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兽类的尾巴过长,摇摆起来非常困难,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也用来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掉”是摇动、摆动的意思。
“尾大不掉”一词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楚灵王把兵权交给最喜爱的弟弟公子弃疾,自己则游山玩水,可没想到公子弃疾胸怀大志,不停征伐邻近的小国,连续灭掉了陈国和蔡国。楚灵王把蔡国的土地赐给公子弃疾,封他为蔡公。公子弃疾的声望和势力慢慢壮大起来,楚灵王越来越不放心,有一次问大夫申无宇:“我把弃疾封为蔡公,您觉得怎样?”
申无宇回答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末大必折”和“尾大不掉”是一个意思:本末倒置之后,末大必折本。
楚灵王没有听从申无宇的劝谏,几年后,公子弃疾趁楚灵王出狩的时机发动军事政变,一举攻占了楚国的国都郢都,楚灵王上吊自杀。公子弃疾抢夺了王位,是为楚平王。
在《国语·楚语》中:范无宇(即申无宇)则是这样表述的:“夫边境者,国之尾也,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虻之既多,而不能掉其尾。”虻(méng)是大飞虫,(wèi)是小飞虫。范无宇说牛马不能掉其尾,只是拿牛马作比喻,各种辞典也都没有解释“尾大不掉”到底是指哪种动物。
古人讲究无一字无来历,因此“尾大不掉”一定指某一种具体的动物。那么,哪种动物的尾巴最大呢?以后的典籍中开始频频出现大尾羊的记载。《太平御览》引魏晋间《凉州异物志》载:“有羊大尾,车推乃行,用累其身。”又引晋人郭义恭《广志》载:“大尾羊,细毛薄皮,尾上旁广,重且十斤,出康居。”《宋史》记使臣王延德出使西域的见闻:“有羊,尾大而不能走,尾重者三斤,小者一斤,肉如熊白而甚美。”在这些记载中,尾大不能走,需车推乃行的描述非常突出。
到了元代,大臣耶律铸写了一篇《大尾羊赋》,序曰:“端卿持节使博啰,或曰旧康居也。其国多羊,羊多大尾,其大不能自举,土人例以小车使引负其尾,车推乃行,且乞余为道其所以,乃为之赋。”耶律铸在赋中感叹道:“尾大不掉,可怪也夫。”元代诗人白湛渊有《咏羯诗》一首:“羯尾大如斛,坚车载不起。此以不掉灭,彼以不掉死。”据此,则这种羊的名字叫“羯”。
明人张燧在《千百年眼》一书中总结道:“尾大不掉,此非喻言也。西域有兽曰羯,尾大于身之半,非以车载尾,则不可行。”至此,“尾大不掉”到底是形容哪种动物尾巴大的疑问涣然冰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