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莺书店 » 夜莺书店全文在线阅读

《夜莺书店》第一章

关灯直达底部

三十二年后……

等一个人死的时候,你该做点什么?

坐在任何人都不会觉得舒服的塑料椅子上,等待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因为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做什么事似乎都不合适。走廊尽头有间看电视的屋子,但去看电视似乎太残忍冷漠了,而且艾米莉亚也并不爱看电视。

她不会针织,也不会绣花,也不爱玩数独。

她不想听音乐,怕打扰到他。即使是最好的耳机,也会漏出一些声音。在火车上都令人厌烦,恐怕对将死之人来说更是如此吧。她不想用手机上网,那可是二十一世纪最不礼貌的事。

而地球上所有的书都无法让她静下心来读。

于是,她坐在他的床边,打盹。她时不时惊醒,被一股恐惧席卷,怕她错过了那一刻。然后她会拉着他的手,但只持续几分钟。他的手干、凉,在她的手中一动不动。最终,它会变得沉重,她不禁忧伤起来,就会再次让它落在床单上。

然后她会再次睡着。

偶尔,护士会给她拿杯热可可,不过这名字实在是叫夸张了。杯子里的东西不热,而是温的,而艾米莉亚很确定,它的制作过程没有伤害到一颗可可豆。它只是浅裸色、微微发甜的水。

乡村医院夜里灯光很暗,染着一层病态的昏黄。暖气温度太高,小小的房间让人喘不过气。她看了眼单薄的被单,印着橙色和黄色花的图案,盖在下面的,是她的父亲,一动不动,那么瘦小。她看得到他头皮上卷曲的几缕头发,已然没了颜色。他的头发一直是他身上的特色之一。他考虑给人推荐什么书时,或是站在一个展台前,思考该往上面摆什么书时,或是跟客户打电话时,总是用手指梳着头发。他的头发是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他总要戴着的那条淡蓝色羊绒围巾,在脖子上绕两圈,即使围巾已经被蛾子占领过了。艾米莉亚一发现蛾子的苗头,就赶快消灭它们。她怀疑家里的蛾子是她去年冬天从慈善商店买的那件棕色厚天鹅绒外套带来的,她买的东西损坏了父亲心爱的物件,这让她觉得很愧疚。

他那时候就开始抱怨不适了。好吧,并不是抱怨,因为他并不是哀怨的人。艾米莉亚表示担心,而他以一贯的斯多葛主义回应,她便没再多想,登上了去香港的飞机。直到上周,一个电话把她叫了回来。

“我觉得,你得回家来。”护士在电话里这么说,“你父亲知道我打电话给你,肯定会大发雷霆。他不想惊动你,但是……”

这一个“但是”就道出了一切。艾米莉亚搭上了第一班回家的飞机。她到的时候,朱利叶斯假装生气,但那只是表面的,他握着她的手,握得好紧好紧,她全明白了。

“他不想接受现实。”护士说,“他确实是个斗士。我很抱歉。我们在尽力让他舒适一些。”

艾米莉亚点点头,终于懂了。尽力让他舒适,不是让他活下去。舒适。

他现在似乎没什么疼痛,没什么不适了。昨天他还吃了些柠檬果冻,一勺一勺的绿色果冻颤抖着送到他嘴边,他都急切地吃了下去。艾米莉亚想,一定是因为果冻滋润了他干裂的嘴唇和同样干燥的舌头。他伸着脖子,张开嘴去够勺子,她觉得自己像是在喂一只小鸟。之后,他躺下来,累得够呛。那是很多天来他第一次吃东西。支撑他生命的,只有一系列复杂的止痛药和镇静剂。这些药不是什么好兆头,她有时候怀疑它们是否有效。父亲时不时表现出不安,她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因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这时她知道药不管事。即使很快做出调整,也从来都不会快速起效。这又会让她不安。这是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死循环。

