夔与一名擅弹琵琶的女子倾心相恋。关于那名女子的情况我们所知太少,只能推想她应该是一名歌女。
这是一段注定无果的恋情。婚后的姜夔又有几度重过合肥,那时便已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的局面了。所以姜夔的词里很有一些绝美的爱情篇章,隐晦地泄露着惊鸿一瞥般的情史,譬如那首《鹧鸪天》: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
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31,
两处沉吟各自知。
肥水即淝水,源出合肥,那是姜夔的爱情故事发生之地。元宵之夜,姜夔又一次梦到了那个擅弹琵琶的女子。这段记忆总是挥之不去,在似乎已经彻底忘记的时候又总会因为某个全不相干的缘故忽然闯到心底,闯到梦里。刚刚分别是悲伤,分别若太久,连悲伤都破碎成片段,无法收拾起来。他笃信此刻的她也在同样的沉吟中同样想起了自己,但命运的拨弄永远让渺小的凡人无能为力。
4.
大诗人范成大晚年回故乡苏州隐居,修筑石湖别墅,与宾客谈诗论道,那是何等风雅的生活。至今苏州仍以一条“范成大路”纪念着这位本土名人,但随着宋诗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天识得范成大之名的人确实已经为数不多了。
当年隐居石湖别墅的范成大有漂亮的政治履历,有过人的文学眼光,有大把的金钱与闲适时光,所以他太愿意接纳姜夔这样有绝顶才华的门客了,让后者在舒适的环境里,在丰裕的物质保障下,心无旁骛地创作出当世第一流的文学。
姜夔在石湖别墅里填词度曲,为全新的音乐填出了两首全新的词。
范成大把玩不已,使乐师与歌女演练娴熟,将音节谐婉,为之取名为《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两首词皆咏梅花,所以题目截自林和靖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字面上虽咏梅花,细细品味起来却觉得还藏有无限的情致。宋代太多文人从中读到的是对靖康之耻、二帝蒙尘而生发出的家国愁思,今天的文学研究者则从中读出了发生在合肥的那段扑朔迷离的爱情往事。
这两首词在士大夫的世界里甚至比《扬州慢》更受推崇,后世论雅词亦每以其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范成大当时在击节叹服之余,定要以美女赠才子,将家伎小红赠给词人。后来词人辞归,带着小红一路上“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在无限风雅中继续着颠沛流离的清客生涯。只是,那在舟中低唱的小红,不知道是忧愁着抑或欣喜着呢?
姜夔名字考
姜夔,字尧章。“夔”是尧舜时代的一名贤臣,一说是位乐官,负责音乐方面的相关事务。儒家推崇礼乐治国,音乐不属于演艺或娱乐,而属于政治。“尧章”即“尧帝的乐章”,所以姜夔的名与字包含着儒家的乐教理想。“章”是会意字,上“音”下“十”,“音”是音乐,“十”是序数的终了,所以这个会意字就意味着一段音乐的终了,即一段完整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