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鱼羊野史·第1卷 » 鱼羊野史·第1卷全文在线阅读

《鱼羊野史·第1卷》1月19日

关灯直达底部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1月19日,今天先跟大家聊一个伤感的事情,2012年的今天,伟大的柯达公司,正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很多很多很多年前,1431年的这一天,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1929年的这一天,中国近代史的一代巨匠,也是我母校清华大学当年的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先生去世。

| 柯达公司申请破产 |

去年的奥斯卡奖,我去了现场,红地毯上走了一圈。让我很伤感的就是,那么多年以来在那儿颁奖的、美丽的柯达剧院改名了,叫好莱坞高地中心Hollywood and Highland Center。因为那个剧院就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一条街叫作好莱坞大道,一条叫作高地街Highland Street,所以它就叫两条街的名字,实际上就是一坐标。

好惨啊柯达,当时我心里很难过。这一百年来电影胶片当然柯达是最好的,不光是电影,每一个人、千家万户的相机里的柯达胶片,每一个镜框里的、桌子玻璃板下面压的、相册里的相片,实际上是记录了人类一百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人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记录人类所有的伤感。伟大的柯达胶片就这么破产了。因为它破产了以后没有钱再去冠名这个剧院,这个剧院从此就改名叫好莱坞高地中心。

柯达胶片实际上是横跨两个艺术。大家知道艺术里,建筑、雕塑、绘画,这个叫空间艺术,凝固在万分之一秒中。然后音乐、舞蹈、诗,包括电影,这叫时间艺术,靠时间的流逝、靠节奏展示艺术。柯达胶片同时做了两件事。因为它的摄影作品,实际上就是空间艺术,它是凝固万分之一秒瞬间的。它相当于建筑雕塑绘画类艺术,但是电影作品又是时间艺术,因为它是靠时间的流逝,靠节奏,所以柯达胶片同时支持了时间和空间两种艺术形式,人类一百年最伟大的艺术。

而且由于它是那么逼近人生,是那么看得清楚人,它实际上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是最低门槛。它不像音乐要从小练啊,舞蹈从小劈叉,画画从小素描,写诗也从小练。它是每个人拿起机器,拿起镜头,都可以看这个世界。所以我觉得柯达胶片是那么伟大的一家公司,也代表了曾经最辉煌的美国。

美国的大公司越来越少,尤其传统的大公司,一个一个倒掉,先是钢铁企业倒掉了,然后是造船企业倒下了,最后连柯达这样的公司,居然也能倒闭。整个数码照相行业,全部被日本抢了阵地。你虽然在前面历史上起步早,世界上无数最伟大的发明是你的,电灯泡是你发明的,电视机也是你发明的,但是大家看看电灯泡是什么牌子的?电视机是什么牌子的?还有美国的牌子吗?最终今天拿起相机,拿起摄像机,包括现在正在拍我的,都是日本的。日本作为后起之秀追赶,在科技面前稍微一个踉跄,马上就会被撂倒,后面紧接随之而来都是佳能也好、尼康也好、索尼也好,等等。可笑的是数码摄影摄像,还是柯达发明的。

柯达自己发明的东西,埋葬了自己。就是因为美国过去大型的资本垄断企业,都有一种延迟使用新技术的欲望,就包括你到美国去看,美国用DVD比中国晚了十多年。他们垄断了市场以后,就不想用新技术。他们想继续垄断整个市场,想慢慢来。但是你一慢慢来就像苹果一样,苹果可能已经研究到Apple12了,但是它就不给你一次弄进去,一定要慢慢地5啊、5S啊、6啊,但是三星不管你了,三星各种新技术都一起弄,苹果也有点晕。

美国当然是在最前沿的,因为它军事技术最发达,军事技术直接导致了民用技术走在最前沿。但是在商用化的过程中,要不要把最好的技术都拿出来给消费者分享,还是你以垄断者的那种态度,藏着掖着新技术,就愿意用这个古老的东西,把这个钱挣够了再来?这一系列的失误导致了美国这些庞然大物一个一个倒下。

今天,美国又转向互联网,至少到现在谷歌是美国的,日本还没有做到在这方面的追赶。但是在科技领域,实际就是一天的差距,不像过去搞工业的时候。在新科技的领域,一天就撂倒你,所以柯达是一个惨重的教训,也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痛。因为我是一个老派的人,我非常喜欢拍电影的时候听到胶片在转动,不光是我,每一个导演都是。每个导演最后一次用柯达的胶片拍电影,都怀着这种神圣的态度。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大家都怀着这种情感,这是我的饭碗,你养活了我,你记录了我所有的情怀。大家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告别这个转动的胶片。胶片转动是有声音的,那个声音非常好听。