可这个循环是有尽头的。路口已经过了。祈祷康复是没用的。即使是最乐观、最相信奇迹的人,现在也该知道没用了。所以,现在能做的,只有祈祷他痛快、舒适地离去。

护士掀起被单,看看他的脚,用轻柔的手指摸了摸。护士看艾米莉亚的眼神告诉她,不需要等太久了。他的皮肤是苍白的灰色,就像大理石雕像的颜色。

护士放下被单,揉了揉艾米莉亚的肩。然后她就走了,她也没什么好说的。能做的一切他们都做了。至少没人能看出他疼。环境沉稳、安静,将死之人还是让人敬畏的。但是谁又能猜出,快要离世的人想要什么呢?也许他想听他最爱的埃尔加的作品,也许他想循环听BBC的海域天气预报?也许他想听护士们八卦、斗嘴,谈她们昨晚去了哪里,下午茶又要做什么吃?也许思考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以外的事,听些完全没用的小事,才会很舒心?

艾米莉亚坐着,思考她怎样才能让他在离世之时感受到爱。如果她能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他,她会的。这个伟大的男人给了她生命,也是她生命的全部,现在却要丢下她一个人。

她对他低语,讲回忆,讲往事。她给他讲故事,背他最爱的诗。

跟他说书店。

“我会替你照看它的,”她说,“我保证书店绝不会关一天门,只要我活着就不会关。我也绝不会卖给伊安·曼迪普,不管他给多少钱。书店才是最重要的,全世界的钻石都比不上它。书比珠宝要珍贵得多。”

她真是这么想的。一颗钻石能给你带来什么?短暂一瞬的耀眼。钻石的闪耀只有一秒,而书的闪耀是永恒的。

她怀疑伊安·曼迪普这辈子都没读过一本书。

想到那人在她父亲脆弱的时候给他施加了多大的压力,这让她很生气。朱利叶斯试图掩饰,但她知道他为这事而不安,担心书店,担心他的雇员,担心他的顾客。书店店员们告诉过她,他为这事有多焦心,她再次骂自己当初不在他身边。现在,她下定决心要安抚好他,让他离去时了解,夜莺书店会被照看好的。

她换了个舒服些的坐姿,俯身向前,在床角趴下,头枕在手臂上。她没想到自己这么累。

凌晨两点四十九分的时候,护士来碰了碰她的肩。这一碰,她就明白了。艾米莉亚不确定自己当时是睡着的,还是醒着的。到现在,她都不确定自己是睡着的,还是醒着的,她感觉自己像是在别处,好像一切都浸在蜜里,慢吞吞的。

一切形式上的事都办完,给殡仪师打过电话以后,她走进清晨,空气像太平间一样凉飕飕的,连日光也是晦暗的。似乎整个世界的色彩都被洗去了,直到她看到医院出口旁的红绿灯从红色变成黄色,再变成绿色。声音都像是蒙在什么东西里面,她感觉像是游完泳,耳朵里进了水。

这个世界没了朱利叶斯,会变得不同吗?她还不知道。她吸了一口气,他已经不再呼吸这空气了。她想到他宽广的肩膀,她小时候骑在他肩上,脚后跟踢着他的胸膛,让他快点跑,她的手指埋在他那落在领口的浓密头发里,他三十岁头发就开始花白了。她拿着他每天都戴的普通银表,腕带是鳄鱼皮的。最后的日子里,她把手表取了下来,怕伤到他薄如纸的皮肤,把它放在床头的桌子上,怕他需要看时间,因为这块表比护士站的挂钟走得好。这块表的时间藏着许多诺言,但这块表有魔力的时间也无法帮他避免逃不过的命运。

她上了车。副驾驶座位上有一袋黄油薄荷糖,是她带来给他的。她剥开一颗,丢进了嘴里。昨天早饭之后,这还是她第一次吃东西。她狠狠地吮着糖,直到糖剐到了她的上颚,轻微的不适让她享受片刻的遗忘。

驶进匹斯布鲁克商业街时,一包糖已经被她吃掉了一半,她的牙都粘得黏黏的。小镇被珍珠灰色的黎明包裹。这样的匹斯布鲁克看起来黯然阴郁,金色的砖瓦需要有阳光照射才能亮起来。在微光中,这座小镇就像蔫了的壁花,不过,过几个小时,它就能光彩照人,惊艳四座,让所有人为之倾倒了。它是典型的英式小镇,古色古香,橡木的门廊、门窗有中梃,还有格子窗;铺着鹅卵石的人行道;红色的信箱;一排排修剪整齐的柠檬树。这里没有平顶的难看建筑,没有一处碍眼的景观,只有魅力。

这栋三层高的对称建筑有着一扇深蓝色的门和两扇落地窗,坐落在横跨匹斯布鲁克商业街的石桥边,小镇正是根据这条街命名的。艾米莉亚站在门外,抬头看这栋楼,这是她一辈子唯一的家,沉睡的镇子里,清晨的微风是唯一的动静。不论她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不论她在做什么,书店楼上,她的房间总在那里等着,她的大部分东西都还在那儿放着,积攒了三十二年的所有零零碎碎。

她悄悄从侧门进去,站在铺着瓷砖的地上愣了一会儿。她面前的门通向楼上的公寓。她还记得,小时候父亲牵着她的手教她下楼。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走下来,但她很倔强,而他很有耐心。她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自己总是跑着下楼,一步跨两个台阶,背着书包,手里还拿着一个苹果,总是快要迟到。多年后,她从派对上回来,光着脚溜上楼去。朱利叶斯并不严厉,也不爱吼她。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稍微喝多了些苹果酒,在凌晨两点回家,都会选择溜进门的。

她的左边,是书店收银台后的那扇门。她把门推开,进了书店。清晨的阳光从窗子里透进来,犹豫娇羞。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艾米莉亚有些微微发抖。她似乎有所期待:每一次踏进夜莺书店,她都有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不论她想去哪里,想什么时候去,都可以实现。只不过,这一次她做不到了。她可以放弃一切回到过去,回到一切安好的时候。

她感到,店里的书在询问,是否有什么消息。他不在了,她想告诉它们,可她没有,因为她不确定自己能说出话,还因为那样做会很傻。书可以给你讲故事,告诉你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但没人会跟书讲话。

站在书店中央,她渐渐感到一份安逸在心中落下,那是一种抚慰她灵魂的冷静。朱利叶斯仍然在这里,在书页中、在竖立的书脊中。他说他了解店里的每一本书。他可能并没把每一本都通读,但他明白每本书为何在这里,作者写书的初衷是什么,因此,他知道谁可能会喜欢它,从最简单的儿童纸板书,到最厚重、最难以读懂的大部头,他都知道。

地上铺着深红色的地毯,如今已经老旧暗淡了。一排排木制书架沿墙排列,直抵天花板。—店里有一架梯子,专门用来取书架顶层不常见的书。虚构类书籍在店门口,参考书在最里面,中间的桌上展示着烹饪书、艺术书、旅游书。楼上的夹层里,收藏有初版书和稀有的二手书,锁在玻璃展示箱里。朱利叶斯在木制收银台后面统治着这个书的王国。他身后堆码着人们订购的书,用棕色的纸包好,拿绳子捆着。收银台处还有个雕饰华美的老式钱柜,打开时会叮叮响,这是他在旧货店里淘到的,他早就不用它了,但还是留着,做装饰。偶尔,他会往里面放些糖小鼠,店里有孩子表现特别好时,奖励给他们。

收银台上总是放着半杯咖啡,他喝到一半,一跟人谈起话,就忘记了咖啡,把它放凉了。人们经常进店里来找朱利叶斯聊天。他能提供很多建议、知识、智慧,更重要的是—善良。

书店就这样成了匹斯布鲁克以及周围地区的人经常拜访的“圣地”,不论是哪个社会阶层的人。镇子里的人都为这家书店自豪。它是一个舒适而熟悉的地方。人们也很尊敬店主,甚至可以说很爱他。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为他们提供精神和心灵食粮,最近几年还有了几个助理的帮助。温暖、快活的梅尔,把书店打理得井井有条;瘦高的戴夫是不折不扣的哥特风,他对书的了解几乎跟朱利叶斯一样多,但不怎么说话—不过,他一说起来,就没人拦得住了。

父亲仍然在这里,艾米莉亚想道,他活在这数不清的书页中。这里的文字,只能以百万千万来计数。这些文字,还有多年来它们带给人们的收获:逃避、娱乐、教育……他转变了许多人的思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她得接过他的火炬,以这种方式让他活下去,她对自己发誓。

朱利叶斯·南丁格尔会永远活下去。

艾米莉亚离开书店,上楼进了公寓。她好累,都没有力气泡杯茶。她得躺下来,梳理思绪。她还没有什么感觉,没有震惊,也没有伤痛,只感到一种麻木的沉重在拖着她。最坏的事发生了,全世界最糟糕的事,可是地球似乎还在运转。渐渐亮起的天空向她传达了这一信息。她还听到鸟鸣声,它们欢快地宣告又一个黎明的到来,她却皱了皱眉。太阳该不会再次升起了吧?世界会永远暗淡下去吧?