我们唱片公司后来改成音乐公司,我说为什么要改,他们说唱片没有人听,没人会唱,没有人买唱片。我怀着特别难过的心情,看到柯达胶片没了,看到唱片公司改名叫音乐公司,我一直觉得唱片公司改名叫音乐公司,变得单调,不是一个庄严的、光荣的、神圣的艺术。但是没办法,在科技面前,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多老派的艺术家,都要与时俱进。

|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

1431年的这一天,距郑和最辉煌的归来已经过去了十年。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那一年郑和从海外带回了无数个国王,无数的奇珍异宝,无数的动物,长颈鹿、狮子等等。仅仅过去了十年,1431年的这一天,郑和率领了一支小舰队,远远不如前六次下西洋的规模。而他自己的身体也远远不如当年那样强壮,但是他依然义无反顾地下了西洋。这次去了之后郑和就再也没有回来。

关于郑和的历史有很多很多的说法,因为大家都没有发现他的尸体在哪里。每个郑和的墓包括传流下的三宝冢、三宝太监冢等等都是衣冠冢,最多的只有一颗牙。所以郑和到底是怎么逝世的,让大家每个人来判断。

我个人认为,郑和能消耗整个大明王朝四分之一国库,有这么强大的财富支持,跟最信任他的朱棣之间的契约是最重要的。朱棣当然第一希望找到建文帝,因为朱棣是篡位的。一个篡位的皇帝永远在想真皇帝你到底死没死啊,或者抓回来时手里还拿着玉玺吗?全国找不到以后,派郑和下西洋去找,能找到建文帝最好,找不到建文帝也要万国来朝。万国来朝也增加我的合法性。所以郑和就带着这个表面上的任务去了,但实际情况还有一个,我自己判断,是他自己的伟大理想。

郑和原名叫马三保,是个穆斯林,他是色目人,父亲跟爷爷都去过麦加。因为穆斯林去过麦加的人,人名中间会加一个词,表明他去过麦加。郑和是因为跟着朱棣立了功,所以赐姓“郑”,而原来他姓马。大家知道姓马就是穆罕默德,是一个标准的穆斯林姓,到了中原就改姓马。郑和有两米高,非常想去寻找心中的麦加。而且郑和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虽然他是太监,没有正常男人的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他比正常男人都要执着,他那么多次下西洋,去找麦加。

到第六次回来的时候,他信任的也最信任他的皇帝永乐大帝去世了。满朝文武都向新皇帝进言说,不能再搞这种面子工程了。这种工程消耗国库四分之一,花那么多钱就为了弄几只长颈鹿、狮子?这不行,于是大家就拼命地对新皇帝说不要再干这种事了,兵部官员甚至烧掉了郑和最最珍贵的所有航海记录。当时郑和的航海记录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描绘了整个下西洋的情况。郑和的船队还穿过赤道,到过南半球,看到过南十字星。所以他的导航设备、他的航海日志都是最珍贵的,被兵部官员一把火烧掉了。他也是出于爱国忠君,就不想让皇帝被这些东西吸引住,而是去好好治国。这些面子工程都先缓一缓,先让百姓把日子过好。

郑和就坚定不移地给皇帝写信,写了很多年。大家想想,从1421年到1431年已经快十年了,他写了很多年信。直到每年来朝拜的这些国家,从原来可能几十个上百个,最后变成只有两个了。于是郑和就不停地跟皇帝说,我天朝上国的威望得有,不能说就剩两个国家来朝拜。所以最后皇帝说那好吧,你还去吧,你去出海一次吧,但是他的预算、他的规模已经很小很小了。

郑和最后一次到了印度,在孟买南部的一个地方,下了船拔下自己的牙交给了王景弘。王景弘也是一个色目人,实际郑和舰队主力的指挥官全都是色目人,因为汉人一般不去航海。所以郑和舰队的主要指挥官都是阿拉伯人或者波斯人,都是色目人,他们是从第一次就开始跟着郑和。

当时朱棣非常聪明,早于美国很多很多年就想办法三权分立。郑和手里拿着空白圣旨,因为当时不知道外国有多少个国家,这个国家叫什么,这个国王叫什么,但是他去了之后,得封这个国王,封你为某某国的国王,就写在这个圣旨上。所以郑和有空白圣旨,这是很可怕的。而王景弘拿舰队令旗,就是舰队只听王景弘的命令,不听郑和的。然后御史拿着尚方宝剑,就是代表皇帝看着这两个。