所有房间似乎都没了一丝温度。厨房里的古董松木桌、老旧的组合橱柜,冰冷、朴素。客厅的窗帘半拉着,似乎在生闷气。艾米莉亚不敢看沙发,怕上面还残留着朱利叶斯的痕迹:她数不清有多少次,他们两人蜷卧在沙发上,喝茶,喝热可可,喝葡萄酒,翻看着正在读的书,留声机播放着勃拉姆斯、比莉·荷莉戴,或是琼妮·米切尔。朱利叶斯从没彻底接受现代科技:他爱黑胶唱片,仍然珍爱他的根德罗摩天籁1球形音箱。不过,它们已经沉寂了有一阵了。

艾米莉亚又上了一层,走进她的卧室,掀开被子,爬上了她的高铜床,这张床自记事起就是她的。她从一堆抱枕中拉出一个来,紧紧抱着,是为了暖和些,也是寻求安慰。她蜷起来,把腿抱在胸前,等着眼泪落下。可是她没等来。等啊等,眼睛还是干的。她想,她一定是个怪物,连哭都哭不出。

不知过了多久,她听到有人在轻叩公寓门,醒了过来。她是被惊醒的,还纳闷自己为什么穿戴整齐地躺在床上。想明白时,就像胸口被重击了一拳,她好想回到刚醒来时迷糊的那一瞬间。但是她还有要见的人,要干的事,要做的决定。还是要去开门。她穿着袜子就跑下楼,赶忙打开门。

“亲爱的。”

朱恩。可靠、可敬的朱恩,她自三年前退休后搬到匹斯布鲁克,一直算得上是夜莺书店最好的顾客。朱利叶斯病危住进乡村医院时,她接手了书店。朱恩经营自己的公司四十多年,很乐意跟梅尔和戴夫一起代管书店。她体态轻盈,一头浓密的深色头发,手臂上戴着好多银镯子,她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已经七十岁了,至少要年轻十岁。她有着二十岁的精神头儿、科学家般的头脑、雄狮般的勇气。艾米莉亚一开始还觉得朱恩和朱利叶斯之间可能会萌生爱情—朱恩离过两次婚—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一直很坚实,不掺半点男女之情。

艾米莉亚意识到,她应该当时就给朱恩打电话的。但她没那个劲儿,说不出口,更没那个心情。她现在仍然做不到。她只是站在那里,朱恩给她一个拥抱,她的怀抱像她身上的羊绒套头衫一样温暖而柔软。

“可怜的宝贝。”她轻声说着,这时艾米莉亚才哭了出来。

“今天没必要开店。”过了一会儿,艾米莉亚的啜泣差不多过去了,终于同意去给自己弄点早餐时,朱恩说。可是艾米莉亚坚持要开门。

“周四来的人很多的。这可是赶集日。”她说。

最终,开门还是件好事。平时说个不停的梅尔震惊得不言不语;而话不多的戴夫,一口气说了五分钟,讲朱利叶斯如何教会了他一切。梅尔打开收音机,转到古典乐频道,这样他们就没必要想办法避免尴尬的沉默了。戴夫展示了他的众多秘密才能之一,用书法字体写了一张公告贴在窗上: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宣布

朱利叶斯·南丁格尔在与疾病的短暂斗争后

平静离世

他是一位深受爱戴的父亲、朋友、书商

他们稍晚一些开门,但还是营业了。一天里,不断有顾客进店来,表达他们的敬意,跟艾米莉亚说节哀。有人带来了卡片;有人送了砂锅菜和一整罐自制松饼;还有人在柜台上留了一瓶夏瑟尼-蒙哈榭,她父亲最爱的葡萄酒。

艾米莉亚不需要别人说,也明白她父亲生前是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天下来,她发现他认识的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梅尔在里间办公室里泡了无数杯茶,用餐盘端到店里来。

关门时间过了许久,他们才终于把“营业中”的牌子翻成了“休息”,这时朱恩对她说:“来我这儿吃晚餐。”

“我不是很饿。”艾米莉亚说,她完全对食物提不起兴趣。

朱恩却不答应。她把艾米莉亚拉起来,带回了自己位于匹斯布鲁克镇郊的宽敞平房。朱恩是那种随时备好牧羊人馅饼,可以马上放进炉子里的人。艾米莉亚得承认,她吃了两份之后,确实有劲儿多了,这下她才有精神商量她不想面对的事情。

“我没法面对盛大的葬礼。”她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出口。

“那就不搞大的,”朱恩边说边挖出香草冰激凌,放在布丁上,“办个私密的小葬礼,过几周再办一个追念仪式。那样会好很多。你也有时间好好组织。”

一滴泪落进了艾米莉亚的冰激凌里。她擦掉了下一滴眼泪。

“没有他,咱们该怎么办?”

朱恩递给她一罐咸焦糖糖浆。

“我不知道,”她说,“有些人的离去比一般人更让人难以承受,你父亲就是如此。”

朱恩留她过夜,但艾米莉亚想回家,在自己的床上伤心总是要好过一些。

她打开客厅的灯。客厅里的墙是深红色的,挂着织锦的长帘,这里的书似乎比书店里还多。两面墙都被书架完全遮住,每件家具上都摆着高高的书堆:窗台上、壁炉台上、钢琴上。钢琴旁是朱利叶斯心爱的大提琴,静静地坐在琴架上。她摸了摸光滑的琴木,意识到上面满是灰尘。她明天会拉的。她拉得不如父亲好,但她不想让琴这样安静下去,她知道,他肯定也不想。

艾米莉亚走到她的专属书柜前—虽然很久以前就满得摆不下任何一本新书了。她抚摩着每本书的书脊,想找一本安慰心灵的读物,那种能将她带回童年的书。萝拉·英格斯·怀德不行—现在读到写高大、善良的爸爸的文字,她是受不了的。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也不行—她书里的女主角都是孤儿,艾米莉亚意识到,她现在也是孤儿了。她拿出她的最爱,红色的布面书套,烫金题目印在书脊上,年代久了,书有些变形,书页都黄了,《小妇人》。她坐在壁炉旁的环形靠背椅上,把腿搭在扶手上,脸颊靠着天鹅绒的椅垫。没几分钟,她就飘去了数百年前,数千英里外的波士顿,坐在炉火旁,跟乔·马奇和她的姐妹们以及她们的妈妈一起……

之后的一周结束时,艾米莉亚只觉得被掏空了,疲惫不堪。每个人都那么好,那么照顾她,都给她讲朱利叶斯多么地好,但这对她来说太累了,一种情绪上的劳累。

火葬的时候举行了一个小型葬礼,参加的人只有从伦敦坐火车赶来的朱利叶斯的母亲黛布拉,艾米莉亚上学时最好的朋友安德利亚,还有朱恩。

去参加葬礼前,艾米莉亚在镜前端详自己的模样。她穿着黑色军大衣、闪亮的马靴,深红色的头发搭在肩上。睁大的眼睛下面有些泪痕,浓密的眉毛和睫毛映衬双眼。因为钢琴上摆的照片,她知道,她的发色、肤色随母亲,轻巧的骨骼结构和厚嘴唇随父亲。她用颤抖的手戴上他去年圣诞节送她的耳环,打开别人送的那瓶夏瑟尼-蒙哈榭,饮尽了一杯,又套上颜色与她发色相称的假狐皮外套。她犹豫片刻,想着自己是不是打扮得太像古装剧里的群众演员了,不过还是决定不管了。

第二天,他们送朱利叶斯的母亲上了回帕丁顿的火车—黛布拉不喜欢离开伦敦太久—安德利亚把艾米莉亚拉去了匹斯布鲁克之臂,那是一家传统客栈,地上铺着石板和木板,有家餐厅做基辅炸鸡、牛排佐猎人酱汁,还有个甜点小推车。这地方并没有像许多复古店那样,从地板到横梁全部粉刷成复古配色,这给人一种舒适感。它没有刻意伪造复古感。这里温暖亲切,即使咖啡做得很难喝。