因为当时郑和船上带大量的财富,无数的钱。不然郑和舰队发明的麻将里,怎么会有一万、两万、三万等那么多钱的牌名呢?就因为他船上带了很多钱。麻将又分一饼、二饼,因为郑和舰队是木船,不能生火,所以还带了很多饼当军粮。出海的时候。没事干他们就钓鱼,所以一条、二条。一出海就等东西南北风,所以有东西南北风。麻将这么一个伟大的东西,就是郑和舰队在海上实在太无聊才发明的。

那么在有钱的情况下,你又是色目人,你万一独立了,回到了你的祖国,不回来了怎么办?所以要实行三权分立,让郑和拿空白圣旨,王景弘拿舰队令旗,御史拿尚方宝剑,三个人互相看着才行。

王景弘追随了郑和一辈子几十年,最后在印度郑和拔下自己的牙给王景弘说,回去跟皇帝说我已经死了,所以王景弘带着郑和的牙回来了。因此在正经的郑和墓里就只有他的一颗牙。郑和本人去干吗了?没有历史记载。

我敬佩郑和这种为了信仰可以奋斗一生的人,我猜他一定从那里出发,一路朝着麦加城走去。这是一次走到麦加的遥远路程,比唐僧西天取经,从中国长安走到印度,还要艰难。但是我猜信仰能冲破千山万水,我特别特别希望郑和垂垂老朽,六十多岁、七十岁的郑和最后走到了麦加,摸到了他心中神圣的石柱,实现了一个穆斯林一生的信仰。

这就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大家说我意淫也好,还是我的美好愿望也好,反正这就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了,他再也没有回来。希望他当时找到了心中的圣地。

| 梁启超去世 |

1929年1月19日,中国近代巨匠、思想家、政治家、作家——梁启超先生去世了。梁启超先生去世的时候,年纪并不是很大。为什么去世呢?是因为协和医院的一个医疗事故。协和医院的医生把他照透视的片子看反了,梁先生是肾出了问题,要割掉一个肾,割掉一个肾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问题的,但是那个医生拿片子的时候拿反了一看,就开始动手术了,把梁先生那个好的肾割掉了,只剩了一个坏的肾,那这下梁先生就没有办法了。

但是梁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梁先生是一个爱中国的人,梁先生最后在床前对的他的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讲,不要把我去世是医疗事故这件事,告诉报社告诉全国人民。为什么?因为我们奋斗了这么多年,就是想启迪民智开化民智,想让大家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相信西方的那些现代的科技。如果说我是因为住在协和医院里被西医给治死了,而且我又有这个地位和名声,那么这对中国人民相信真理、相信科学、相信西方的先进技术是有负面作用的。为了不给这个古老的国家再添上这些麻烦,就不要去讲。所以当时没有任何人知道梁先生是因为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去世的。

梁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今天很难出现像梁先生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又有深厚思想、学贯中西的人。梁先生在清华时是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这四大导师都是当时非常伟大的大学者。他们是赵元任、梁启超、陈寅恪和王国维。

今天虽然清华是我的母校,我也要说今天的大学里,包括我们清华大学,像那样的四大导师没有了,一大导师也没有。大师,学贯中西的大师,一个都没有。今天你读到了博士,读到了博士后,当了博导,你拿出你的学问来看看,走进你的书房看看,你最多被称为屌丝学匠。屌丝学匠虽然也能称得上博士,虽然屌丝学匠的博士也能找到工作,但是屌丝学匠和那一代伟大的大师是不能比的。

那些大师都有自己完全独立自主清晰的思想,是完全透彻看清楚了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时代。那样伟大的大师的时代可惜我没赶上。希望在不久的以后,还能出现像梁先生这样的大师、像四大导师时代那样的大师。今日大学重理轻文,你来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工作,像职高,像一个职业培训所。怀念梁先生。

梁先生还很会教育孩子。梁先生这些孩子,全都是拿《论语》对照着,都可以对照出来的君子,一个一个君子。而且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科学院里,都只有几十名院士,在全国精英集中的科学家院士名单里,只有一对院士是亲兄弟俩,解放前是这样(当时叫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也是这样,他们就是梁先生的两个儿子,建筑大师梁思成与考古大师梁思永。(解放后梁思永作为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也已具备当学部委员即院士的资格,可惜在评选前就去世了。)梁先生的儿媳妇是民国第一大才女美女林徽因。所以梁先生这一辈子值了。