艾米莉亚和安德利亚在休息厅的沙发上坐下,点了热可可。

“那,”安德利亚从来都是这样实际,“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我已经放弃原来的工作了,”艾米莉亚说,“他们没法给我无限期地保留职位,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脱身。”她之前在香港的一所国际语言学校教英语,“我不能一直那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跑。”

“我没觉得那有什么不好啊。”安德利亚说。

艾米莉亚摇摇头:“我也该整顿整顿自己的生活了。看看咱俩—我还是一个背包走天下,你的事业却干得这么起劲。”

安德利亚刚离开学校时,做了金融咨询机构的电话接待员,之后上了夜校,又自己开办了会计业务。现在,她给过去几年里匹斯布鲁克兴起的许多小商家做会计。她知道大部分人讨厌面对自己的经济问题,所以她的生意很容易找到雇主。现在她已经很成功了。

“别瞎比较了,你打算怎么处理书店?”安德利亚说话可不拐弯抹角。

艾米莉亚耸耸肩:“我没的选。我答应了爸,绝不关门。他要是知道我把书店关了,非得气活了不可。”

安德利亚沉默了一会儿。她再次开口时,声音温柔友好:“艾米莉亚,对临终之人许的诺言不一定要兑现。不现实的话,就不要勉强。当然了,你说的时候是真心的,但书店是你父亲的人生,不一定要成为你的人生。他会理解的,我肯定。”

“我就是无法想象放弃它。我一直知道我有一天会接手,但我大概是以为得等我到父亲这个年纪吧。没想到是现在,我还以为至少还有二十年时间呢。”她感到泪水开始充盈她的眼眶,“我都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经营下去。我开始看账单了,但我看这些东西都是迷迷糊糊的。”

“我能帮得上的就开口,你知道的。”

“爸总说他弄不清数字,其实我也一样。而且现在的账目很乱,我猜他后来是有些松懈了吧,收据攒了好几个盒子。还有一摞没拆的信封,我还没敢面对。”

“相信我,这种情况我也不是没见过。”安德利亚说,“真希望人们在钱的事上不要逃避。这只能让问题更复杂,最后反而赔进去更多钱。”

“你能帮忙整理就太好了。不过酬劳可不能打折,”艾米莉亚用一根手指指指她,“我要给你付合理的报酬。”

“我很愿意帮你。小时候你爸对我也很好。”

艾米莉亚笑了:“还记得那次咱俩想撮合他跟你妈吗?”

安德利亚对着酒杯扑哧一声:“那要成了,可就是一场灾难。”安德利亚的母亲有点嬉皮士的味道,做些烧香啊、穿飘逸长裙之类的事。安德利亚与她母亲那伍德斯托克的生活态度背道而驰,她是艾米莉亚认识的人里,最传统、最有抱负、最守法自律的。她开事务所的时候甚至把名字从原来的秋(Autumn)改成了安德利亚,因为她觉得没人会认真对待一个名叫“秋”的会计:“他俩在一起就什么都做不成了。”

虽说朱利叶斯人也很随和,有些自由主义,但现在两人想到她们的父母在一起,就笑得停不下来。可十二岁时,她们觉得这个主意棒极了。

笑完之后,艾米莉亚叹了口气:“爸从没找到个伴儿。”

“行了,行了。匹斯布鲁克的所有女人都爱死你爸了,她们全都围着他转。”

“是啊,我知道。他是从来不缺女性朋友。可他要是有个特别的人,该多好啊。”

“他过得很快乐,艾米莉亚。这能看出来。”

“我一直觉得愧疚。也许是因为我,他才一直单身。”

“我觉得不是,你爸不是那种苦行僧。要我看,他是真的自己过得挺好。也可能是他有心上人,只不过咱们不知道。”

艾米莉亚点点头:“希望如此吧……希望是这么回事。”

她现在永远也无法了解了。她的一生,都是她跟父亲两个人,而现在父亲离开了,也带去了他的所有故事、所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